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华附学生媒体:把HFers的心声传遍五湖四海

羊晚教研院 羊城晚报学大大 2022-05-22

▲ 10月24日《羊城晚报》A9 纪念版


华附学生电视台、华附广播站、info杂志社、摄影社,还有从电视台、广播站和学生会信息部独立出来的华附直播团队,共同组成了华附全媒体报道平台。


从文字、声音到图像,华附人通过自己的学生媒体,向世人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




直播团队坚持

“为校友照亮回家的路”为目标



  

“青春旋律艺术节”晚会,华附人更愿意称其为“华附春晚”,因为这是一年里华附最盛大的一场晚会。除了节目精彩纷呈、表演者覆盖整个华附教育集团外,全球直播是这台晚会最大的亮点。其实早在十年前,直播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唾手可得的大环境中,华附就已经敢为人先,率先在全省甚至全国尝试将校园活动向全世界直播。


▲ 华附直播间


2009年12月,当时正在澳大利亚读书的许先宇校友发现校友群里有不少人都特别怀念在华附的日子,尽管已经毕业了,但仍然希望能够再参与到母校的活动中。正是校友们的这个心愿,促使许先宇开始策划直播华附艺术节的活动。此事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通过校团委会的推动,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全球华附校友的积极响应:在美国读大一的梁浩然校友经过研究提供了直播技术;美国的李裕漳校友和香港的储昊燃校友提供宣传支持;华附本校师生负责内容和技术。


▲ 华附春晚直播连线校友画面之一


在全球华附人的共同协作下,华附第23届小歌手大赛决赛进行了全球声音直播,校友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打开Windows media player的播放器,在URL里输入对应的网址,就可以收听到来自决赛现场的声音。当年的“华附春晚”,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向全球直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附校友们再一次听到熟悉的华附旋律,都激动万分。


▲ 华附春晚直播连线校友画面之二


此后,华附直播团队坚持以“为校友照亮回家的路”为目标,克服一个个难关,从声音直播到视频直播,从图像不稳定到高清流畅,甚至到世界各地现场视频连场,把全球各地的分会场图像传到“华附春晚”现场,实现了即时互动。


十年过去了,华附直播团队也从原来华附电视台、广播站、学生会信息部临时抽调的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到现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一百多人的大团队。每年的“华附春晚”全球直播,让华附人对母校炽烈的感情喷发!


▲ 华附春晚直播连线校友画面之三


“直播过程中的校友连线是最大的技术难关,需要经过无数测试,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没连上那就是失败。为了保证校友连线的顺利进行,我们积极请教直播团队的前辈,积极做线路测试,联系各地校友多次进行连线测试,做好多套备用方案以防止由于设备突然故障等问题导致的连线失败。”华附高三学生、2017直播团队总负责人刘畅说,去年华附春晚第二次彩排时,连线测试失败了,这对大家打击特别大,“而再测试的成功,一声‘这里是北京’又让我们重燃信心,欢呼声响彻体育馆,连在西教学楼晚自习的同学也听到了我们的欢呼。”


▲ 华附春晚直播连线校友画面之四


去年华附春晚直播现场,直播团队每个人心中都绷上了一条弦。刘畅说:“所有人都对校友连线无比期待之时,便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刻。直到校友清晰的声音回响在体育馆的会场,直播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结束后,会场里,掌声不断,而直播间里的我们,欢呼、拥抱、默默擦着眼角的泪水,这一刻,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们的喜悦与激动。





技术辈辈传承

直播精神经久不衰





没有听过华附直播团队的“创业史”,是无法理解他们为何对校友连线成功如此激动。 


如今直播学校的晚会并不是新鲜事,随便外包个专业直播团队就能轻松搞掂。可是华附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一直选择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 直播选修课课堂


从2009年至今,“华附春晚”一直是学校和基金会最给力的支持,校内直播工作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但有老师们的倾力相助、学长们的守护指导、自己的刻苦努力。吴展斌、杨光飞等老师多年来都在为直播工作提供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和学生们一起默默守护在最重要的“华附春晚”时刻。


2007届校友周子颜已在国外工作多年,但他每年都会倒着时差为直播的校外网络传送核心工作保驾护航;2016届李坰其的高中三年几乎都献给了直播工作,就算在高三备考期间都没有放下,直到大一仍对直播设备的配置调试、使用培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央视工作的2004届校友谭新航,2017年华附春晚当天特地抽空返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进行现场专业指导,像谭学长这样的HFer,几乎年年都有。



