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禅那的准备

2016-07-24 德宝法师 灭苦之道

一键关注公众号shanxingdao001,可订阅我们推送的禅修文章,联系微信qq985284072



 巴利文文献中谈到了禅修的某些预备工作。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根本不能被视为预备工作。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未来很长时间内需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

当前,我们的定力有限,因为我们心中杂念纷飞、心神涣散。这些妄念司空见惯,而且持续不断地出现,我们因而误以为这就是常态,这就是心灵的本来面目,是“人之为人的境遇”,而我们对此完全无能为力。然而,尽管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灵状态,它们却可以改变。很多非凡的心灵都做到了这点,遵循他们所倡导的诸多原则和步骤,我们也同样能够做到。

如果心灵缺乏祥和,我们就无法修入禅那;而缺乏平静而安定的生活,我们就无法拥有祥和之心。我们必须举止得体,并在某种程度上超然于周围的种种诱惑以及营营扰扰的诸般俗务之上,才能为禅修铺平道路。本章将探讨安心之道,因为这种安心乃是禅修的基础。

 

 

持戒

 

首要的预备工作是持戒。对佛教徒的修行而言,这是最稳固而持久的基石。然而,佛教徒的持戒并不意味着盲目地信从戒条。对佛教徒来说,并没有诸多“你不可做”的禁戒。不过,即使你具有智慧和决心,也必须遵循某些戒律。这是因为,尽管在禅修的准备阶段,排除障碍的决心必不可少,但单纯的决心并不能使你获得禅定

为了摈除妨碍入定的各种不良习气,你必须修习四正勤:

 

1、在正念中毫不懈怠地精进时,对当前还未显现的不良习气,都应设法阻止其成形(防止未生的恶法);

2、要同样努力地克服已经染上的不良习气(断除已生的恶法);

3、培养目前还不曾具备的有益善习(修习未生的善法);

4、以同样坚定的决心,并不断完善新的善习(维持已生的善法)。

 

这样,你就逐渐具备了行持正念、正语、正业的动力。当你紧摄意根,并精进用功,积聚这种动力之时,心灵自然就会趋于祥和。你的自身就会寻求合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禅修,以便深入禅那。然后,你就会寻求适当的修持理论、法门和环境。

开始修持禅那之时,你应该避开任何无益于禅那之事。坐禅之时,你应该消除那些可能会使你远离禅修的障碍;从蒲团上起身之后,你可以通过消除那些使障碍得以产生的身、语、意业,来修持同样的凑巧方便。

对居士来说,最简单的根本戒律就是五戒(five precepts)。居士必须践行每条戒律的两面(即止持戒与作持戒)。

止持戒是禁止做某些事情,即:杀、盗(不予而取)、淫(为寻求感官享受而与人苟合)、妄、酒。作持戒则是修持七种善行,即:慈、悲、布施、真诚、随喜(即见人善行或其成就,心生欣悦)、摄念、舍心。

你必须精神焕发地开始修行,坚持不懈,始终都不放弃。如果你缺乏安乐之心,对生活不能随顺知足,处世无怨,那你就会无法修入禅那。如果你急于求成,企图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接受现状,安住于当下,你同样无法平衡地深入禅那之中。这种急于求成就是活在将来的妄念之中,而禅那则产生于当下的生活。你必须对当下的状况,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感到满意而知足,否则就会始终充满渴望。同时,无论生活的遭遇如何,你都必须毫无怨尤。

通过亲身经历,禅修者会发现:当持戒禅修之时,贪、嗔、痴念就会慢慢减少。随着禅修不断深入,你会意识到持戒的益处。但你不必因此骄傲自满、自吹自擂或者轻视他人。当你怀着谦顺平等的念头之时,你就会认识到:相对于充满杂秽、褊狭、多变和混乱的染污心来说,具备正念、慈柔、随喜与安乐的清净心,的确能使你更易于在修习禅定时取得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