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园发生伤人事件,我们该如何安抚孩子?
据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官方微博消息,10月26日9时30分许,重庆巴南区人刘某(女,39岁)在巴南区鱼洞巴县大道一幼儿园门口持菜刀行凶,致做早操返回教室途中14名学生受伤。
如何预防和避免意外人身伤害?此类案件发生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出恐惧阴影?家长,孩子,校园如何有效应对此类伤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警方通报内容。图片来源: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巴南。
恶性事件的发生让每个人都难以接受,隔着屏幕的成人都觉得骇人听闻,更不用说亲历了整个事件、听到或了解到这个新闻的儿童了。
有时候无论家长朋友们多么努力,也无法保障孩子完全接触不到骇人听闻的新闻事件报道。当家庭成员、朋友、孩子的同学、电视报道等周遭大众都在谈论该事件时,“完全隔离”更是尤其困难。
在这个时候,作为成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帮助看到或亲历这个新闻的其他孩子,他们很可能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需我们的引导。
根据美国学校顾问协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的建议:
1尽量让孩子继续正常地生活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会让他们有一定的安全感。
2
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这方面的新闻和电视。
3
以适合孩子年龄段认知理解能力的方式,和孩子坦诚地分享发生了什么。
4
倾听孩子的恐惧和顾虑。
5
向孩子确认世界还是美好的,学校也是安全的,只不过有人会做坏事。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成人首先要处理和衡量我们自己在这次灾难中感受到的危机和压力。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能感受到。再次确认巩固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以及依恋关系。记住,你在这个时候是孩子唯一的精神安全来源。
在向听到类似“重庆幼儿园砍人”等事件的孩子解释时,家长们总是十分为难挣扎。其实,告知的内容和程度应当视孩子的年龄而定。
对12岁及以下的孩子
年纪小的孩子思维模式大多比较具象,多为“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合理判断和正确认识,而且极其以自我为中心,多数家长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点。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简洁明了才是上策。欺骗孩子或是假装事件并未发生是毫无意义的;取而代之,家长们应当给予一个还原事件真相的简明解释。
例如:
有一个坏人在重庆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大家都很震惊害怕,因为坏人一般很难进入幼儿园,而且平日里幼儿园几乎从未发生过坏人伤害小朋友的事件。
尽管现实生活中远不止“善恶对决”这么简单,但这种解释更容易为年纪小的孩子所接受,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多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家长们得明白,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即是如此,他们需要和抽象概念作斗争,他们可能会将毫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即便在成人眼中荒谬至极。好比说:要是我不按时上床睡觉,可能就会有坏人来伤害我。
一定要告诉孩子此类事件非常罕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此事。这一点十分重要。图片来源:pixabay
处理此事的最佳方案就是给孩子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让他们知道大家都在谈论什么,然后关掉电视,让孩子接着玩耍。对年纪尚小的孩子而言,最好的做法是尽量让孩子少听少看此类事件的新闻报道。若有更严重的事件,新闻频道24小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播报,对孩子进行“狂轰滥炸”,孩子们可能会认为此类事件无处不在,当下就会发生,还很有可能波及他们。
对12岁及12岁以上的孩子
12岁(或是稍微年长几岁)是个神奇的年龄,因为此时大脑额叶会发生“爆发式”的发育,青少年处理抽象概念的能力会有极大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尤其是在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下。
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可以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
恶性幼儿园袭击事件在生活中真的非常非常罕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反应过度,这点十分重要。打个比方说,每年海边都会发生溺水事件,但我们并不会跑遍每个海滩进行抗议,要求他们关闭海滩,或是禁止人们游泳。“幼儿园袭击”事件也是如此,我们不会因为一次极偶然的事件就再也不上课,再也不去学校。
世界各地都有这样那样罕见的危险性事件发生,比如有人被闪电击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些事件,就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少见了。媒体报道也是如此,与车祸、坠楼、溺水等典型常见危险性事件相比,他们往往会关注更加罕见的危险事件。
除此以外,家长们最好说明一下,尽管媒体没有进行相关报道,但是警方正严阵以待,以此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在学生中,并且警方的大多数措施都十分成功,他们的角色和海滩上的救生员是一回事。
当然,以上说辞并不代表对这类不幸事件有所轻视。面对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狂轰滥炸,青少年仍有可能将此次事件个人化、灾难化,认为这是冲着他们和所有学生来的。这种思想是十分危险的。凡事须有度,切勿矫枉过正。
另一方面,如果你家孩子只是耸耸肩,然后接着回房打游戏,家长们也不必吃惊。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冷血动物”——孩子或许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件事,才能明白自己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面对,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参考同龄人的意见。
作者:Rachael Sharman,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心理学讲师
编译:金玉璨
编辑:文洁
编译来源:What to tell your children about horrific events like Sydney siege.
重庆幼儿园发生的事件也令果酱痛心疾首,你有什么看法呢?来和我聊聊吧。
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
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