1989届校友们还专门捐款在学校教育基金会中设立专款,为师弟师妹们助力,五年来共捐助30万元用于艺术节各项开支。


在老师、前辈们的感染下,华附直播团队的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看说明书,由于很多新款设备的操作说明书是全英版,他们硬着头皮查各种工具书、上网求助大神,硬是通过自学和团队合作,把技术难关一点点地啃了下来。


▲ 直播间现场教学


直播团队的前辈也是培训新人的老师,每年9月开学后,直播团队的前辈会在老师们的支持下开设《影视制作与直播技术基础》这门选修课,作直播团队预备成员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直播的主力军。


10月份招新,确定新成员后,分组进行各方面技术的培训:利用放学后、午休等时间,就往年曾出现过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多次实操训练;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提高每一位成员的水平,提升各组成员的配合默契;尤其是为了使导播和拍摄能更好地配合,导播和拍摄们多次就各节目内容编排分镜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切镜细节。



12月份,直播团队真正迎来了一次次“硬仗”。直播团队共分为七个组,分别是线路组、拍摄组、灯光组、音响组、后勤组、宣传组、技术组,各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从“小歌手”大赛的两机位直播测试,到舞蹈节的六机位直播,再到“华附春晚”包括线上互动及校友连线的综合挑战,直播团队无时无刻不在进步。


▲ 华附春晚直播前的设备调试


刘畅说:“我们活跃在聚清园、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一次次的布线、一次次的培训、一次次的排练与测试,只为在直播之时能够不出差错。我们曾挤在南楼103体验‘全村人只有一台电视机’的感觉,也曾一整天坐在学生会办公室只为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可以说,直播团队的成功,是每一位成员的汗水浇灌而成的,直播团队全体共取得志愿时2200余小时。”



2017年“华附春晚”,直播网上在线观看人数及在线互动人数创新高,据可靠数据统计,来自282个城市5238个ip共22858人次,最高792人同时观看直播。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附直播团队的努力全校师生有目共睹,直播团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华附“校园十佳”,并且成为省内顶尖的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直播团队。


“华附直播团队能有今天,真的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我们有着我们的信念,有着我们的梦想,有着我们的诗和远方。他人看到的我们,是艰苦的、是劳累的,但我们眼中的自己,是喜悦的、是快乐的,是为了直播哪怕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的。”


▲ 老组员教新组员


一年又一年迎接新成员,一年又一年送走老人家,技术辈辈传承,直播精神经久不衰。在第9届直播团队组长经商议后,决定着手编写直播团队技术手册,涵盖拍摄、线路、网络技术等各个部分。据了解,他们现已完成十万字,并在不断完善中,保证直播团队的技术能够代代传承,代代创新。



“华附春晚”

全球HFers情感的纽带


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华附要费尽心思地打造“华附春晚”直播?


一方面是为了给远在天边的华附学子一个梦回华附的机会,让心系母校的学子隔着千里,跨越远洋,与母校共度团圆,聚散仍依依,此心系聚清。



另一方面,这正是学校活动育人的良苦用心。学校放手让学生自己组建直播团队,不断试错,攻克一个个难关。学生每年在尝试与探索过程中,因走了弯路、因失败而付出的所有代价,恐怕比直接外包给一个直播公司的成本要更多,但学校没有选择这种简单又经济的方式,而是耐心地让学生在过程和实践中慢慢成长起来。



直播团队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收获不止是技术上的进步,还深刻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在人才济济的华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华附的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他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更要相信团队的力量。


在活动中,华附的老师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就算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华附直播团队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失败无数次的经验教训换来的。


“华附春晚”这个舞台,不止在华灯亮起时才有演出,才有感动,才有收获,在为这个舞台亮灯前,凝聚的是HFers的汗水和泪水。


“华附春晚”远不止一场晚会这么简单,而是聚清园的文化符号,是全球HFers情感的纽带。



华附部分社团简介



学生电视台

追踪校园热点,报道校园动态


简介:

1996年4月8日华附学生电视台创立,简称“学生电视台”,又称HFTV。是学校第一个新媒体社团。秉承着“追踪校园热点,报道校园动态”的宗旨,履行着身为媒体人的职责,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大的影响力。从2009年至2018年,连续十年获得校“优秀社团”称号,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日常活动:

