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答题技巧 | 材料分析题怎么破?希希哥用两道预测题为你讲解

希希哥 拖鞋哥新传考研 2019-08-21

作者 | 希希

编辑 | 稳稳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19级新传考研QQ群:568295834

19二战新传考研QQ群:372705117



材料分析题是考研试卷中比较常见的题,它的答题结构与论述题基本相同,但是破题思路却有所区别:论述题确定主旨中心后按照答题技巧发散展开,而材料分析题则需要——阅读材料,抓取关键,合并同类项,总结答案。


下面我以两道预测题来教大家一下,怎么来答材料分析题——


例题1:场景传播

材料

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应该是基于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提供的一种应用技术,以及由此营造的一种在场感。——《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斯考伯和伊斯雷尔


“web3.0就是‘场景细分时代’……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情景、场合和需要中实现的,而围绕个人存在的这一切就是场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键与路径》,胡正荣


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的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彭兰


场景的变化,对于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行动脚本、交往规则、社交氛围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信息技术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 “关系赋权”》,喻国明


预测题目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场景化思维”的理解,并结合实例论述新闻传播应当如何加强场景化运用(2019级答题班第14次作业)


1解题第一步:抓取关键词


这道题的第一问是个明显的材料分析题,答案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然而看到五位大佬们的话,读完之后可能只有一个感觉:说了个啥?在解读材料时,首先自己不要慌,越慌越难读懂,既然材料给了你四段话,那就说明这四段话有联系、有区别


联系是什么?是“场景”的理解。那区别呢?我们用找关键词的方式再来看看——



现在一看,四段话各自的重点是不是就清晰多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句:场景是基于5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应用的目的是提供“在场感”。

第二句:未来网络时代将会以“场景细分”为主,追求的是“个性化”,是以“每个人”为中心的个人门户模式;场景的内涵可以包括时间、空间、情景、场合和需要。

第三句:我们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而非是PC时代;场景运用有两个层次,第一传播者要感知到受众的情境,第二根据这种情境制作相应的信息服务;传播的核心要素在改变:内容-形式-社交-场景。

第四句:场景变了,这个人的身边的一切都会发生改变;技术不是直接改变人类行为,而是通过“场景”这一中间环节来改变的。逻辑是:技术——场景——行为。


2解题第二步:关键词归类,合并


内涵:场景包含特定时间、空间、情景、场合和需要;场景服务是对情境的感知与信息服务的适配

技术支撑:基于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提供的一种应用技术

目的:营造在场感,追求个性化

重要性:1、移动互联时代将会以“场景”为核心要素;2、“场景”是技术改变人类行为的重要嫁接桥梁


3解题第三步:拟写答案框架


答题技巧:

理解型题目——定义、特征、成因、意义、不足


定义:场景化思维,实际上是基于用户场景的服务思维,核心是以用户特定场景作为出发点,挖掘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进而进行相应的信息适配,从而实现在场感与个性化。

特征:对个体用户个性化的随机性需求进行适配,不是只满足常规化的类型化需求。

成因:个人门户模式的兴起,符合新闻传收模式的变革;沉浸式场景表达带来深层互动体验;消费时代下的商业利益驱逐。

意义:1、移动互联时代将会以“场景”为核心竞争要素;2、“场景”是技术改变人类行为的重要嫁接桥梁。

不足:场景化思维在广告营销行业体现广泛,在新闻传播领域尚处于开垦之际。


OK,第一问我们就算基本抓住了核心,读懂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答题,哪怕是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也可以通过材料进行推敲,得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问属于发散性论述题,可按照“虚拟时间线”展开,在此不在赘述。关于“场景”的理解,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场景化应用》,大家可去知网下载读一读,可以直接解决第二个问题。


例题2:赫芬顿邮报

材料

美国 《纽约时报》 十年前曾刊登过一篇题为 《美国报业的生与死》 的文章,探讨当时的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文章的配图漫画为一位金发女主角在质疑:纸媒的公信力是否徒有其表? 这位金发女主角正是以博客自媒体平台 《赫芬顿邮报》 的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为原型创作。


没料到十年后的2018年,《纽约时报》 还活着,《赫芬顿邮报》 却已经“死”了———1月18日,《赫芬顿邮报》 宣布终止其开放的博客自媒体撰稿平台 (投稿平台) 的运行,转而推出两个由编辑主导的封闭内容产品取代。


UGC模式的最佳代表

虽然拥有一个传统报纸的名称,但《赫芬顿邮报》 从2005年创始起就是一个博客自媒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文章———没有任何报酬,但可以收获大量读者,满足许多人发表意见和想法的需求。这在当时只有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可以公开发表文章或观点的情况下,《赫芬顿邮报》 的创建无疑是石破惊天。此外,《赫芬顿邮报》 还注重“大V”队伍的培养,邀请美国的政治家、明星、科学家等,让他们撰写原创文章或评论。


正是凭借着这些 UGC 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赫芬顿邮报》 得以快速崛起,并成为UGC模式的最佳代表。2006年,《赫芬顿邮报》 获得软银500万美元的风投。通过这笔投资,《赫芬顿邮报》 开始招聘记者,并建立一支多媒体团队。2008年的美国大选被称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首次总统选举,这更让 《赫芬顿邮报》 如鱼得水。在当年的大选报道中,《赫芬顿邮报》 推出了“off the bus”项目,催生出“分布式新闻”,即充分发动读者,使他们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报道中。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网站的认知度,而且能充分降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据美国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2008年《赫芬顿邮报》 每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就已经突破500万。


