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西”专访 | 奋斗的青春,是与你们一起

校新媒体中心 广西大学 2022-04-23


当西大的蝉鸣声四起
当灼热的阳光直直穿过树梢
六月抵达末尾
他们即将毕业
跃入校门外的人海
成为一朵朵奔涌的小小浪花
 
但在此之前
他们曾是一片浪潮
用相机记录下西大面貌
用笔写出西大精神
用心完善推文、说好微博故事
 他们是一直陪伴你的“小西”
 


樊道亮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
加入时间:2017年9月
个人经历: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

连续三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学业一等奖学金;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


“加入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是我研究生期间做的第一个正确的选择。”樊道亮如是说道。

时光倒流至2017年暑假,已经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樊道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有幸与宣传部的周老师相遇。在表明身份前,樊道亮甚至以为她只是宣传部一名勤工助学的同学,年轻、活泼、有朝气,这是周老师给他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的聊天里,樊道亮从周老师的介绍中逐渐了解了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其中有一个叫“视觉组”的部门,专门负责照片拍摄及各种图片设计工作,这与他的兴趣爱好十分相符。“为什么不加入试试看呢?”樊道亮心里萌生了这样的念头。于是樊道亮向周老师表达了加入的意愿,并展示了他的相关作品。“可以呀,非常欢迎!”周老师在看过他的作品后爽快地接受了,但为了进一步验证他的能力,周老师给樊道亮布置了第一个任务——为新媒体中心设计LOGO和团衫。

尽管樊道亮对PS、AI等设计软件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但这是头一次“真刀真枪”地进行设计工作。为了表明他的决心,樊道亮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LOGO设计的具体流程,然后连续好几天在电脑前“奋战”,只为呈现出令老师满意的作品。虽然最后由于缺乏对西大元素的深入了解,樊道亮的设计没有达到老师期待的效果,但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拍摄中的樊道亮(王平/摄)


万事开头难。由于没有掌握新媒体工作规律,一开始樊道亮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选题老套、文案太长、定位不准、站位不高……但幸好新媒体中心的指导老师十分耐心和包容,团队成员之间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他也庆幸自己并非轻言放弃的人。在往后的工作中,樊道亮为自己多提要求,鼓励自己多接任务、多做尝试。为了提高文案质量,樊道亮不仅对自己的文案要反复斟酌修改,对其他同学的文案也认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为了提升拍照水平,他不断学习各种构图技巧,同时也养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的习惯,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西大之美藏进相机。就这样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樊道亮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直至后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成为新媒体中心的主任,他还保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当然,樊道亮认为,他在新媒体中心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新媒体中心于我而言,是一个好平台,更是一个暖‘家庭’。我们的工作群里不仅有尖锐的评价,也有暖心的话语;我们会一起为了一篇推送而捧着手机来回滑动,寻找问题,也会在群里像推心置腹的知己一样聊着学习和生活的琐碎日常。我们的成员为了修改文稿,或是站在人行道的一头,等着红绿灯闪了好几个来回,或是蹲在路边,一边忍受着蚊子肆虐叮咬,一边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会每天关注天气预报,但结果却因为预报失准拍不到满意的照片而沮丧失落;我们会因为一篇推文被删而彻夜难眠;我们会因为一篇推文得到粉丝的一致称赞而喜极落泪。当我们发出的西大声音、西大故事更加广泛地传递给广大师生校友和关心西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时,我们作为西大这个大家庭一份子的那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更加强烈了”,樊道亮自豪地说道。

樊道亮拍摄推送“西大毕业照”时的工作剪影


在樊道亮看来,人的灵魂必须有两个寄托,一是喜欢的人,二是喜欢的事。喜欢的事便是兴趣。兴趣、热情,是这些收获的源头和动力。“没有兴趣,或许我不会加入新媒体中心;没有热情,或许我不会坚持留在新媒体中心,也就无法体验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我的时间或许就会在睡懒觉、玩游戏、看美剧这样无意义的流转中荒废。”

