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慧集 |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对在线教育的省思

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北师大附校 2022-08-18


 

做扎根的教育

新冠病毒肺炎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通过网络开展云课堂,以保障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这个举措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原有秩序,使学习场域、学习生态和学习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冲击了传统教学,但也提前将教育带向未来学校的转型中,拉近了我们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描绘的教育美好图景的距离,使我国的线上教育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实验场,为在线教学提供了诸多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教育和知识的生产方式以及知识体系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教育教学进行再理解、再设计、再加工迫在眉睫。










一、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重构

是未来开展在线教学的关键


1.重构教学模式

与学校教育不同,在线教学模式主要利用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对教师来讲,除一些传统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外,还需要颠覆对原有教学的一些普遍认知,教师要结合网络教学特点以及平台所提供的教学手段重新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契合性、学习任务的情景性、学习问题的启发性以及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实践证明,线上教学不仅仅是录播或直播课,其形式有很多种,如学习任务式、资源包讨论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发展定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寻找出直指教育核心的方式方法。


北师大附校这样做



北师大石家庄附校研训团队把学校“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重塑为线上线下的“三阶段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师以线上线下的“三阶段混合式学习模式”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将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完成导学任务单,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将知识内化。


阅读更多

致慧集丨王万青:重塑导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力




北师大朝阳附校各学科基于现实情境,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以劳动教育为例,七年级劳技学科开展了《应急口罩的设计与制作》和《木质音乐盒的创意设计》项目式学习,提供给学生专业的学科学习支架,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


阅读更多

育人之声 | 灵活、多样、主动的居家劳技课,可以这样上





2.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评价体系也应随之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评价及管理体系的更新与再构提供了多种可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学习结果等实现可视化的动态评价与管理,实时、精细、透明地实现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些既有轨迹又可追踪的数据资源,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


北师大附校这样做



北师大石家庄附校在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期间,建立起了:三级巡课常态机制、三级视频会议常态机制、三级周简报常态机制、建立适时问卷机制、建立适时宣传鼓励机制等常态机制,发挥管理的服务、督导、评估、反馈功能。




3.重构教研内容

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师教研内容,开展在线教学的有关培训,如在线教学的学理分析、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在线教学的互动策略、在线教学的评价体系、各种网络平台功能介绍等,教师以在线教学为课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线上教学,提升专业素养。各学科可开展以疫情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合课程的开发与研讨


北师大附校这样做



为保障学生在疫情期间及开学后的学习质量,教育集团协同基础教育一线各学科专家团队开展了系列线上教研活动。2月26日起至今,教育集团连续开展了19期教研直播课程,涵盖9个学科、3大学段、21个学科分区。包括六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公益项目”直播课学习成果经验分享网络研修,四期依托集团学科教研组长社群的连接、聚焦不同学段与年级的主题教研活动等。教研活动为破解抗“疫”教学难点与痛点,帮助老师召唤更多经验、发掘更多路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与学习空间,共同推动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成。




4.重构课堂师生互动

互动是“教”与“学”两者间建立联系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从儿童的角度来讲,学习是同学习材料互动、同教师互动、同同学互动以及同自身互动来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上,教师通常通过与学生言语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等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线教学有其局限性,会造成一定的互动缺失。因此,教师更应该有效借助教学平台提供的举手功能、抢答功能、随机选人功能、讨论区以及视频连线功能等,充分发挥双向互动、多向互动的优势,达成有效的“隔空”互动。


北师大附校这样做



北师大卓越实验学校的郭颖洁老师认为,在直播课中,要和学生随时互动,防止出现走神情况。比如让学生在讨论区中打“1”,或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在讨论区发布自己的答案、语音或笔记照片等,也可抢答。在录播课上,要注重“彩蛋”的功效。


阅读更多

育人之声 | 线上教学,教师如何合理评估学习成果?














二、“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的

在线教育传递了未来教育的信号



未来教育的基本雏形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改变教育教学的现状。


1.学校组织形态——开放式的儿童乐园

未来教育中学校垄断知识传递的职能将被改变。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形态将是开放式、综合性的,不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场所,年级、班级的壁垒将被打破,学生年龄与年级的匹配不再是唯一编班标准。

在国家大力推进统筹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情况下,学校将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集散地,将提供多元、多维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学生将根据实际借助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学习。相比之下,学校更是学生与社会衔接的中间站,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学会与人交流,与人沟通,进行情感表达。


2.教师教学角色——参与式的多元互动

未来教师的教学角色将发生重要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将更多参与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策略

在教师与学生多元互动的前提下,教师要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启动和发生,使教和学紧密相连,形成有效的教学回路

合理开发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并逐步使学生养成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习成为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就当前调查资料显示,资源包式学习是学生最为喜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适当增加资源包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比重,教会学生利用合适的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3.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的适切学习

未来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将是个性化的,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规律为前提,要在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诉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进行编班,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完备的学习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将是学习的常规模式。


4.学习支持服务——协作式的团队合作

在线教学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需要课程设计者、课程开发者、课程技术支持者、学习平台支持者跨越专业领域协同合作,并形成研讨式循环开发路径。

除此之外,良好的网络环境、快捷的设备、教师和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也是保证在线教学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





无论信息技术对教育介入多少,都不会改变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的。当前特殊时期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是对未来教育的一场预演和彩排,大数据、5G、人工智能以及未来各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会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教育变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省思,才有可能尽快迈进教育4.0时代。


供稿: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孙敬陶

编辑:马建设 雷小乙



稿


返校复课后,

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复课了,

班主任老师,您的第一节课怎么上?


开学后,

您的学科还能够继续融合线上教学吗?

有哪些线上教学的好做法可以延续?


迟迟没有开学,如何调节心态和学习节奏?


在线教育,给学校教育生态带来哪些变革?

……


“北师大附校”微信公众号,邀您一同讨论。

投稿邮箱:tg@bnuedu.com


更多精彩...


关注

思考与实践 | 北师大附校人:“停课不停学”,可以这样做

传递教育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致慧集系列

新一波高频词来了!“停课不停学”共迎返校复课季

在还没返校的日子里,居家学习,我们可以这样做

王万青:重塑导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力

开学前后,学校疫情防控的几点措施

这几个高频词,为“停课不停学”注入关切

吴年翔:居家学习再优化 返校学习早准备

刘建友:思想政治教育正当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的教育思考

吴年翔:关于中小学“防疫保学”工作的再思考

徐向东: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落实


育人之声系列

线上教学,教师如何合理评估学习成果?

灵活、多样、主动的居家劳技课,可以这样上

居家如何学语文?

如何搭建从线上教学到集中授课的衔接桥梁?

延期开学的日子里,这封七年级老师给同学们的信,让人感动落泪

疫情危机下,如何上好这堂人生大课?

班主任看过来:居家学习,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这几件事


致敬系列

爸爸/妈妈,你去驰援武汉,我想对你说……

致敬抗疫勇士丨北师大附校人暖心行动
点赞!北师大附校学子暖心举动致敬英雄


“爱我家国,共同战疫”征文系列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一)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二)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三)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四)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五)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六)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七)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八)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九)

征文展示丨共同战“疫”,共克时艰(十)



策     划    |   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排     版    |   驰大夏(实习) 雷小乙

审     校    |   马建设 李似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