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答题专栏15 | 再见了,我的2019级考生

一朵 拖鞋哥新传考研 2019-08-21


作者 | 一朵

编辑 | 尔东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19级新传考研QQ群:568295834

19二战新传考研QQ群:372705117




朵姐有话说



从8月15号今年第一次开答题专栏以来,朵姐已经陪着18年的考研小伙伴走过了15期的专栏了


总的来说,大家交作业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这届很棒!


每次都有很多眼熟的ID在一直坚持着,还有好多人为了吸引本朵的注意把封面设成了奇奇怪怪的豹纹粉红风格以及各种口红的图片,哈哈哈,对本朵真是观察入微。


如果从第一期的答案看到现在,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答案们质的飞跃。我想,这就是答题专栏能够给大家带来最大的收获,我由衷地为大家的收获感到甜蜜和幸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甜蜜和幸福可以超过谈恋爱,超过花钱买东西带来的快感,因为答题的能力已经内化成为你的一部分了,谁都偷不走,更不可能有人可以使它改变。


开头怎么开,例子怎么举,标题怎么写,这些都是每一年困扰每一个新传考研人的共同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并没有捷径。无非是借鉴,模仿,练习,修改,再练习。走过这条路的人当然懂得。


我始终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即使回报有大有小,来的或晚或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勇敢地去面对一切,然后安心等待一个好结果。


最后,答题专栏,我们来年再见。

当然,见的不是你,不是你们,是2020er!



本期真题

“小粉红”群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特征,并结合帝吧出征事件,谈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利与弊。(简答题,15分)

(201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史论618)


破题思路


为照顾方便使用流量的同学,

我们给出了音频+PPT,

请记得夸朵姐温油。



来稿修改


答案1

“小粉红”的称呼最早出现于晋江文学论坛,源于该网站配色为粉红色且女性用户比例非常高而得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过表情包大战及帝吧出征事件后,现在泛指1990年后出生的中国爱国主义网民。

结合南海仲裁事件、表情包大战、“帝吧出征反台独”等事件,总结归纳出“小粉红”在社会公共事物中呈现的特征:1.人员集聚化和自主化2.用“软语言”来表达“硬情感”3.传播范围和作用范围广泛 4. 观点一致,态度鲜明等特征。“小粉红”在网络舆论场中,对带有爱国性质的社会公共事务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建议每个点独立成段,因为你这是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啊,稍有不慎老师就错过了,一定要醒目)

“小粉红”群体的言论和观点作为网络舆论的一种,本身是主观的,其发出者本身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客观环境的影响,就有了高低之别、好坏之分。下面将结合“帝吧出征”事件,谈谈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利弊。(这段过渡可有可无。你想说的特点完全可以归纳合并到上一段一起作答)

一、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利

(一)有利于维护主流价值观

“帝吧出征”事件中的“小粉红”是因彼此间有共同的爱国情感而聚集,在线上传播爱党爱国的正能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的一代青年,加上在以共青团中央为代表的官媒的带领下,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和传播。

(二)有利于培养青年的文化自信

90后的一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享有改革开放的红利,目睹国力日渐强盛,因此对于国家的认同度高,自豪感强。在南海主权问题“帝吧出征”事件中,就表现出了对于中国地大物博的强烈自信感。

(三)有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凝聚力

群体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组织。而“帝吧出征”事件“小粉红”群体,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维护祖国尊严,加之网络使每个人处于匿名状态,就更容易积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也加强了青年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

二、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弊

(一)容易出现冲动和偏激言论

网络上谣言滋生,假新闻泛滥,有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国家间和民族间和平发展言论。大众在网上集聚讨论,意见逐渐一致,而部分小意见人士怕被群体孤立,从而附和大众,丢弃自己本身的意见,引发沉默的螺旋,使得不健康的言论在网络上呈病毒式扩散,难以控制。

