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幼儿园真的能解决孩子的英语?其实问题远比好处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阿肉阿团 Author 邱天
果仁妈今天的文,来自好朋友“阿肉阿团”的创始人Yilong,她结合自己创办幼儿园和走访幼儿园的经历,深度剖析了私立幼儿园的几大问题:
外教教了孩子什么?
理想的外教无处可寻?
沟通受阻,本位倒置?
家长的期待,杀伤力最大?
希望今天的文,能让你对私立幼儿园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让你对教育有新的启发和思考。|本文转自公众号「阿肉阿团」,ID:yiqiuyiyang,已获授权,作者Yilong,清华助理教授,数学界最懂心理学的教育学家,二娃奶爸。
❓❓❓
期望私立幼儿园为孩子解决英语启蒙问题,是中国家长的一个普遍愿望。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一个有全天外教的幼儿园,甚至全体老师都说英语的幼儿园,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而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孩子的英语启蒙再早都不为过,而为孩子提供一个沉浸式的英语环境,不仅事半功倍,也给家长省了太多力气,为以后的鸡娃大业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唯一的不足似乎只是价格高一些罢了。
然而有得必有失。有时候我们太过关注于我们想要什么,往往忽视了我们真正的损失。也许明智的做法,是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所有可能付出的代价之中,我们更愿意承受什么样的损失?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自己开办幼儿园,并走访参观了几十家北京的幼儿园之后,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在北京大部分私立幼儿园里,外教以及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他们所带来的好处。
双语幼儿园,甚至是纯英语幼儿园的普遍盛行,并不是因为教育或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这种模式会给孩子带来更理想的教育,仅仅是家长对于幼儿园解决英语启蒙的期待而催生出来的。
真正理想的教育模式,反而在市场期待的倒逼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成为了非主流的形式。
1
问题根源:可遇不可求的语言环境
作为一个发展认知心理学工作者,首先我必须肯定一下家长对于孩子双语学习的热情。
人类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确实是在学龄前阶段。在生命的前几年,幼儿对于环境中的语言非常敏感,学习的效率极高,与成年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也有一些初步证据显示,从小浸润在双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完全单语言环境长大的孩子,高级认知功能的发育有一定优势,比如孩子的自控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
种种研究都支持孩子从小接触双语甚至多语言环境,包括中国的方言。因此,如果有机会让孩子浸润在多语言环境中,对孩子而言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多语言环境应该以真实为准。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当孩子有了真实的交流需求的时候,他的语言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比如说,家里不同的大人有不同的母语或者方言,他们使用自己最舒适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孩子自然能够习得这些语言;或者,孩子生活的社区里有不同国家的人,孩子的幼儿园里的人员构成天然就很丰富,大家因为自己的需要而使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语言刺激和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单语言国家。即使在北京,除了少数外国人聚集的区域以外,大多数地方的天然语言只有中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双语而双语”,生搬硬造出来的人造双语环境,与天然的双语环境有了显著的区别,也因此为很多问题埋下了隐患。
问题一:外教教了孩子什么?
对于学龄前,尤其是三四岁之前的孩子而言,“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孩子要想向一个成年人“学习”,必须当且仅当他和这个成年人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有了充足的信任和安全感之后,“学习”才能够真正发生。
一个成年人如果想和幼儿建立亲密关系,他需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尤其是保育环节中。当孩子伤心时,提供温暖的支持;当孩子尿裤子了,帮他擦一擦,换一条裤子;如果孩子的能力还不够,给他喂一喂饭、帮他穿衣穿鞋,这些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支点。
而事实上,孩子最主要的“学习”,也正是发生在这些一日流程的琐碎之中。保育的环节,恰恰是孩子最需要老师的时候。在这些一对一的保育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和老师独处一会,说一说话,探讨一些他们当下真正关注的问题:我饿了、我冷了、我想要抱抱。
当你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方式之后,你会意识到,一个班级之中,老师的“上限”往往与孩子最不相关,反而是老师的“下限”是孩子们学习的来源。
一个非常典型的私立幼儿园国际班里,尽管外教和主班老师的学历、水平是很高的,但他们却并不参与到孩子的保育过程中来,他们只负责教授一些预设好的课程,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反而是班里文化水平最低的保育员,是和所有孩子最亲密的存在,也是孩子们真正学习的对象。
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保育员水平足够高,能够给大多数孩子提供良好的照护和回应,使得孩子们的安全感普遍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倒是有机会去向相对陌生的外教老师学习一些“皮毛”。但是这样的外语学习,效率很低,还远达不到很多家长期待的“浸润”的程度。
问题二:理想的外教无处可寻?