岁月轮转,又是一年毕业季。这是樊道亮在新媒体中心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他在西大的第七个年头,是他研究生生涯的终点,或许也会是他与西大开启另一段关系的起点。三年时间,樊道亮见证了新媒体中心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见证了新媒体中心取得了一个个耀眼的成绩,也见证了一代代“小西”的加入、离去。“微信公众号粉丝12w,微博粉丝35w,作为即将离开这个大家庭的老‘小西’,这些数字好像都要与我无关了,但对新媒体中心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情,对西大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我想悄悄地把感动埋进心里,并将心里最真诚的祝福留下,希望新媒体中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一个更加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结出更多硕果,为传播西大好声音、好故事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也希望多年之后,或是95周年校庆,或是100周年校庆……我们能重聚校园,围坐在一起,相谈甚欢,好像时间从未流逝。”



彭镜玮

舍不得,放不下,但终要别离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秘书长、编辑组组长

加入时间:2016年12月

个人经历:广西大学文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

2020届广西大学优秀毕业生;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广西大学“90周年校庆工作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广西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


“你怎么还在官微?”是彭镜玮听到朋友问她最多的问题。大一上学期,彭镜玮加入官微团队,一干就干到了大四毕业。回忆最初的报名是机缘巧合,但在团队中的所获所感都让她觉得,“还好当初加入了官微”。

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彭镜玮在编辑工作刚上手的时候也经历了一段摸索的时间,“学习、练习的过程很奇妙,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那颗种子在萌芽生长”,第一次发送署名推送、第一次制作广西大学招生宣传H5、第一次写文案参与拍摄的种种都还在她的脑海总历历在目,“到后来,我已经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好一篇推送了。”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彭镜玮主动地报名担任编辑组组长一职,“我想去为官微做更多”是她那时的想法。

彭镜玮担任编辑组组长的时候会格外关注编辑组的朋友们在工作群里的审核,也会争取第一时间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她说这样编辑可以尽快得到反馈,也可以减少在电脑前等待的时间和对热情、积极性的消磨,也更希望每一位朋友在每一次值班编辑的时候有所收获。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编辑在推送成形到发送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图文的简单排版和整理,更应该去深入字里行间把好“第一道关”,“其实编辑工作真的没那么简单的,用心去做,收获会比你想象的多”,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一次耐心踏实的“真枪实干”。


广西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工作照

(左二为彭镜玮)


保留到现在的编辑要求和小西风格是彭镜玮与周老师、编辑组的成员一起慢慢地磨出来的,一路走来,她参与并见证了编辑组的成长、小西风格的形成和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一个个的发展节点,“我刚进团队的时候,微信粉丝数不足4万,现在已经近12万了,平台粉丝数也将突破50万”,“从高老师开始,‘小西们’共同努力着,大家一起想选题、做策划、捕捉在讨论中迸发出的灵感,从无到有到更好,这份热爱和心底的澎湃深深地影响着我,是一起‘战斗’过的青春了”,这让彭镜玮心中更多了份难舍之情。

彭镜玮是湖南人,在加入官微之前对广西、对广西大学的了解并不深入,而小西就是她的一扇窗、一座桥梁。在这里,她阅读校史、浏览新闻、挖掘亮点、更加了解西大;认识了热爱西大的朋友和老师;深刻感悟到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这八个字正在被有抱负、有志向的西大师生践行着。当全身心投入并承担起更重的担子以后,彭镜玮坦言在专业学习之余,生活里好像大都是工作:拟通知作记录出安排当联络员、除了特殊情况仿佛没有掉过线、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秒回信息已经成了常态。在压力很大的时候,留言区里同学和家长对小西对官微的喜爱和支持,会让彭镜玮觉得辛苦和付出就觉得都是值得的,“我们做的并没有白费,也被很多人所需要着”。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在办公南楼319的办公室,现已搬至大学生活动中心


“好像大学里很多宝贵的回忆、难忘的经历都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了”,“我们的年会上大家围在一起,在切蛋糕之前唱了两遍校歌”,彭镜玮说那一幕是她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场景。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在彭镜玮的心里远不仅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家”:在这里,虽忙碌但也让彭镜玮飞速成长着;在这里,和志同道合的人干着有意义的事儿、做着有温度的内容;在这里,微信群常年置顶,每一条聊天记录都舍不得删除;在这里,从不缺少彷徨时的留言与鼓励,无话不谈的朋友与老师也一直都在……“其实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发觉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有这么多、自己也被需要被肯定着,也是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好了。”

