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校长 | 袁庆国:因为热爱,所以前行
做扎根的教育
读 懂 | 校 长 |
“读 懂 校 长”
2020.11.06
西南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他的脚步;草原的落日余晖,映衬着他的背影……进入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近十年,虽辗转数地,仍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做扎根的教育。有老师说他是一位睿智的校长,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有校长说他是一位真实的校长,刨根问底、仗义执言;有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工作人员说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校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校长袁庆国。
本期“读懂校长”栏目,让我们来了解一个多面的他——
人 物 名 片
袁庆国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校长
01
善沟通、会合作——有“小”智慧的校长
每当有人称赞袁庆国治校有方的时候,他总说:“我没有大智慧,只有点小聪明”。但在更多人的眼里,这“小聪明”,其实是高情商。袁庆国的高情商不仅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更体现在他面对困难、合作共赢、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中。
2016年,是袁庆国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平台的第三个年头。这年三月份,他被任命到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担任学校筹建组副组长。那时候学校刚刚进入筹建阶段。筹建过程中政府、开发商与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多重任务与压力都集中到了这位校长的身上,困难接踵而至。
袁庆国说:“合作需要双方相互理解。要想合作好,首先要学会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听听人家的理由和根据。同时我们应该就一些复杂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与合作方一起面对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合作的过程才能更顺畅。”在北师大贵安新区附校建校的过程中,袁庆国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沟通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袁庆国刚来到北师大贵安新区附校的时候,学校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整体建筑很美观,但很多教室功能定位并没有规划好。袁庆国就把所有的建筑图纸一张一张地弄清楚,写了多达24条的修改意见。当时有人还戏言:“你就是袁世凯,这就是当年的24条啊!”袁庆国后来说:“主体工程已完成的情况下做改动确实有许多困难。但是不改,这个学校将来就没有发展空间。比如按照示范高中标准,至少是10到12个班级,就应该有一套专业实验室,但是开发商最初设计的实验室数量是不够要求的。我对他们说学校设计最起码得先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把道理说清楚并耐心沟通,最后开发商也欣然接受了这些修改意见,并如期整改完成。就这样,经过不断的沟通、磨合,学校筹备组的工作顺利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和开发商的高度认可。
02
亲力亲为、事必躬亲——率先垂范的“老头”
“老头”——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对袁庆国最亲切的称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这位年近五十岁的“老头”如是说,如此做。
“率先垂范”,是袁庆国在建校伊始的“秘密武器”。有的校长会指派老师进行学校建设的具体工作,而他却要亲力亲为,深入一线,从确定学校一桌一椅,再到校园栽种的一草一木,这位“老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袁庆国刚来到北师大贵安新区附校的时候,为了监督工程进度,保证按时开学,也为了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他带领着工作人员直接住在了离学校不远的建筑板房里。铁皮建筑板房不隔音,这屋打电话,在隔壁都能听见电话里的声音。当地工作人员大都中午在板房里休息,晚上回家,而这位快五十岁的“老头”在建筑板房里一住就是两个月。
2016年7月,离正式开学不到两个月,学校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但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学校还没有招到老师。为了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袁庆国亲自带队,一所大学连着一所大学进行宣讲招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辗转11所大学进行招聘,最终为学校招到了首批45位老师,其中有13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看到筹建组每天忙碌的身影,当地的领导和老百姓逐渐对北师大办学充满了信心。
2016年9月,学校如期开学,学校方方面面步入正轨。就在学校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领导班子渐次配齐、师资力量越发有保障的时候,一纸调令,袁庆国悄悄拎着拉杆箱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短短6个月筹建时间里,老师们和袁庆国已结下深厚情谊。当他们得知他被调走时,很多人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03
变革创新,构建新型学校管理模式
——“足智多谋”的管理者
2016年11月,袁庆国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当时,鄂尔多斯经济急速下滑,教师工资发放也受到影响。因为各种因素,教师流失率很高,学校发展徘徊在十字路口,老师们对新校长充满着期待。袁庆国大胆打破学校传统工资体系,以构建学校现代化管理模式为目标,改革创新了学校的管理构架和制度。
面对教师流失的难题,袁庆国说:“能留住老师,一方面是不断提升薪酬待遇,一方面是让他们感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宽容。同时,学校更要向每个教师的付出高频点赞。”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他下了大功夫拟定了《人事及经费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协调与沟通,地方领导与袁庆国一起赴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实地调研校内经费二次分配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按照改革方案,学校内部制定了《校内薪酬二次分配实施方案》。袁庆国不厌其烦地向校内中层干部和老师们解释他们关心的问题。通过不懈地努力,此方案在全校大会上以93.6%的赞成票顺利通过,改革实施方案终于得以落地实施。
学校大胆打破了传统的职称工资体制,制定了适合学校发展的薪酬分配体制,包括岗位工资、项目工资、工龄工资、课时工资、校长特殊贡献奖等。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践行北师大教育集团做扎根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设立“扎根教育奖”,获奖教师奖励5万元,分5年逐年发放。学校设立项目工资,给教师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老师们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自行成立项目组,学校根据每个项目组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发放奖励性项目工资。目前学校成立了包括校园戏剧、校园传媒中心、学校文化创意等8个项目组。袁庆国介绍说:“通过薪酬制度改革,学校逐渐形成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的流失率由原来的3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这次关于薪酬制度的改革,经过试点成功后,已经在当地部分学校进行推广实施,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也进行了深入报道,学校每年接待学习考察多达30批次。
袁庆国经常说:“科学的薪酬体系,是引导、是激励,更是对教师劳动付出的一种尊重。”
为了让学校薪酬制度更好地实施,学校又建立了校内督导中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作文化。督导中心有专项督导奖励资金。每周的校内督导后,督导中心都会给被督导的部门出具督导报告,对发现的亮点进行奖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袁庆国认为,学校的管理不能只基于经验,更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管理架构。通过不断调整,目前学校的管理架构有决策层、执行层、服务层、监督层,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04
解决教师实际困难——和蔼可亲的“大家长”
如果说学校是个“家”,那么袁庆国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长”。除了关心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袁庆国也十分关怀老师们的生活点滴,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丰富的课余生活。
学校地处偏僻的郊区,没有基本的生活配套。尽管学校在旁边的小区为他提供了住房,但袁庆国一直坚持住在学校宿舍楼里。他说:“只有住在宿舍,我才能了解老师们的切身感受。如果我不住在这里,怎么知道学校热水有没有供应,网络是否通畅,老师们衣食住行有没有保障?”
为了让住校的年轻教师生活更丰富多彩,袁庆国带着学校工会干部们组织了“快乐周末”活动。每到周末,工会有专门的志愿者带着老师们集中购物、聚餐、游玩;学校还有接送站服务,所有的老师只要往返飞机场或者火车站,学校就会派人去接送。袁庆国总是能关注到老师们生活点滴和辛勤付出,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吧。
风风雨雨,袁庆国在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对教育充满热爱,对北师大充满感恩。作为一名筹建者,他身体力行、精明强干;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管理者,他足智多谋、上下求索;作为一名长者,他关心同事、平易近人。无论从一所一无所有的学校白手起家,还是接管问题棘手的学校,袁庆国总是默默无闻,为教育坚守,以高远的教育理想和纯净的教育情怀,带着北师大和北师大教育集团给予的关怀与支持,无怨无悔地做扎根的教育。
更多精彩...
读懂校长系列
撷英集系列
致慧集系列
育人之声系列
采访整理 | 邢钰婧(实习)
编 辑 | 关器
排 版 | 李银平(实习)
审 校 | 李似隋
图 片 | 北师大鄂尔多斯二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