真正理想的外教,是母语国家学前教育出身的老师。他们既了解孩子、有相关经验,也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照护和保育环节中,成为孩子能够信赖的照料者,也就成为了孩子真正能够学习的对象。
但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除了极少数只招收外国学生的国际幼儿园外,这样理想的外教在北京的幼儿园中几乎是完全找不到的。
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幼儿教师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属于相对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在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五万美金左右,而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工资只有两万三千美金,即使跳槽,工资的涨幅也不会太大。这导致幼儿老师出国流动的能力和意愿都很低。除非有家庭原因或者一些特殊的机遇,很少有外国的专业学前教育幼师会跑到中国来长期工作。
其次,一个非幼师出身的母语国家外教,到中国之后会优先选择进入国际学校的中小学,因为国际学校安全性强、假期长、福利好,还有外国人的社交圈;其次,会倾向于选择英语培训机构,因为培训机构时间灵活、自由度高、工资也比较高。
幼儿园是所有人都最不爱去的地方,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幼儿园非常辛苦,责任大、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假期少、社会地位也不高,一个好好的母语外教,去幼儿园到底图什么呢?
最后,即使幼儿园高度重视外教,不惜一切代价高薪请来了比较优质的母语外教,也几乎不可能要求外教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照料过程中去。
大多数幼儿园的外教只在固定时间带一些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比如把孩子聚集在一起唱歌、讲故事、看视频、教一些简单的课程,更多的时间只是坐在班里的语言角里休息。即便如此,外教的流动性也强得惊人。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份工作真的算不上光鲜。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尽管理想中的幼儿园外教十分美好,现实中却很难碰到尽如人意的外教。除了少部分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幼儿园的优质外教,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市场筛选剩下的,甚至有时候是动机并不纯良的外教。
而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很难对外教进行彻底的背景调查和深入的管理。这就给幼儿园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长期以往,风险难以控制。
问题三:沟通受阻,本末倒置
就如我们问题一所说的,由于小龄的孩子只能跟自己信赖的照料者进行真正的学习,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甚至家长自己都会发现,单纯依靠外教说英语这一点点输入,似乎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帮助不是很大。
为了帮助孩子早日“开口说英语”,有些幼儿园开始强制规定,幼儿园的中方老师、甚至保育员,在幼儿园都必须说英语。
如果说,问题一和问题二还是一些现实的“无奈”因素,那么这个让全体中方老师全部说英语的规定,就是真正让人胆寒的“人为”因素。
对于大脑正在快速发育的幼儿来说,语言的输入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更会影响很多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
从六十年代开始,大量的教育和心理学实验证实,幼儿早期的语言输入越丰富,他们输出的词汇量就越大——一个语言丰富环境中的幼儿,一天能听到超过21000个词,而贫瘠语言环境中的幼儿只能听到不到6000个词;到三岁时,他们输出的词汇量差距可以达到600个词,而到小学二年级,差距将拉大到4000个词。这样的差距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水平、课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此外,2010年,Levine的一项纵向研究发现,14个月到30个月的幼儿,他们的照料者与他们进行的关于数字的谈话,有效预测了孩子在46个月大时的数学水平。也就是说,照料者对孩子进行的语言输入,有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发展。
这些研究发现,与幼儿园中方老师说英语有什么关系呢?尽管现在尚未有相关的研究,但是根据我大量的观察发现,当幼儿园的中方老师被要求只能说英语时,她们每天和孩子沟通的数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