HFTV承担着每周三20分钟“校园新闻”节目的制作、学校活动的记录以及学校舞蹈节的总责工作,青春旋律艺术节全球直播工作,小歌手、舞蹈节及艺术节晚会等碟片制作等任务。常规节目在播报校园动态的基础上,不断增添自创专题、电影鉴赏等栏目,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其中,一年一届的舞蹈节是由HFTV主要负责组织的。


HFTV的辉煌成绩1中国第一部完全由高中生制作的电影——《絮曲》


《絮曲》由HFTV4、5、6三届成员共同制作而成,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由高中生制作的电影,参与电影拍摄、制作的全部人皆是中学生(导演为施鸿杰、符晓风,编剧为施鸿杰、杨英蕾、吴晓岚,主演为林海清、池咏俊、谢玉洁等,还特别邀请体育科符志强老师出演)。


电影讲述中学生追求梦想的青葱岁月故事,片长100分钟。《絮曲》当年曾轰动全国,剧组还接受了央视节目的采访。



故事里有最经典的黑色幽默,有最动人的亲情对话,更有男女间友情对话与对望,犹如童话故事般心动迷人,给你心情悸动一刻。这些都是最写真的中学生生活片断。


▲ 注:电影《絮曲》碟片内页,“51周年”指合校51周年


《絮曲》,这部属于中国第一部完全由中学生DIY的电影制作, 用平实细腻的语言,通过自己在学生生活中、家庭中发生的点滴故事,来讲述关于青春,关于人生,再探出了青春的絮曲,令人仿佛记得枫叶还正年轻,闪动著青春的光影,跳跃著唱一曲透明的歌。


2负责协办学校青春旋律艺术节系列之“舞韵跃动”舞蹈节


▲ 第28届舞蹈节“Dance It Up”亚军节目《Evangel》 (表演者:华附游泳队)


▲ 30届舞蹈节“Dance In Flame”海报


▲ 冠军《High School Final》 表演者:Hearth Flow街舞社


▲ 第31届舞蹈节“lim→Dance”谢幕一刻


学生广播站

在你耳边,用声音跳舞


简介:

1986年4月成立,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也是一个每天活跃在同学们身边的社团。华附广播站秉承着“用声音在你耳边跳舞”的宗旨,在每一天中午和下午的美好时光里,都陪着你一起感受赏心悦目的青春,聆听华附人的故事和心声。华附广播始终引领着校园文化。从2009年至2018年,连续十年获得校“优秀社团”称号。


日常活动:

历年来,华附广播担当着承办校园活动的重要角色,不仅需要完成每日播音,并且发挥各部门所长协助校园活动的开展。华附广播站总是能及时播放节目,营造和谐气氛,努力使同学们融入活动氛围。在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OM大赛、学生会竞选、篮协、足协等各类活动或大赛到来时,都少不了华附广播站每天播出的个性广告。技术部的大神们还承担了音频剪辑的重要工作。


对话社长

只有把压力变成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记者:为什么选择加入华附学生广播站?

梁朝盈:我对播音很感兴趣,喜欢幕后的工作,广播站对我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记者:加入华附学生广播站需要什么条件?

梁朝盈:兴趣最关键!不过还是要经过考核的,要求录一段音,选出音质和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


记者:华附学生广播站有何特色?

梁朝盈:这跟我小学和初中参加的广播站完全不一样,那时只需要读文章就可以。而华附的广播需要自己写稿、选主题,做节目之前要开选题会,不同组别则关心的话题不一样,我们有文学组、时政组、音乐组等,都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做内容,真的就像是一个广播电台,很专业。


记者:如何平衡学习和社团工作?

吴葭祺:我初中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来了高中想改变和锻炼一下自己。在华附收获最大的就是如何在学习和活动中平衡,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对身心都是考验,比如华附春晚音响控制的工作,因为要全球直播,压力陡增,不过压力过后收获的是个人的成长——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如何跟老师打交道等。

   在华附有一种压力,同时也是激励自己的动力,那就是很多同学成绩特别好还身兼数职。所以只有把压力变成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老师们也总是尽量帮我们学会减压。身处这个环境,优秀是一种习惯。



Info杂志社

做附中人自己的杂志


简介:

华附info(I for Inconsistent,N for New,F for Folk,O for Own)杂志社,以下简称“info”)于2010年6月1日成立,旨在提供一个发挥学生才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用华附人的视角透析生活中的问题的平台。

主要负责承办本校及个别他校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内外的宣传工作,了解社会问题,报道校园时事,同时定期出版刊物《爱华附》。