“舍不得,放不下,但终要别离”,是彭镜玮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概括。“9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就约定着百年校庆时再一起回到西大,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永远是我们在西大的家”,毕业将面临分别,但爱不减、思永存、情谊长流。



廖晴爽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副主任、采写组组长、视觉组副组长加入时间:2017年10月个人经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

2020届广西大学优秀毕业生;获国家学业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


早在外地就读本科的时候,廖晴爽就已经开始默默地关注着广西大学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研究生入学后,她便第一时间递交报名表申请加入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考研的时候几乎有空闲就会翻翻西大官微,当时许愿如果能顺利考上西大研究生,就一定要成为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的一员”,廖晴爽回忆道。

由于本科期间几乎不参与任何学校社团活动,让初入新媒体中心的廖晴爽心中感到既新鲜又忐忑,热爱摄影的她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加入视觉组。最初,廖晴爽对新媒体中心的工作缺乏自信,只是单纯地完成组里布置给她的任务,很少参与选题的讨论,也很少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有一次,廖晴爽鼓起勇气编辑了一篇微信的图文推送请宣传部的周老师指教,周老师温柔地对她说“原来你也会编辑公众号,要不要来试一下编辑的工作呢”,但是缺乏自信的她立马拒绝了老师的提议,没想到周老师依旧温柔地回复她“没关系”。周老师的善解人意让廖晴爽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加入中心的初心——在新媒体中心里多交朋友、培养沟通能力以及为西大校园宣传尽自己一份力量。为了找回这份初心,廖晴爽主动提出负责完成2017年末校园大记事推送的图文内容,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由于缺乏经验,推送的当天文章不断出现纰漏,导致已经放元旦假期的中心老师同学们紧急返岗加班一起完成任务,“事后我去和老师同学们道歉,但是他们都很包容理解,并告诉我只要推送结果是好的一切都值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话语让廖晴爽感受到了新媒体中心里温暖,她暗下决心提高能力,以更积极勇敢地面貌参与中心的工作。

决定担任采写组组长一职是廖晴爽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里作出的最重要的选择,回想起这个瞬间她依旧很激动,“采写冯君阳学妹获得亚运会奖牌的加急专访让老师同学们认可了我的能力,来询问我的想法,一年前拒绝周老师的情景还在眼前,这次终于有机会让我说‘好的’”。廖晴爽认为,与视觉组的图片创作工作不同,担任采写组长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与责任,不仅要组织管理成员们的日常工作,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站位与格局,把关每一篇文案的质量。廖晴爽从最初担任组长的生疏无措,到后来逐渐获得成员们的信任与爱,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无比难忘,她坦言道,“成为组长以后,我感觉自己加速成长了。”
在2018届毕业典礼现场,廖晴爽拍下工作证作为纪念


几乎每一位中心成员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留在新媒体中心”?对于此,廖晴爽的答案是,“的确有不少人问过我,去西大官微是不是想给自己加一条黄金履历?其实我认为我完全是用爱与心在中心工作的。但是,中心的指导老师们从不会亏待学生,都尽力去给我们争取应得的奖项与荣誉,所谓的‘黄金履历’我觉得是老师们给予我们的回应”。随着时间流逝,廖晴爽也逐渐成为了新媒体中心里的“老人”,在以采写组组长身份工作一年后,她获得了人生中首个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并拿着颁发的奖金请采写组的成员们在学校门口吃了顿饭,“我好像有点明白当初中心的老师还有前辈成员们对我的那种爱了,”廖晴爽感叹说,“现在我同样也这么爱我的组员们。”

“侠心交友,素心做人”,是廖晴爽在进入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之时给自己立下的原则,如今眨眼已到毕业时节,回看往昔,她果真以侠义之心交到了无数好友。在即将离开校园,离开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之际,廖晴爽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这个有爱的大集体,千头万绪在心中,谨以一首诗表达她对新媒体中心无尽的热爱与感谢——“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朱芳漫

“因为喜欢”,收获与成长也不会缺席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微信运营部采写组成员

加入时间:2017年11月

个人经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

荣获2017年度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学业二等奖学金;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


2017年11月,朱芳漫通过曾任采写组组长卢意的邀请加入了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当时丝毫没有犹豫就马上答应的她,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两年多的时光。

