查看原文
其他

把自己当人,把读者当人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3 月 30 日,在上海和「自由会客厅」一起做了一次线下分享。


主题是内容创作者的生存之道,聊得更多的是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处理他人的看法。


如何「起号」「 打造爆款」「私域流量」我们也不懂,我们更擅长的是如何通过内容创造认识自己,放大自己在做的事情,这是市面上少有的声音。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线下活动,做嘉宾做主持人,无比紧张,正是因为这样的紧张才有好玩的东西流动出来。


小咪一下飞机就赶来,这些年她长成了一棵树。培元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分享,他的成长速度实在是快。你看,当我们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时,那个本能会流出来,心可以把一切变作力量。


我总结了几条内容创作的心得,也记在这里。



1. 先写给自己,再写给别人


什么是值得分享的?

先写给自己——我们困惑了很久、思考了很久的阶段性探索和答案。

我们的不自信和害怕也是最好的内容,自媒体内容创作的「密码」是脆弱加真诚。穿过脆弱是勇气,对自己诚实会激发人本能的向上生长。

写给别人——这个别人是谁呢?无非是另一个阶段的自己,可能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自己。


2. 随时思考,随缘创作

把写作和编辑分开。允许自己胡思乱想,脑洞大开,也允许自己无聊、写那些不知一提的话题。

我会把一些生活中的触动写成一条朋友圈、微博,如果有许多人有共鸣,我会把这条内容拓展写下去。

这就是我说的「随缘」。

一边表达自己,一边了解是否自己的观察能够引起他人的兴趣,把自嗨和助人结合在一起,创作动力更强,性价比也更高。


3. 想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拥有这个身份

别等到有了某个证书、到达了某个水平再去创作,学习的过程是最好的素材。

换个视角这样想:如果我是xx,我会怎么做?然后去做该做的事情。

比如如果我是摄影师,我该如何做内容?我去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就好了。我是英语老师,我记录日常的学习、思考,英语带给我的更多视角。

当我们开始这样做,我们就是在主动定义和重新定义自己。当自己拥有了更多什么,内容自己会流出来。


4. 等到想写时再写,已经晚了一步

想写时再写,已经晚了。我们的感受变弱,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有所触动,就记录点滴,大脑会因为这个念头开始在后台自动接手任务,主动捕捉联系丰富这个念头。如此一来,等坐下来写的时候,那些想法早就在脑中变成了文字、音乐和电影,我们要做的只是去把它们表达出来。

用脑袋想出来的套路,和从心里长出来的内容,完全不同。

我们要走脑也要走心,这样的内容创造是健康的,对作者和读者都有帮助,也能细水长流下去。

拿我来说。如果我知道我一定会写这篇文章,我会先写个标题,然后大脑就会暗中收集素材。

比如我每周知道我要写一篇读书招募,我知道做了这次线下分享后我会写点东西,月初我把标题下写来,正文已经写了一半,确定了书目、结束了分享,我再补充修改一下,内容自然水到渠成。

写作不是靠灵感,是靠捕捉感受——你在乎自己的想法吗?你有话要说吗?把那些情绪、好奇都变成文字,让想法落地,让感受具体。


5. 自媒体只是放大你做的事情,有更多曝光

我们可以把自媒体本身当作生意,起号、养号、接广告、挣钱。

也可以把自媒体当作自己的广告平台、成长学院。相比数据,想做什么样的事,想做什么样的人,更难也更重要。


我的理念是:别做一只让人看热闹的猴子,图啥呢?

把自己当人,把读者听众观众当人。

人性中的孤独和欲望让我们连接,让我们想表达、想拥抱、想爱,也是这些情感让我们想依赖、想要躲。于是我们开始记录创造,进入一个个瞬间,在自己和现实之间主动创造一方天地。

猜你还想读:

· 2024年的第一期播客更新

· 为什么我可以一直写呀写?

· 我做自媒体教英语搞钱的思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