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生发SCI!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近期,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傅欣冉作为第一作者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大类下的SCI期刊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 of Mobile Monitoring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 Typical Area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Green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China”的论文。论文的第2至第5作者蔡琦鑫、杨儀涛、徐钰和赵芳红均为本科生,通讯作者姚兰老师为项目指导老师。该文是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上海青浦典型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地图制作——基于多参数、高分辨的“走航监测”》的研究成果。


学科融合与创新拔尖人才

教学改革实验班改革成果

作为环地学院第一届学科融合与创新拔尖人才教学改革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的指导老师,姚兰老师自2021年4月起就与当时处在本科一年级的傅欣冉建立了“一对一”指导关系。依托实验班平台,姚老师带领学生聚焦关键生态空间长三角的环境地理调查,在此次的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中,具体走航监测路线由学生实地考察后制定,41次走航监测中39次由学生独立完成。在SCI论文设计与撰写过程中,不同专业学生充分发挥环境数据分析建模和专题地图绘制的特长,如文中所有污染物空间分布图均由地理信息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连续36天共同绘制完成。


聚焦“两个核心理念”

坚持五维一体本科教育培养体系

环地学院聚焦“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两个核心理念,切实推动高水平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逐步构建起以“本科生实验班”“本科生大讲堂”“本科生大调研”“本科生大实践”“本科生大三导师制”五大工程为核心的本科生培养体系。五维一体的培养体系秉承“稳基础、促交叉、强实践”的教育理念,力争更好地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优秀环境、地理专业人才。


“本科生实验班”

“一对一”的学术导师入驻



“本科生实验班”是五维一体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维,实验班以“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为原则,迄今已成功开设三届,根据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实际,“一对一”的学术导师对入选实验班的本科生开展特色化、个性化的准研究生式科研训练,从而培养其科研兴趣,提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撰写科研论文的综合科研能力。根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两年实验班学习期的学生共计47人,其中37人大创立项,22人参与各类学术科研竞赛,32人参与寒暑期社会调研。其中,获得校专业奖学金的有34人,占比72.34%,获得上海市及以上奖项的有18人,占比38.3%。


“本科生大讲堂”

与学术大咖面对面



环地学院于2018年11月起开始设立“青春挥洒祖国大地”本科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科学家到奉贤校区给本科生做报告。让学生们与大师面对面,聆听大师青春岁月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艰难曲折的科学探索,分享他们人生经历的真实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凝练认真严谨的专业精神。截至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20期大讲堂,邀请了包括傅伯杰、徐祖信、任南琪在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受众达到5500余人次。


“本科生大调研”

促进改革创新



2019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环地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师生们围绕“把脉专业现状”“聚焦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反馈”“专业规划分析”四个方面深度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撰写调研报告、全院专题汇报等形式实现教学相长,推动自下而上的方案修订工作。为走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之路,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建立和完善教与学之间的反馈机制。




“本科生大实践”

开拓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


学院已开拓浙江普陀山-宁波-钱塘江-千岛湖-天目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基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实习基地、上海及周边地区野外实习资源库,形成地质、地貌、气象、水文与水环境、土壤地理与土壤环境、植物地理、遥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8大实习模块。2021年,学院149名本科生于浙江普陀山-宁波线完成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对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水资源、土壤相关地理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积累了野外作业经验。








“本科生大三导师制”

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在三年级提前开展院级的毕业论文“师生双选”工作,打通环境、地理等系科和单位的限制,统一组织导师提供3-6个选题向所有专业学生发布。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在符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提下,由学生根据兴趣、专长、未来规划等自主联系指导教师,提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准备工作。

环地学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院训,以“五大工程”为核心构建本科生培养体系。学院本科生连续3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奖项,除此之外,共有9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和一体部署的战略高度深耕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创新赋能,引导学生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刻体悟并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院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学生感想


作为环地学院成立之后第一批入学的本科生,我深刻感受到了学院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刚进入大学时,我就加入了学院开设的第一届创新改革实验班,从大创到挑战杯,再到中科院立项等,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取得成长与进步。回顾这4年,我很庆幸加入了实验班,遇到激励我的导师,也感激自己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

——2019级地理科学(师范)1班

朱懿玮




我是学院第一届实验班的成员,在实验班里有机会深入学习了地表水环境及其修复、气候变迁与能源议题等,感受到了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以及背后的人文情怀。得益于“一对一”导师制,我在大一就接触到了科研课题,大学期间共参加了1项国家级、2项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谢学院的本科生培养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求知的环境和成长成才的平台。

——2019级环境工程1班

 俞辰茜



十分有幸通过实验班的选拔,得到了“一对一”导师指导的机会。感谢学院能在本科阶段就为我们配备了科研之路的指路人。很荣幸能够在环地学院度过四年的本科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我们见证了学院的蓬勃发展,我们也在环地学院各位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坚定地向前走,成长为越来越合格的“绿水青山守护者”。

——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班

候春丽



供稿: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校对:杨佳伲

排版:韩昕瑜

编辑: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 点赞!她荣获2022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冲刺毕业季!上海师大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

●上海师大初夏的美好为你绽放

● 上海师大“沪菠5号”全机械化采收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师大一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