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韩林海在《广西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一起学习的 广西大学 2023-06-13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4月6日,《广西日报》理论版刊发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林海署名文章《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现将全文登载如下,供各学院、各部门学习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切实加强基础研究作了系统部署,是推动我国新阶段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可靠向导。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的格局,加强基础研究,从根源和底层逻辑上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是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广西高校应立足国情、区情,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肩负起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的重任。


1

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基础研究人才高地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高校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特征明显。因此,位于西部的广西高校应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建设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发挥“磁场效应”引才聚才,为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汇聚英才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四个面向”,将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围绕物理、数学、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等领域建设引领和辐射广西、我国西部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高端研究平台,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家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探索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基础研究的新模式,提升广西原始创新能力。通过大平台吸引大团队、承接大项目,构建起“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创新团队模式,形成基础研究的传帮带效应。创新人才政策,形成制度优势,通过政策与平台“双优势”吸引汇聚国内外一流基础研究人才。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规模,激发创新动力、研究活力。

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学术创新氛围。拓展科技工作者开展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的空间,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对具有深厚研究基础、显著研究优势及科学家精神的科研人员,择优进行长期稳定的资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引导研究人员心无旁骛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突破研究边界、产出创新成果。充分考虑基础研究的差异化特征,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长效多元评价体系,以贡献度、开放度和创新潜力为导向,注重科研成果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为长期深耕基础研究、“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扎实培育创新文化,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学术创新氛围。


2

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培养基础研究后备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底蕴深厚的优势,培育基础研究后备军,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夯实学生原始创新能力基础。深化基础学科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推行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课程改革,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与创新素养培育。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基础与知识结构需求,探索基础学科公共课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有计划、按阶段、分层次夯实基础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东南亚知名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和平台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校内外优质基础学科平台和科研基地,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大力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其研究能力,加快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不断优化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向教育部积极争取成为西部高校“强基计划”试点学校,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继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卓越系列专业、现代产业学院等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动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将“教育—产业—创新”三位一体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基础知识的应用价值。全面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效益,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础研究后备人才。


3

推进有组织科研,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中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基础问题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基础研究的支撑,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广西高校应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从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并凝练出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将科学研究的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有机结合,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力量集成、提高科研效率,形成科研攻关整体合力,协同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

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广西高校应在自治区统筹谋划下加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布局,注重解决在服务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部署过程中产生的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强重大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发展。

优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着力破除合作障碍,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参与经费投入、人才引育、学科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与行业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根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研判科学前沿和战略发展方向,多方凝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的重大科学问题,使科研人员能够真正深度参与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项目、国际前沿科研项目,通过利用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高效协调的有组织科研,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广西高校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提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把扎根八桂大地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把解决广西的问题与攀登科学高峰连接起来,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未来所向、产业所困开展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重大基础研究统筹布局机制,汇集优势学科力量,强化学科交叉融合,集中力量在重大基础设施、粒子天体物理及探测技术、珊瑚礁保护、生物多组学、绿色轻化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力争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上实现突破,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广西发展的能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文章转载自《广西日报》

编辑丨钟雯婷责编丨韦复凯主编丨陈周硕审核丨贾琦艳监制丨李伟红

· 往期精彩回顾 ·

大剧上演,就在明晚汇学堂!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王乃学走进“双选会”现场与毕业生聊思想阅读好时节,缺你不可!
今日清明阅读好时节,缺你不可!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广西大学官方微信(ID:gxuweixin)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