(二)媒介素养不够,被有心之人利用

线上的集聚活动会作用于线下的集聚行为,被有心之人利用,引发打砸抢烧事件等暴力行为。如在日本的钓鱼岛事件中,先是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小粉红”在网上自主集聚讨伐,后来有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种爱国情感,从中作乱,组织一些判断力还不成熟的“小粉红”,披着“爱国”的外衣,作出非常激烈的打、砸、抢、烧行为,从而变成卑劣的暴徒滋事。

(三)过度文化自信,不包容思想自由

从所有的“帝吧出征”事件来看,网络上大多网友的评论都是对本国实力的赞美和对他国势力的贬低。过度的文化自信极易产生对国外先进文化、科技、思想、制度等不接纳、不吸收、不包容的现象,导致部分青年生活在穹顶之下。

综上,作为90后的一代,我们应该学习和利用好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辩证而准确的看待问题,做到理想爱国。



总评:

总体内容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问回答的稍有薄弱,加上又没有分点,所以看上去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第二个问就很棒了。

总之,答题分点就要分段!牢记!


总分:12/15分



答案2

 "小粉红"一词最初源于中国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因该网站采用粉色作为背景且女性用户比例非常高而得名。2008年左右,该网站中的海外留学生或移民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开始表达爱国主义倾向,他们开始被称为"晋江忧国少女团"或"小粉红"。但"小粉红"一词也被外人作为蔑称来使用。在新浪微博兴起后,"小粉红"一词的范围被扩大化,并逐渐转为贬义,其背后或有段子手、微博营销号的推波助澜。而经过表情包大战及帝吧远征事件之后,"小粉红"被泛指为1990年后出生的中国爱国主义网民的代称。

当前,“小粉红”群体定义为以“90后”为构成主体,以网络为活动阵地,以网络语言,表情包图片等为行为工具的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青年。他们对政府,国家行为极为拥护,愿意充分表达自我观点,但同时由于对国家历史缺乏充分了解,容易被网上的偏激主张误导,缺乏足够的理性。“小粉红”群体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民意表达中去,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小粉红”群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特征:

(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小粉丝”群体在参与涉及到国家荣誉与利益的公共事件中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在Facebook上进行刷屏行为时,使用的表情包,表述的观点等大多涉及了中国历史,中国政治观念,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等等,而且在该事件中,“小粉红”群体强调了此次行为是反“台独”。不过,“小粉红”群体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易形成一种群情激昂之势,在情感的催化下会有一定的煽动性,使处于其中的个体在表达观点时缺乏一定的理性。

(二)组织的松散随意性

“小粉红”群体在参与公共事件时往往是一种公民自组织模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行为也呈现了松散的组织性。“小粉红”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的组织形式,没有固定的成员编制,也没有系统的条文规范,因而其群体行为也往往没有固定流程形式。他们的“领头人”往往是由某一事件发生而临时产生的,组织动员也是凭借自身爱国情感,成员的身份确认是通过自我认知及其言行受认可度而决定的。

(三)呈现明显的网络民族主义特征

无论是“帝吧出征”事件还是抵制乐天事件,都可以发现“小粉红”群体议事的主题都围绕着爱国情怀,民族主义开展。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参与的公共事件都是为了坚决抵制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四)表达娱乐化倾向性

在众多公共事件中,“小粉红”群体表达其观点都采用一种比较“随意”的表达方式,比如“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群体更多是采用表情包,图片等来表述其观点。这与其群体主体是90后不无关系,他们对于观点的表达不再是刻板的说理和冷冰冰的摆事实,而是在“戏谑”的互嘲自黑中表达看法,但这不能说他们对事件本身的态度是随意的。

