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生态环境检察案件——第四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首场新闻发布会侧记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第四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以“线下发布+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内容十分丰富,不仅通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发布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下称《白皮书》),还发布了10件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
构建生态检察一体化保护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发布会伊始,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表示。
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中担起重要责任的?
仔细翻阅最高检发布的这份《白皮书》,记者注意到,《白皮书》第一部分在介绍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的总体情况时,分别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正如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所指出的,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位国家治理全局,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白皮书》第二、三、四、五部分的标题分别为:服务大局“强办案”,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司法力度;深化共识“强协作”,构建生态检察一体化保护新格局;聚焦源头“强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强能力”,促进生态检察履职能力现代化。这四个部分,也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主发布内容的四个层面,分别概括了五年来检察机关在助力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中的履职侧重点。
以深化共识“强协作”为例,近年来,检察机关是如何着力构建生态检察一体化保护新格局的?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最高检组织开展环境资源领域各类专项行动,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对重大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直接立案办理,形成上级检察院牵头推进、区域分类实施、各地因城施策的生态检察工作格局。设立服务保障长江、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务实深化流域检察协作,携手保护母亲河。主动衔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900余件,助推督察整改落到实处等。
强化部门协同形成打击合力
近年来,环境违法犯罪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但是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该类案件查处难度大,需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形成打击合力。检察机关是如何通过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措施,强化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领域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工作,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始终保持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依法从严惩治高压态势。”据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介绍,最高检目前正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制发《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总结梳理办案过程中常见的补充侦查事项,围绕重点问题逐项列明证据收集标准、取证要求,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办案标准。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自5月20日起,最高检、公安部、中国海警局联合开展为期6个月的打击整治盗采海砂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启动此次专项行动是基于何种考虑?
“此次专项行动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要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苗生明表示,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对砂石的大量需求,盗采海砂犯罪案件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沿海11个省市检察机关对盗采海砂犯罪案件提起公诉680余件1800余人,其中2022年提起公诉197件488人,件数和人数比2018年分别上升258%和190%。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盗采海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形成由“采运销”一体化向采运分离、“采运销”专业化演变的发展态势,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必须从严打击、依法整治。
此次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海警部门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苗生明从加大依法惩治涉海砂违法犯罪行为力度、充分发挥行刑衔接机制作用、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三方面分别作了具体介绍。
“另外,刑事检察部门还要加强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移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同时积极支持行政执法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通过‘刑事+公益+行政’多种手段,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苗生明表示。
创新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机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布会上,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有何特点?
“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求,依法保护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检察履职,推动治理非法排放温室气体问题;深入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适用认购碳汇方式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助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从四个方面分别作了介绍。他表示,全国检察机关正积极稳妥开展涉碳领域办案工作,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最初确立的“四个法定领域”之一。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0余万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总数的52%,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胡卫列表示,从实践情况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无疑是公益诉讼检察最重要的领域,办案数量最多、案件类型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制度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
近年来,检察机关是如何创新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机制的?记者了解到,最高检出台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会同最高法制定公益诉讼和海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推广建设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完善一体化办案机制,探索异地管辖制度。推动建立全国重要江河湖泊跨区划管辖协作机制,长江流域21个省界断面全部会签协作机制。深化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空天卫星遥感技术在办理大江大河流域治理公益诉讼案件中的运用,走在生态环境国际司法前列。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为今后检察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办案质效仍有待提升;内外部协作配合机制仍有待健全;法律适用等司法实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办案素质能力仍有待加强。”《白皮书》作出客观分析。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正确认识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深刻内涵,积极推进生态检察理论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此,《白皮书》也给出了清晰路径:
——深化开展专项行动,以最严密法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组织开展打击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专项行动,对一些行业系统、重点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像“外科手术”一样予以清除。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最高检联合公安部等部门挂牌督办,加强对下指导,严格把关案件质量。
——提高办案质效,以创新型履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大数据借力,探索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数字检察模型;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治罪与治理并重,对每一起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开展修复必要性审查,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等方式,丰富恢复性司法方式方法,确保赔偿到位、修复到位。
——强化协作配合,以实质化运行确保行刑衔接机制落地落实。促进联动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优势互补,做好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执法办案工作,特别是注重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职能作用,重点解决案件信息不对称、移送周期长、立案监督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等突出问题。
——内外兼修,以专业化标准夯实生态检察工作基层基础。继续探索生态检察专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健全公检法司等部门同堂培训机制;联合最高法出台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件量刑指导意见,明确相关罪名的量刑标准,提升量刑建议精准度;推动完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办案指导意见,为基层一线提供办案指引;充分发挥案例指导作用,以优秀案事例“点”的选拔带动生态检察工作“面”的提升等。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史兆琨
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