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构现实 : 另类的游戏沉浸方式

2016-07-26 独立游戏启示录 Gad-腾讯游戏开发者平台

虚构现实,不拘于型

当一款叫做《lifeline》的手机游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玩家们振臂高呼

“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表现形式!拥有无与伦比的真实沉浸感!”

“小说披上了游戏的外套,让读者和文字有了更深层次的交互!”

“感受到了真实的反馈,我的一举一动都在改变这个游戏!”


这些褒奖赞美,换个角度简直就是在形容VR虚拟现实技术嘛…然而这只是一个连画面都称不上的,满屏只有文字的小说类游戏。

说起文字,大家总会想到常见的游戏文字描述方式……如下图那样,大多时候毫无意义和逻辑的内容:


而《lifeline》则将自己的描述文字更换成了,“只对你一个人在说话,时刻保持交流”的聊天状态


玩家们就大呼体验截然不同,简直快感加倍,分分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必要。

 WHY?

抛开游戏类型等原因,所有游戏设计人的设计初衷都是为了让玩家有“代入感”,试图通过文字来呈现自己的世界观和故事。

我们总是在想象,虚拟的游戏世界有多么的精彩纷呈,绚丽无比,从而设定了大量的背景,桥段,台词。并且一直在尝试,把这个游戏世界变得越来越“真实”,所以才有VR技术,AR技术等不断的挑战,但苦于造价昂贵。

然而大胆的独立游戏人往往会通过一些出其不意的方式来构架自己的游戏世界。《Lifeline》所展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表达剧本手法的创新,而是一种把“虚构出的游戏世界”用“玩家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最多的方式”所呈现的游戏设计技巧。

这些独立游戏告诉我们,用“现实手法”讲游戏故事,也许是一种低成本获得“真实代入感”奇效的最好方法。

虚构现实,不拘于真

《lifeline》的故事倒并不“真实”,所呈现的“现实”部分,主要是模拟了“现实沟通”,这种方式的采用有时候会受制于游戏类型。

而《Paper Please》这款以边检人员生活为主题,以需要控制移民进入,阻止走私,间谍和恐怖分子等作为游戏体验内容的游戏,则是一种将“枯燥现实”压缩和加工为戏剧性的游戏内容方式。这种设计手法,也是虚构现实的一种很好表现。

现实边检生活并没有像游戏中那样多变快节奏,然而加入了游戏“红色政治压力”背景的设定后,压缩了边检人员的一生体验,在固定的游戏时间中让事件层出不穷,感觉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体验。

可见即使是“虚构现实”,也需要根据“游戏”这个属性来进行调整,在设计真实体验的游戏内容时,设计师常受制于平淡无奇的生活节奏缺少娱乐性。而游戏却是要充满娱乐性才能吸引玩家。

如何把握中间的度,看看独立游戏设计师们怎么做的,也许会得到不错的提示。

在这个智能手机已普及全球的时代,手机的作用早就已经不是通讯那样简单。当你买菜都可以刷手机时,我们已经意识到智能手机就已经是生活全部了。因此我们常常苦恼,如果手机丢了,那一定是一场灾难!

而擅长虚构现实的独立游戏制作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把这场“灾难”真实的演绎了出来。这就是《Replica》,就是近期独立游戏在“虚构现实”体系下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手机掉了,一般人能想到的大概就是手机被人捡走,破解二次贩卖。或者永远留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这样的确很生活,却不够戏剧。

所以本游戏开始,制作者提出了“国家即是一切,国家拥有一切,一切为了国家。”的高压故事背景。并且让被监禁玩家从一部普普通通的未知机主身份的智能手机中,逐步解开重重谜题并从这部手机里查找出机主的所有信息。

玩家不得不面对着自己熟悉的手机界面,使出浑身解数找出手机中的蛛丝马迹来解救自己, 在一次一次遭受挫折和打击的众多结局后,也许会反省的看着自己真实生活中拥有着依赖着的那部手机,默默想到:还是脑子里的秘密才是真正的秘密。智能手机,并没有那么靠得住啊。


这些独立游戏所呈现的的虚构现实,不仅用接近现实的手法来表达了游戏,并且构架了一个与你的生活相似却更为戏剧的背景,让你感受到了那份对某些现实的深刻讽刺和担忧。

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仅采用了现实的手法,还借鉴了现实的内容,加入了戏剧化的加工。最终构成了独立游戏所呈现出的“虚构现实”设计方法。

我们也发现,现实距离游戏,真的没有那么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