二、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有利方面

(一)强化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小粉红”群体是中国富有文化自信的一类人群,他们以共有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比一般公众高的民族认同感为依托,在网络世界中集聚在一起,针对一系列涉及国家荣誉利益的公共事件发表爱国主义观点,并逐步影响网络的舆论走向。他们的意见表达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二)集聚民众力量,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小粉红”群体的群体力量是庞大的,他们以共同的爱国主义情感凝聚在一起,从语言到行为来维护国家利益。“帝吧出征”中的反“台独”声音,抵制乐天事件中表达的对韩部署“萨德”的强烈抗议,还有最近发生的“DG”事件中,民众对于该品牌发表的涉嫌侮辱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视频表达了强烈的抗议,DG大秀直接取消。“小粉红”群体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社会公共事件参与,民意表达聚居地(这个点可能不能完全站住脚)

   “小粉红”群体行动的议题主要是围绕涉及国家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件展开的,他们在网上表达其情感,发表对于公共事件的看法等,这些都可看做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进步。

三、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不利方面

(一)缺乏一定理性,易产生网络暴力隐患

“小粉红”群体的行为动机源于情感,他们共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一动机运用的好可以强化青年人群体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但在事件后期,常常也会演变出强烈的煽动性和排他性,会刺激“小粉红”们言行极端,排斥外来文化,拒绝接受任何批评反对的意见,激发网络语言暴力。比如“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们后期在Facebook上发表的言论也出现了一些像“核平台湾狗”、“沁园春绿蛙”等暴力留言。

(二)“仪式感”后的短暂狂欢(标题表意不太明确)

“小粉红”群体在开展行动时,往往源于一件公共事件的突然发生,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很快形成一股群情激昂的态势,然后群体“出征”。这种情感驱动下的行为带有一种天生的维护共有情感的仪式感,但当这种暂时的群情过去后,很少有人会继续关注后续事件的发展,其注意力可能又会投入到新的一轮热点事件中去。而且,从虚拟与现实的角度来看,“小粉红”群体的作为更多是在网络虚拟空间发表观点意见,在具体现实世界中的作为并不突出。  

(三)网络巴尔干下的群体极化,建造了传播壁垒   

 网络巴尔干现象表述的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群以类聚”的现象,其具体表现特征就是“群内同质化,群外异质化”。“小粉红”群体具有典型的网络巴尔干特征,其群内成员都是基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集聚起来的,但有时候,这种特征在其行动后期也可能会衍生出群体极化现象,拒绝外来声音,自我禁锢于“信息茧房”中,这显然不利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帝吧出征”中“小粉丝”们在Facebook上的刷屏行为,一些语言暴力行为可能会使国外网络用户对中国产生一些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陆与台湾的传播壁垒。

 

  总之,“小粉红”群体的兴起绝非偶然,其出现有其专属的积极意义,但也需要加强引导。对青年群体的引导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合力。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在网络上理性辨别真伪,不盲目跟从,理智表达自我和理性爱国。



总评:

非常不错的一份回答。开头对“小粉红”的解释着实也给我科普了一把。

第一个问的回答很好,无懈可击。

第二个问回答好的方面,和第一个问的某些观点有点重复的地方,不过也算无伤大雅。回答不好的地方,第二个标题表意有些不明,稍作修改就好。


总分:14/15分



答案3

“小粉红”是指在微博平台(一定是微博么?贴吧不行么?)上数量庞大的群体且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他们往往以90后居多,基本是大学或研究生在读。(中专技校博士不行么?)并且表现出90后的强大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80后和00后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么?)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尤其是对涉及国家利益的事物,表现出了对国家文化的强烈自信和积极参与的政治热情。   

 

 帝吧出征的事件就是一场在民族爱国主义的号召下,有贴吧青年策划、参与和推动的群体运动,他们批驳台独势力与台独势力,重申对民族国家统一的主张,并在互联网上形成偌大舆论声势及其影响。爱国主义一边表达了年轻人对国家的热爱与文化自信,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爱国主义则会发酵成群体极化、等结果。

一、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的的利处(后面你的观点更像在描述特点,而不是利处)(那第一个问不要了?)

