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周 · 悦读】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大余宣传 2020-02-20

点击上方“大余宣传”关注我们



朗读:丛军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的同志,斗争环境和斗争生活更加艰苦。
战斗在大余的陈毅元帅
从1935年5月到1937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游击队都是在深山密林中住山洞,卧茅草,风餐露宿,基本没有住过房子。晴天好说,夏天也过得去,下雨下雪天就难过了。游击队员们只有在大树下避风雨,或者打一把伞,坐在伞底下过夜。敌情不是很紧张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深山密林中搭几个草棚子住一住,可是敌人经常搜山抄山,搭棚子容易被敌人发现。于是,游击队就给每位队员发一块布,宿营时将布的四角用绳子系在树枝上当帐篷遮风避雨。为了防止敌人袭击,一晚要转移好几个山头睡觉,每次转移时都不能走山路,只能走没路的地方,以免中敌人埋伏,更不敢照手电、打火把,以免暴露目标。
位于南安镇建设村斋坑的陈毅隐蔽处
国民党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游击队有时一连六七天吃不上一顿饭,只好挖野菜、采野果充饥,找不到野菜山果,就喝山泉水填肚子。最困难的时候,三个人共穿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是有任务的同志出去时穿裤子,没任务的就光着身子留在山洞中。寒冬腊月大雪封山,没有棉衣棉被,又不能生火取暖,陈毅、项英等就背靠背坐着,用被单裹在一起,靠体温御寒,冻得根本无法入睡。位于池江镇彭坑的陈毅旧居

许多人耳熟能详的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写的《赣南游击词》,就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游击队当年的艰苦斗争生活: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位于池江镇彭坑陈毅旧居的赣南游击词

1936年冬天,国民党军对陈毅隐蔽的大余梅山实行严密包围。此时,陈毅旧伤复发,伤病交加,行动困难,只好埋伏在草莽中20余天。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急时刻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纪念馆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就是对这一境况的最好反映,陈毅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故事由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提供)



诵读者简介

丛军,曾用名陈珊珊,已故陈毅元帅的女儿。1950年8月15日生于上海。1969年参军,在北京军区后勤部第261医院工作。1971年转业到外交部工作,历任翻译室英文翻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一秘、公使衔参赞;外交部美大司二秘、副处长;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等职。还担任过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司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等职。



大家还喜欢看


从“一矿独大”到“全面升级” ——大余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大余县人才工作“期中考试”成绩单出炉!请审阅

【创国卫在行动】注意!此处禁止吸烟!

宝贝们,约吗?大余县第一家低龄儿童图书分馆——蒲公英分馆开馆啦!


投稿邮箱:dywxb8726996@163.com



来源:综合赣南日报

编辑:卢念

监制:叶兰青

编审:彭承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