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你口红和旗袍,就能变成董卿吗

2017-02-10 谦叔 葛怡然 桃红梨白

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的原创类娱乐自媒体,致力于有态度的娱乐。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谦叔 葛怡然     图丨来源于网络


 

《中国诗词大会》红了,一起走红的,除了拿了冠军的00后武艺姝,还有董卿。


 

董卿的主持功底,春晚之外再次被大规模认可。



其实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董卿就被夸过。



当时,董卿用“狂欢”形容《诗词大会》:丝毫没觉得《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竞赛,而是始终沉浸在一种狂欢的氛围里。


当一群真正有才学,又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倾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每个人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生,这就是一场狂欢。

 

有次录制,董卿意外摔下舞台受伤,她敷上冰缠上胶带,站回台上主持,事后轻描淡地说:我就是觉得不能辜负这个舞台,不想在现场留下一点遗憾。



早在第二季播出之前,董卿就作为制片人,做了一档“朗读竞演”季播节目《朗读者》。

 

发布会上,董卿被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感动落泪,刘震云参加了录制,还读了自己的《我不是潘金莲》的片段。



对传统文化的偏爱,不是口头说说做个秀,而是把节目扎实做出来。

 

接着,董卿就出现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这档节目收视超过热播剧,网友留言都是这样:



跟艺人玩玩游戏的真人秀不一样,这档节目里诗词是个硬杠。


不管是百人团、答题选手,还是专家、主持人,没有足够的积累,就很容易露怯。

 

首先要把诗读准。

 

很多人把《将进酒》读成“jiāng”,董卿读的是正确读音“qiāng”。“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读的也是正确读音“kān”。


还在节目里带观众认读生僻字:“其实我们今天借曹羽,也不妨再认识一个中国字,缍,这个字念duǒ,是一种丝织品”。



然后需要像大脑搜索引擎:诗词之间要随时精确匹配。

 

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句,董卿报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除了古诗,毛主席×李贺的诗词搭配,脱口而出。



很多人学习古诗词,都来自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强制背诵。

 

但光靠记忆和背诵,容易被迷惑选项绊倒。


比如这一题,从12个字中选出一句诗,很多人都被“两岸猿声啼住”带进沟里,正确答案却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句意判断情境,靠的也不止是记忆,还有常识。


比如这一题,A有舟,B还有帆呢!但B说的是心理感受,A才是坐船体验。



选手们不能光靠“记得多”过关,主持人同样如此。董卿靠的是:思维一直在线。

 

比如说到“四大名楼”,她想到的是人文和景观的关系。



比如节目提到了乡愁,董卿就念了杜甫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有自己的乡愁,也都有值得自己追忆和怀念的地方”。

 

跟专家的即兴互动,而不低俗,能看出是平时积累很多,现在厚积薄发。



还有自己的发挥:不但跟着节目的节奏走,而且完全投入到古诗词的情境里。

 

诗词打动人就在于:短的是句子,长的是意境。读诗词最好的状态是:在看到触发情感的画面时,诗句是自己流淌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

 

第8场中,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但一直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还用口读的方式教这位选手诗歌。董卿当场念出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董卿引用博尔赫斯 “看不见的眼睛”,是因为博尔赫斯失明后,被任命为图书馆馆长。这种经历跟选手的际遇有共鸣,念这首诗既符合情境,也很有人情味和同理心。

 

第3场的百人团选手中,有个修车大爷王海军。做了一辈子农民,只读过4年书,摆摊修车不忘写诗,还请顾客帮忙改诗。谁帮他改一个字,他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却有诗意挥洒。

 

董卿介绍他的话,就是一首诗:对他来说,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带给他希望和渴求。



没有用 “欢迎这位选手”的套路,也没有煽情的给选手安排草根、贫困的故事,而是用诗意回敬诗意,仿佛让人回到古代以诗会友,尽在不言中的那种美感,同时也是对人最大的尊重,透露了主持人的个人涵养。

 

第6场中,百人团的一位选手离家在外,为了教女儿背诗,把词谱成曲。


董卿有感而发,送给他们一首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把花瓣撒落到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像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董卿念诗的时候,表情全开。人在面对喜欢的事物,并乐在其中时,才会有这样的状态。主持节目到这份上,好像和节目融为一体,功力可见一斑。

 

用选手王若西的话说就是:以诗词为心。



这种古诗词的功底,不是临时抱佛脚,从小就要开始积累。



董卿有个严厉的爸爸。每天早上要跑1000米,不许照镜子,还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因为: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小时候刚识字,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

 

这种严厉的教育,让董卿不敢放任自己,只能越来越优秀,但童年时的高压环境,也一直是董卿的泪点。



中学每年寒暑假妈妈都给董卿开列书单。从《红楼梦》到《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董卿三五天通读一本,还会被妈妈抽查:找出某一章节,让董卿讲清楚人物关系。

 

大学读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董卿一开始有种丑小鸭心态:自己跳舞动作不美,又没追求者。怎么办?还是读书:

 

“我记得《人生》那篇小说里,莫泊桑说过,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



读着读着找到自我:我有博闻强记的特长,应该使我的书本知识更扎实。

 

然后找到自信:在需要靠形体表达内心的表演系,我不会成为最出色的学生,我的强项是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



因为爱读书和文学,董卿在华东师范大学读过两年古典文学研修班。

 

从上海电视台跳槽到央视,再从西部频道到站上春晚,董卿20岁的时候想30岁的时候成个家,30岁的时候才发现事业刚开了头。当时也算剩女吧,最大消遣就是看书。



上个荒岛都要带书。



40岁,成为“央视一姐”,董卿因为怕自我重复而选择充电:“以自己的经验和状态、还是完全可以再做几年的,可是就怕重复。重复是会消磨意志、消减激情的,如果我对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激情的话,可能我就没有办法再进步了。”

 

2014年,董卿去美国游学一年,“我就觉得我要再不做就来不及了,要不做以后可能会后悔”。



当时外界都在传:董卿说是游学,实则赴美待产。董卿接受采访时说:基本上是每天7点起床,吃早饭,然后上课。休息的时候,或自己学习,或去参观博物馆、看演出。

 

游学时期的照片里,董卿没有孕相。第二年,还走上了奥斯卡红毯。



现在“知性女人”这个词都被用滥了,知性知性,不是说几句鸡汤就知性,先有知识才行。

 

当下女性想要变美,办法太简单了——玻尿酸、美白针,当医学美容正在成为像吃饭那样方便时,我们看到了千篇一律的锥子脸尖下巴的流水线美女。



然而,能够动用现代科技手段达到的,只是漂亮,能够真正让人变美的,是内外兼修。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其实有很多美的东西,比如诗词。



追求应试教育,诗词因为实用性不强,往往被打入冷宫;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培养通道里,布满成功学,人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无用的知识上。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抱着手机刷鸡汤,也越来越多人喜欢碎片式的信息,几天不见一个网络热词就刷屏了,诗词因为节奏缓慢,不合时宜,好像也不大有人提了。

 

可我一直认为:女性的自我修炼中,传统文化不可以缺席,要学习有用的考试,也要学学无用的知识。诗词所蕴含的中国文字之美,意境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都是构成女性审美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女主持人中,董卿一直有种东方女性独特的温婉之美。

 

前段时间春晚刚结束,董卿的口红色号就在网上被扒了个遍。



旗袍造型也是各种被夸。



口红和旗袍漂亮,爆款也容易买,可是要想更好看,需要内在的文化底蕴去撑。

 

董卿穿上好看的原因,就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END-


据说,点赞能让你变得更美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