在刚加入时候,因为对新媒体的了解不足,担心不能达到中心的标准,朱芳漫对自己所采写的文案十分没有信心。在最初的文案采写时,她都会花上一段时间琢磨用词造句,但是在官微的老师指导下和成员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她发现了自己过去在写作中不曾发现的问题,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文案,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文案采写,“抒情类、报道类、专访类等不同类型的文案我都有写过,但最喜欢的还是人物专访,可能因为我觉得每次专访都像是听故事再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一样。每次拿到人物专访选题后我会马上了解专访对象的资料,拟好采访提纲,并且在采访过程中我能够有幸认识西大校园人物,他们的故事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我,让我努力地向他们看齐,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大家传播正能量,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西大力量’”,朱芳漫说道。

朱芳漫工作证与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团衫

这两年多以来,朱芳漫兼顾着新媒体中心的工作与研究生繁重的学业,期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西大九十周年校庆期间,西大官微的采写任务也比平常更多,当时恰逢她准备毕业论文开题,让她一度陷入了焦虑之中,但最终还是圆满地度过了校庆宣传时期。朱芳漫认为能以小西的身份参与校庆宣传工作,看到西大能够在广大视野中得到认可,让她觉得自己的坚持都是值得的。对于身边朋友“这么累为什么不退出”的疑问,朱芳漫的答案永远都是“因为喜欢”,当看到自己的文案被推送,浏览量、点赞和评论数都在不断上升,就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在一次次的文案采写中,让朱芳漫逐渐养成了大局观,让她在故事的背后得到思想的升华,也让她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更有格局的视角思考问题。

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朱芳漫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够结识许多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大家共同工作之时都是一片祥和氛围。时间飞驰,如今朱芳漫即将毕业,依依不舍之时她也留下了对新媒体中心的祝福,“衷心祝愿小西越做越好,愿我们新媒体中心的小伙伴们能够乘风破浪,万事胜意。”

 


张娴君

保持热爱,前行有伴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副主任、视觉组组长、采写组组长
加入时间:2017年9月个人经历: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研究生三年两次获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广西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

在读研一的时候,张娴君加入了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成为了一名“小西”。因为有一点摄影基础,她选择了新媒体中心的视觉组。在宣传部老师们的鼓励和细心指导下,张娴君逐渐加深了对官微的风格与定位的了解。同时,她将对母校的热忱融进作品中展示给大家,希望能在官微这个平台,为校园宣传贡献一份力。

在视觉组中,张娴君经历了扛着相机和组员们走遍校园每一个角落捕捉“美”的瞬间;也经历了冒着雨,拿着脚架出任务,宁愿让自己淋湿也一定要把机器保护好的时候;还有第一次用无人机试飞时,她的目光随着机器的高飞而变得开阔……

在新媒体中心的日子里,在周围优秀的同学的对比之下,张娴君对自己能力有些担忧,责任心督促着她不断进步,主动学习拍摄技巧、视频剪辑与平面设计,反复修改文案,将工作与兴趣结合,让作品对读者负责,对母校的形象负责。随着官微受关注量的增多,张娴君的各项能力也在新媒体中心的锻炼中提升,完成了从“小白”到中心副主任的进阶。在自身的专业学习上,这段运营官微的经历也给予了张娴君不少的锻炼。


视觉组广西大学90周年校庆晚会现场工作照(中间为张娴君)

更幸运的是,张娴君在新媒体中心任职期间恰逢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她加入了校庆专题的校史宣传组,阅读了关于校史的许多资料,深切地感受到了西大从蝴蝶山到大学东路的风雨与辉煌,当这一切展现在眼前时,她对自己身为一名西大人而感到由衷地自豪。校庆期间她还参与了校庆大会与校庆晚会,见证了母校的重要时刻。

在张娴君心里,新媒体中心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是工作关系,更有着志同道合的伙伴情谊。大家会为了给一个选题出谋划策,一起筹划数周,也会相约“爬楼”,互相学习拍摄技巧,周末时还会结伴去观看摄影展。张娴君觉得,正是这些闪闪发光的点滴使她的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在,西大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从张娴君刚加入时的4万变成了现在的12万,成倍增长的数字中凝聚了所有老师和成员们的付出与心血,其中也有她的一份。