日常活动:

info以新闻类有时效性的内容和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事件话题为主,关注华附学生身边大事小事、国事天下事,以附中人的视角,聚焦真实的华附;以有强烈华附特色的语言、行文为载体,坚持娱乐与深度并存,代表一种自由、新颖、有个性的态度,表达学生立场的纸质传媒物。作为媒体,我们为受众带来属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出属于华附人的声音,记录校园新闻,为华附学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


相关推送链接(点击标题即可浏览):


关于我们:《你所不知道的 info | 关于我们》


新刊发售:《玩火不烫,我只放热 | 爱华附 046 期》


获奖情况

2010年至2016年连续6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社团”,也是2018年“优秀社团”。


社员感想

info于我,是梦开始的地方。

2014年,我成了info 美编战队的一员,从此Ps、Ai、Id 强势挤入了我的生活。开脑洞,找灵感,想设计,早饭时,放学后,睡梦中。

2015 年春,饼饼、苏小姐和我,正式成为了info的新任监护人,陪伴它一起长大。那时的我们,每天一放学就奔向南楼106,写稿、排版、拉赞助。赶着出刊的日子,我们在黑暗的106中,肩膀靠着肩膀,各司其职。稿子写好了,版排好了,蚊子也喂饱了。

在106小小的一方天地中,我遇到了最美好的一群人,度过了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愿你们继续加油,并好好珍惜!

——2017届 陈菲月


我和info结缘于024中一张自己军训时叉着腰看着宿舍楼下大屏幕的照片。不太记得是谁拍的了,总之就开始了一段“孽缘”。

如今回想起来,在info的日子是高中最快乐的时光:期中考试卷背面写满了策划和采访提纲,106占满我所有的课余时间,电脑上是一年半的碎碎念。离开了之后,曾经的冲劲与热诚都被磨走了不少,总觉得 info ,不管是社员还是社团,总有一种无法代替的、让人充实的力量。

——2017届 苏恺晴


“乌龟问:其实我们当时到底是为什么闲着无聊要搞这么件累死累活的事来着?

我说:你应该问问现在怎么还有人在搞。

她过了几分钟说:因为虽然我们毕业了,但永远有人是高中生啊。”

——摘自《爱华附》聚清时钟•栏目

info杂志社创始人 2012届 吴可葳 欧阳琪



华附摄影社

唯有真实可触,方能永久保存


简介:

华附摄影社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个兼具服务性与技术性的社团。

作为学校的媒体社团,十分重视社团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将服务学校作为社团立足的根本基点。社员活跃在校内外的大型活动中,及时将资讯分享给校园网、杂志社、电视台等部门,高效率、高水平一直是摄影社不断追求的目标。社员在参与拍摄学校活动的同时,在社内成员沟通过程中,提高了技术水平,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华附摄影社具有较高的校园影响力,开通多年的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3000+人。


日常活动:

华附摄影社也是校内学生摄影爱好者的大家庭。社员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增强了对摄影的热爱,技术也大有提升。

摄影社邀请社团前辈回校分享经验,开阔社员视野;组织外拍,让社员走出校园,发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微妙关系,借相机表达自己;

开设摄影小课堂,让新手社员能在较短时间内入门,抑或得到有效的提高;  

鼓励主题创作,激发社员的创作热情,由记录向创作提升;

设计义卖产品,让校友感受我们的热情与创意;

编辑自己的刊物,把我们的作品呈现给校内外师生;

尝试制作短片,增加艺术的维度……


2015年5月华附摄影社在万菱汇举办

“第一届《走走停停》广东省中学生摄影大赛” 影展





▲ 摄影社作品选 《路》


▲ 摄影社作品选 《乡间谣》


▲ 摄影社作品选——2017华附校运



END











来源:羊城晚报

文字:何宁
图片:学校供图

出品: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往期精彩回顾▼


1、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① | 华附130周年校庆启动!邀你来听“HFer”的故事!

2、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② | 听百卅华附故事,为你们的春哥芸姐花花林吉吉打call

3、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③ | 严师也一样受华附学子青睐!

4、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教育值得一辈子去付出,所以我乐此不疲!

5、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教具创新能手吴澧旸: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6、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高考专家邵祖成: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毕业班工作上

7、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金牌奥数教练李兴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8、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⑤ | 18位名师同贺华附130周年华诞:改革之花盛开,创新精神永存

9、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社团探秘——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极致,是华附学生的一贯作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