从流量平台沦为内容提供商

此后 《赫芬顿邮报》 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突破2500万,超过了 《纽约时报》 网站;2012年这一数据已上升至4500万,达到其历史峰值。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赫芬顿邮报》 凭借对美国退伍军人的报道于2012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美国网络媒体,被誉为最成功的“互联网报纸”。


在《赫芬顿邮报》 走向巅峰的时候,作为一家新媒体,其做法却越来越“传统”。比如,招聘记者“梦之队”,在各地建立记者站等。尤其是2011年被美国在线 (AOL) 以3.15亿美元收购后,其扩张步伐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包括“脸书”在内的新一代社交网络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而《赫芬顿邮报》 也如同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从流量平台逐渐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传统媒体化”之后走下坡路就难以避免。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赫芬顿邮报》 轻视对特朗普的报道,甚至把特朗普的新闻移至娱乐版,错失了一次“新闻盛宴”。从2008年大选的崛起到2016年选战报道的落败,《赫芬顿邮报》 完成了一个轮回,其创始人赫芬顿女士也于当年离职。


如今,《赫芬顿邮报》 不仅关闭了属于其核心竞争力的自媒体撰稿平台,还于去年裁掉了身价高昂的记者“梦之队”,包括为其赢得普利策奖的著名记者大卫•伍德等。可以说,现在的 《赫芬顿邮报》 已经真正“死”了。


传统数字媒体日子不好过

其实,除 《赫芬顿邮报》 外,美国其他数字媒体的日子都不好过。比如,创建于2006年的著名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其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也于去年11月宣布裁员100人。据《华尔街日报》 报道,BuzzFeed去年的营收有可能比预期低20%,这将导致其推迟上市。另一个创立于2007年的知名科技商业网站Business Insider,虽然在专业报道方面十分出色,但营收也不理想。根据其母公司德国出版商施普林格的财报显示,Business Insider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赫芬顿邮报》之“死”,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遭遇的困境,让一些人惊呼,美国的传统数字媒体是否正在集体崩盘?究其背后原因,一是传统数字媒体的内容分发过于依赖“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的流量,导致其广告收入流失。据统计,BuzzFeed有75%的内容都发布在其他平台而非自家网站。与此同时,皮尤调查发现,美国数字广告总额中的65%被五家科技公司所垄断,包括谷歌、“脸书”、“推特”等。


另据Zenithmedia发布的《全球媒体公司30强》报告显示,2016年谷歌的广告收入为794亿美元,“脸书”则为269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网络巨头们几乎把数字广告市场的“肉和汤”都吃光,其他媒体连“汤”都喝不着。


与此同时,新闻内容的生产需要付出高昂成本。对传统数字媒体来说,无偿让受众撰写高质量内容的模式不可能持续,《赫芬顿邮报》 已证明了这一点;而要雇佣自己的记者队伍,在广告收入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也越来越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数字媒体的“崩盘”或许难以避免。(来源:文汇报)


预测题目

(1)结合材料,分析《赫芬顿邮报》的经营特色;

(2)它的经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3)有人说“《赫芬顿邮报》之死,新闻付费能活”,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2019级模拟冲刺班二模实务第6题)


题:精读材料


这道题三个问,各10分,前面两问属于材料分析类题目,第三问为观点类题目,需发散性思考。我再接着材料分析题的步骤,教大家做一做前两问。







第一问:经营特色

1第一步:抓关键词

UGC,大V,多媒体队伍,分布式新闻,普利策奖,流量平台,美国大选。


2第二步:合并同类项

1. UGC、分布式新闻

2. 大V

3. 多媒体队伍

4. 普利策奖,美国大选

5. 流量平台


3第三步:根据类别,组织答案框架

1. 用户生产优质原创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2. 意见领袖直接参与,多领域垂直深耕

3. 多媒体团队建设,提高专业生产能力

4. 抓住机遇创新方式,扩大网站知名度

5. 受众关注与参与式关系,创新赢利模式


第二问:启示

1第一步:抓关键词

经营好:UGC,大V,多媒体队伍,分布式新闻,普利策奖,流量平台,美国大选。

经营差:从流量平台逐渐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错失美国大选,关闭UGC,裁掉梦之队,广告收入流失,生产需要成本


2第二步:合并同类项

生产:UGC,大V,多媒体队伍,分布式新闻

平台:流量平台

时机:普利策奖,美国大选

经营:内容提供商,广告收入流失,生产需要成本


3第三步:根据类别,组织答案框架

1、内容生产:发挥PGC+UGC生产模式优势

2、平台共动:全时传播抢占流量入口

3、报道时机:借助重大事件报道拓展知名度

4、盈利创新:新样态投放与整合营销


OK,思路解锁完毕,剩下的就是自己去论证啦,可结合材料里的论据来论证,非常简单了。第三问主要考察新闻付费的可行性与困境,这是近两年考试的热点之一,想要知道这样的题该怎么解答,欢迎来听我14号开设的“热点冲刺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2018热点冲刺班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哦 



 

走到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勇士。最后2个月,我们愿以自己的努力化做一股好风,送一些足够努力的孩子青云直上。



打卡计划:迈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路,从熟记今天的名词解释开始~

你可以每天背完之后用文字,语音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在打卡下方,让我们检查你的背诵效果督促你进步。扫一扫进入打卡频道




    TIPS    


1. 今日为你答疑的是上大的Danae学姐,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或公众号后台提问,帮你答疑解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

长按识别下方“干货合集”查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