张娴君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的部分荣誉证书


“感谢新媒体中心,能让我与这么多热爱的事,可爱的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珍贵的时光。毕业在即,希望我们以后也能保持联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我们新媒体中心。”张娴君笑着说。



叶林林

“小西”和小西的故事

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微博运营部成员
加入时间:2017年9月个人经历: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优秀成员”;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九十周年校庆宣传先进个人”;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翻译比赛 二等奖;2017年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比赛西南赛区第六名。


“大家好,我是两年里每天跟大家在官博说早安晚安的小西。”接下来要说的,是“小西”叶林林和小西的故事。

刚上大二的那段时间是叶林林最迷茫的时候。那时她对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充满了质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但2017年8月,她无意间看到了官博的招新信息,鬼使神差地报了名,然后“稀里糊涂”地就成为了小西里的一员。

刚加入新媒体中心时,一切都从零开始学起。“细致、严谨”是叶林林学到的第一课,由于官微发的每一条微博、每一篇推送都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所以在发送前一定要反复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能发送,发送后也要随时留意粉丝反馈,以便在发现错误的第一时间及时纠正。渐渐地,叶林林也体会到,微博的运营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不是动动手发发微博就好,每一条微博都饱含了运营者的心血,是通过精心筛选才能发送到平台上的。大家看到的每一个小小的线上活动,可能是一群人通过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备才呈现出来的。

一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叶林林成为了运营部的一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发送#早安·西大#和#晚安·西大#两个话题,这一发就是两年。在这期间,叶林林为了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所以每天早上七点和晚上十点都设置好了闹钟来提醒自己发微博,也因此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她来说这也是一个莫大的收获。

除此以外,叶林林还养成了随手拍下校园里美景的习惯,拍下的图片往往隔天就会出现在早安微博里。在她发微博的这两年时间内,话题#早安·西大#的浏览量从1200万上升到3600万,话题#晚安·西大#的浏览量也上涨了两千多万。这是实打实的数据对她工作的肯定。


微博直播现场工作照


除了发送线上微博以外,微博部门还需要直播部分校内大型活动。直播一次需要带摄像机、脚架、云台和笔记本电脑,这几样加起来重量不轻,微博组里女生偏多,每次安排直播大家都没有抱怨,积极配合完成任务。2018年,一年间叶林林共参加了9次线下直播,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后来的熟能生巧,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让叶林林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年的西大九十周年校庆。校庆期间是新媒体中心微博组和微信组“总动员”的时期。那段时间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的模样深深感染着叶林林。特别是校庆当天,大家从早忙到晚,街采、剪视频、审核投稿、在校园内抓拍精彩瞬间、最后冒着大雨录制校庆晚会的视频……那一天叶林林的微信步数显示有三万多步,身体虽然疲惫但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累并快乐着。

在新媒体中心的这几年时间里,叶林林不仅学到了直播、修图、剪辑视频等技能,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会永远记得广西大学的名字第一次登上高校微博数据排行前三名时,我们在办公南楼319时有多么的欣喜若狂。”叶林林说,“我也会一直记得,我们在失意时互相打气,在获得成就时一起分享喜悦。进入新媒体中心是我大学四年来最正确的决定。”


微博运营部聚餐合影

(前排左一为叶林林)


大学的旅程即将走到终点,但前进的列车并没有因此止步。虽然现在到了叶林林要跟小西的身份说再见了,但有关新媒体中心这段记忆她会永远珍藏,铭记于心。



最最亲爱的“小西”们:扛起相机闯荡校园,是与你们一起执笔写尽诗意年华,是与你们一起细细读遍字句标点,是与你们一起一起看过的风景印在岁月里一起奋斗的青春永不落幕!崭新的未来里,各有风雨灿烂不必畏惧,带着小西的爱与牵挂出发吧!



往期精彩回顾



小西专访 | 在最好的年华做最值得的事情!
“小西”专访 | 你素未谋面的老朋友要毕业了
你爱的西大“拍了拍”你,并送上一份毕业礼!

广西大学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文案:黄冬琪编辑:彭镜玮责编:马亚兵审核:贾琦艳主编:李伟红
小西在等你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