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数据 | 2017我校大学生阅读调查报告

2017-06-01 爱读书的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我校大学生阅读调查报告


大学时期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数量与阅读深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就业取向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科学开展阅读服务,由校图书馆、学工部、学生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阅读调研。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学生,旨在通过对阅读行为、阅读心理、阅读偏好、利用图书馆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阅读需求。问卷调查时间自 2017 年 3 月开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通过问卷星平台,回收到有效问卷 14828 份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调查、主体问题及开放性问题,问题形式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基本信息调查包括个体特征、地理特征和背景特征,共 19 个问题;主体问题部分共 32 个问题,具体包括大学生阅读行力、阅读心理、阅读需求;最后 1 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对阅读推广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调查对象与样本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广汉校区的本科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性 3098 人,占总数的 20.89%;女性为 11730人,占总数的 79.11%。这个比例与我校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在学历层次方面,以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为主,本科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参与程度偏低,这可能与本科四年级学生外出实习、找工作,及研究生学习任务紧张无暇顾及填写问卷有一定关系。


从学院分布看,参与调查人数占学院总人数比例超过 50%的学院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证明了此次问卷具有可信性与有效性。




我校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用于阅读时间偏少。仅36.80%的学生其阅读的时间占到其课余时间的四成以上,49.43%的学生每次阅读的平均时长超过 40 分钟。学生阅读量偏小、且阅读程度不深,19.2%的学生每学期阅读书籍(除去专业课本)达 10 本以上,52.12%的学生能实现对书籍的深入精读,剩42.39%的学生仅为快速翻阅,另有 5.49%的学生仅阅读几页后,放弃阅读。学生阅读的内容以休闲、娱乐性为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类别依次分别为文学书籍,动漫、休闲、旅游类读物,科普、心理类读物及人物传记类读物,专业性阅读比重极小。学生选择阅读的场所趋向于安静、舒适的地方。最喜欢的阅读地点依次分别为宿舍、家、图书馆、教室。学生阅读的方式更倾向于传统纸质阅读与个人独立阅读。26.2%的同学在阅读中从不与任何人开展阅读交流,剩余的同学在偶尔开展阅读交流时,多选择同学与朋友,而交流的形式则主要集中表现为对阅读资源的相互推荐、宣传以及对他人阅读的点赞与评论。





我校大学生阅读心理分析

学生的阅读满意度较低,仅 31.03%的同学对自身的阅读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37.1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阅读氛围很好或比较好。能够普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的价值多集中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及形成阅读情感的共鸣,但结合学生多选择娱乐性、休闲性书籍的状况来看,学生在阅读图书的选择上存在知行的矛盾。


在分析影响原因与提出意见方面,学生认为影响自身持续深入阅读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及缺少阅读的氛围,认为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老师的工作焦点主要应集中在提供类别丰富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真实的阅读需求




我校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状况

学生参与学校阅读活动的状况还有待提高。仅34.31%的同学参与过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仅44.92%的同学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以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55.51%的同学表示愿意向自己身边的人推荐学校的阅读活动。在作为志愿者加入阅读推广服务方面, 54.93%的同学愿意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学校阅读推广活动中的策划、宣传、反馈等服务。




本次调研是我校针对大学生阅读状况开展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调查数据最全面的一次调研,覆盖了所有年级以及不同专业。从调研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阅读状况总体良好,但在经典著作阅读、深度阅读、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大学是追求真理、探索知识、传承文明的殿堂,我们应该在培养读书兴趣、享受读书乐趣、成就读书志趣的过程中,好读书,读好书,使阅读真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凡阅读 似皆可


关于读书的价值

读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读书,是指接受教育,包括所谓的中小学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上大学等等。狭义的读书特指以阅读为手段的求知活动。阅读即是学习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帮助人建立起知识、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人把读书分为功利性的和非功利性的,功利性的读书是为了应试、学历、学位、职业、谋生、婚姻、竞争等等。正像宋真宗赵恒所说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总体而言,人们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往往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功利性的读书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



非功利性的读书主要基于人的精神需求和自我提升的需要,能给个人带来愉悦、充实、清醒的感受。学者朱永新指出,从个人价值来说,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形成和个体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过程。从民族的价值来看,阅读是民族强盛的最内在、最有力量的动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关于读书的方法

在阅读方法上,要见贤思齐,借鉴“读书有成之人”的读书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长期实践,或能自成一格。



读书要专注。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要尽量读原著。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重视反复阅读,批注勾画。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动笔”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要将“泛读”与“精读”结合。秦牧认为“鲸吞”“牛嚼”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综合运用泛览、硬看、专精、活读、参读之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总之,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不拘形式,博览群书”。


关于国民阅读的最新特征与趋势

2017 年 4 月 18 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最新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该数据显示,2016 年国民阅读率整体呈全面上升态势。包括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数字阅读率、图书阅读量在内的数据均全面上扬。


此外,阅读新方式——有声阅读(听书)得到进一步发展,调查数据显示,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为 17%,也就是说,有 17%的我国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



以上数据表明,现在的读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读纸质图书了。数字阅读、电子阅读、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在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国民对阅读的需求日趋旺盛,对个人的阅读需求和全民阅读公共服务的需求均不断提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


我校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资源,以满足读者各种阅读的需求。欢迎到图书馆来!




//学术资源

“双一流”学术讲座:Prob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under Operando Condition 制备条件下电化学反应的探究
讲座时间:2017/6/2 16:20
讲座地点:狮子山校区第六教学楼一楼117会议室
主办单位:科研处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主讲人 :刘彬
主讲人简介:
刘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导师为曾华淳教授),201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工程博士,之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2年)。2012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职助理教授,并建立了光催化与电催化研究实验室。近年来,主要从事半导体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并在反应机理方面具有深刻的认识,先后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 Advances?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1篇、ACS Nano?3篇等。


“双一流”学术讲座:Exploring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by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基于理论计算工具探究纳米材料性能
讲座时间:2017/6/2 16:50
讲座地点:狮子山校区第六教学楼一楼117会议室
主办单位:科研处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主讲人 :Li Shuzhou
主讲人简介:
Devision?of Materials?Science,?School of 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is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chemistry was awarded b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He studied spectral diffusion and vibrational energy relaxation of azide in water by all at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s 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SA, and obtained my PhD degree in physical chemistry there. Prior to Join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e worked as a postdoctoral i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here he investigat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 by various computational electrodynamics methods.


//往期精彩




资料来源 | 四川师范大学学习科创部、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

图片 | 网络

排版 | 罗志轩

搜集资料 | 米尧尧

初审 | 高源

终审 | 夏彬

感谢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

想要和我们做朋友请加QQ群120599420

想要加入我们可以在后台回复"招新报名表"下载报名表发送至指定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