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即使是很多英语非常好,甚至有留学经历的家长,如果要求他们全天只能和孩子说英语,他们和孩子对话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于英语整体水平相对不高的幼儿教师来说,全天说英语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在这个要求之下,很多老师只有在非说话不可的情况下才会开口说英语,且说的话都是以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为主,再夹杂一小部分课程相关的英语。生活化的、琐碎的、生动活泼的日常语言几乎没有了,因为她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想说也说不出来,更别说能够刺激孩子多方面认知发展的更深入的语言沟通了。
原本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英语,但是为了这第二门语言的些微发展,甚至放弃了第一门语言的蓬勃发展,让孩子和老师的沟通受阻,反而阻碍了孩子长期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这种代价真正是得不偿失。
问题四:家长的期待,杀伤力最大
在我走访的众多主打“外教”或者“英语”的私立幼儿园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外教,也不是中方老师,而是家长过高的期待。
当一家幼儿园打出了“外教”的旗号时,它的价格难免要上一个台阶;而家长付出了更多的学费之后,也难免对幼儿园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家长会期待孩子在入园几个月之内开口说英语,有的会期待孩子的单词量得到质的提升。更鸡血一些的家长,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诉求:孩子幼儿园毕业之前,要通过xxx考试!
英语只是一门语言,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用于沟通。在幼儿园阶段,孩子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发展目标、大量的软性技能亟待孩子去获得和练习,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真正的成长。跟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相比,第二门语言真的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
遗憾的是,无论一家幼儿园多么希望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多么努力去采用先进的理念,一旦背负上了家长对于英语的功利的目标要求,所有真正的教育都化为了泡影。
最终,它们都逐渐沦为英语培训机构,用越来越多的英语课程填满孩子的日程表,用短期的显著产出来满足家长不断提升的要求。
2
结语
我走访过很多美国和日本的优秀幼儿园和托育园。在这些广受赞誉的大中型园所里,并没有看到专门的外教的身影。
反而是在社区,我看到一些美国的移民家庭创办的家庭园里,由于园长和老师是法国、墨西哥或者中国的移民,她们天然拥有多语言的环境,于是孩子们也便在里面接触到了多种语言的浸染。
在中国,由于教育军备竞赛的低龄化,为幼小的孩子创造一个人为的双语环境,让孩子在英语赛道上抢跑,变成很多家长的追求。而正是这种狂热的对英语教育的追求,把私立幼儿园推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局——进,则牺牲了孩子真正的教育;退,则难以吸引家长而招生困难。
解开这个困局的钥匙,掌握在每一个家长手中。
多语言环境诚然对孩子有益,但一个天然、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更加重要。如果家长逐渐能够意识到,孩子的外语学习只是他们幼儿园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小部分,能够放下对外教和英语成果的执念,私立幼儿园才有可能逐步回到正轨上来,将真正的教育重新纳入日程。
今日话题
Q:你同意本文观点吗?留言区聊聊吧~
- END -
文章来源丨来自公众号阿肉阿团,ID:yiqiuyiyang,你好呀!我们是阿肉和阿团的妈妈邱天,爸爸Yilong。我们曾一起留学藤校,现在回到清华教书做研究,还联手开了一家理想中的幼儿园。关注我们,带你读懂孩子,放下焦虑。
作者丨邱天,布朗大学心理系毕业,就职于清华THBI儿童认知研究所,公众号“阿肉阿团”(ID:yiqiuyiyang)创始人。
参考资料丨1. Fernald, A., & Weisleder, A. (2015). Twenty years after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t’s time to reframe the “deficit” debat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hildren’s early language experience. Human Development, 58(1), 1-4.
2. Christ, T., & Wang, X. C. (2010). Bridging the vocabulary gap. Young Children, 85.
3. Levine, S. C., Suriyakham, L. W., Rowe, M. L., Huttenlocher, J., & Gunderson, E. A. (2010). What cou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number knowledg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6(5),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