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沧桑巨变换新颜——中阳县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刘子璇 吕梁日报
2024-12-01

点击蓝字关注“吕梁日报”

沧桑巨变换新颜

——中阳县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这里是吕梁山腹地,两山怀抱、立川之中,一水中分、居河之阳,有着2200多年的置县史;这里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千古佳话;这里也是革命老区,是山西第一个县级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诞生地——中阳。

 

多年来,它一直在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它渴望崛起,渴望赶超,渴望以经济强县的新姿态迎接四方宾朋。7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沧海一粟,但于1441平方公里的中阳而言,却用发展镌刻下了骄傲与梦想,光彩夺目。

产业“挑大梁” 托起“致富梦”

曾经,人们眼中的中阳县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深处大山、交通不便,缺少产业,老百姓不得不四处打工讨生活。然而,多年后的今天,随着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阳人民凭借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敢想、敢干、敢拼的勇气,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车鸣峪村,群山苍翠,绿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舒爽。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条件,为黑木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因此,每年一到木耳生长季,村里的木耳大棚内就会异常热闹,村民们将一块塑料布铺到地下,在菌棒之间来回穿梭,采摘、运输、晾晒,喜笑颜开。

 

“看着种木耳有前景,我从2021年就搞了16个木耳大棚,现在靠着这些大棚,我们一家全年纯收入有50多万元。现在我儿子也不外出了,也在村里种黑木耳。”关上村种植大户王建忠说。

 

比起王建忠种植木耳的收获,暖泉镇刘家坪村人更是深有感触。要知道,王晶晶曾经是贫困户,2020年,依靠政府提供的免费技术扶持和每个菌棒1.5元的补贴,王晶晶栽植了6万菌棒,这也让他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木耳产业是中阳县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小试牛刀,在车鸣峪乡首次尝试种植黑木耳起,仅仅几年后,中阳县就一跃成为“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去年,全县栽植数量达到4835万棒,小小的黑木耳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无到有”,带贫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23年,中阳全县黑木耳产业带动脱贫户3948人增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带动210户脱贫户增收,户均增收3238元。直接带动农民1万余人,年均增收6000元。”中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昔日小乡村 今朝“打卡地”

走进弓阳村,干净整洁的村落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条条层次分明的乡村道路,一道道错落有致的沟渠阡陌,房前屋后树木环绕,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座尽显古朴优雅的农家小院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谁能想到,如今名声在外的弓阳村曾经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0多户村民居住分散,水、电、路、暖配套十分困难。2016年,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中阳县在弓阳村科学布局规划了建筑面积共计80余亩,以农家别墅小区为主风格的移民新村。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弓阳村搭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

 

“感受了当初的贫苦,经历了村庄的变迁,才会发现现在的美丽乡村究竟有多美。别看我们住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但现在的村子比当初的城里还要好。在各种好政策的帮助下,我们现在手头越来越宽裕了。”说起现在红火的日子,村民郝贵珍说得停不下来。

 

作为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弓阳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找准天然氧吧与弓阳优势资源、产业的结合点,探索一条以乡村旅游、剪纸艺术、民俗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今年暑期,在弓阳村举办的“征服上顶山、畅享自然美”户外徒步活动更是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极大地促进了村里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样热闹的场景,同样出现在下枣林乡的阳坡村。近年来,阳坡村依托大企业带动,上马了尚养桃园休闲农业旅游综合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走出了一条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路子。

 

“这几年,旅游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里建起了万只肉羊繁育养殖场,打造了民宿、采摘园、游客接待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老百姓持续增收,村集体也有了很大的收益,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阳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俊莲说起村里的发展,如数家珍。

 

如今,随着短途游和乡村游的盛行,中阳县乡村旅游重点村游客均破新高,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黄金周,中阳县乡村旅游累计达到30余万人次,偏远村庄围绕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相加、交汇、融合的充满活力之路。

“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我们村的村规民约清楚地规定了婚礼喜宴的人数多少、饭菜标准,作为曾经的村干部,移风易俗的条约咱要带头,红白宴席章程也得遵守啊!”下枣林乡贺家村村民老史说,今年他儿子结婚,婚庆喜宴节约办理,婚庆装饰都是亲朋好友帮忙搞的,比前几年闺女出嫁的开支省下一万多元。

 

老史家两次截然不同的婚庆办理过程,正是中阳县近年来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效果的真实体现。中阳县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县、乡、村三级同向发力。县级制定了实施方案,乡级制定红白理事章程,村级完善“一约四会”,以村规民约为标尺,将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引发攀比的事情,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起来,让文明风尚有章可循。

 

如今,全县89个行政村(社区)已经实现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全覆盖,“一约四会”章程制度也已全部修订完毕,公示上墙。越来越多的村民把村规民约放在心上,以此约束自身行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经在各个乡镇推广开来……

 

“孝老爱亲明事理,厚养薄葬文明祭。男婚女嫁拒奢靡,互不攀比零彩礼。跌倒老人有人扶,善行义举暖心底……”这是流传在枝柯镇张家沟村的一首朗朗上口的“文明村顺口溜”,这首顺口溜不仅描绘了村庄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深刻地展现了村民风貌的崭新一面。

 

以推动移风易俗为落脚点,中阳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宣传引导开路、文明实践加码、优秀文化赋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创造性打造接地气、行得通、成效好的“理论+文艺”“问卷+礼品”四轮驱动新模式,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引导和指导服务,让群众在参与实践、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俗,涵养培育文明乡风,把文明好声音传唱到每一个村民的心坎上。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我们看到,一个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步伐越来越迅猛、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的崭新中阳,正崛起在吕梁大地!


编辑:杜   帅审核:郭炳中监制:任   昱








吕梁日报微信公众号  吕梁日报官方人民号  吕梁日报官方头条号

推荐阅读





版权归吕梁日报社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吕梁日报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吕梁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