(一)爱国主义盛行,增强文化自信    

小粉红是指9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亲眼见证了祖国由贫弱到强大,国力强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取得如此成功,因此网络青年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的体制,对西方的范本不以为然。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更加强烈,乐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而且,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二)使用网络工具,表达政治热情   

 帝吧青年正处于政治意识萌芽,政治热情迸发的时期,他们需要通过张杨爱国主义热情来体验与国家共同一体感和对他的归属感。“为人民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这句名言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我们现在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对国家事务的关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三)线上到线下,由思想意识到具体行动    

帝吧出征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声势及其影响,是在人们的头脑中惊醒的一场风暴。最近的爱国运动,比如杜嘉班纳设计师公然在ins上发表辱华言论,其言辞之恶劣。爱国青年收到了极大的侮辱和侵犯,模特与艺人都表示不参与杜嘉班纳的时装秀,以表达我们的爱国心,还有乐天董事长支持萨德公开辱华,中国人民也是自觉抵制乐天的产品。由线上到线下,把爱国主义的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上。

二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的弊端

(一)网络青年思想不成熟,容易被利用帝吧出征的主体多为90后的年轻人,他们热血有激情,对待社会事务不能冷静理性的思考,希望国家政府能快速出面发声给予他们回答。但是,有些社会事务往往是虚假的或者是有人故意策划的,以利用这些网络青年去造成更大的舆论风暴。(没有标题了?)

(二)爱国主义容易形成群体极化   

 年轻的网民在网上容易形成信息茧房。除了维护主流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言论言外,不能包容其他思想,在警惕外国政治力量图谋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技文化的先进行。在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爱国主义变成了群体极化则变成了影响社会进程的事件。

(三)爱国主义裂变成民粹主义   

 帝吧出征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统一与维护民族自信,但是群情激昂式的民粹主义与地我分明的民族主义极有可能正在合流,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烙印在我们的身边或身边人的思想之中,在“爱国”旗帜的鼓动下挥刀向敌的同时,也正在逐步的撕裂着我们的社会。     

 综上所述,小粉红及帝吧出征的出发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维护主流价值观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使用爱国主义则会引起另一场舆论问题。因此,网络青年在表达爱国主义的时候要注意理性的思考,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也要注意自己在网络上表达的方式方法等。



总评:

开头对小粉红群体特征的描述并不正确。

第一问没有了,怎么审的题。

第二个问的消极方面没问题,积极方面问题不少,怎么看怎么像特征描述,你再好好想想。


总分:9/15分



参考答案

“小粉红”群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特征,并结合帝吧出征事件,谈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利与弊。(简答题,15分)

(201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史论618)


作者:小迪

 

“小粉红”群体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活动空间,受网络流行文化熏陶的青年爱国群体,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下,成为涉及国家荣誉与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行为主体。


一、“小粉红”群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特征

(一)以民族主义为主要议题

“小粉红”群体由深受爱国主义感染与召唤的青年人构成,该群体的参与的社会公共事务也多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能够激发公众维护国家民族荣誉感的议题性质。


(二)呈现自组织的行为模式

“小粉红”群体往往并非组织结构模糊不定的偶然性群体,该群体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时往往表现出“自组织”的行为模式,能够在群体内部形成一套行为准则,“帝吧出征”中组织化的刷屏行为正是例证。


(三)集体主义情感尤为强烈

“小粉红”群体往往集体主义情感尤为强烈,集体荣誉感高于一般公众,并在此基础上容易形成群情激昂之势,但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易煽动性。


二、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利弊分析

(一)聚集了个体能量,却积累了网络集体暴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为公众所普遍认同、联系着个体归属感的重要主题,在网络传播中极易感染公众情绪并迅速获得支持者,是聚集个体行动能量的重要黏合剂。“帝吧出征”中台湾地区的不当言论正是激起了大陆网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形成“出征”之势。但同时也应警惕这种个体能量的迅速集合演化成群氓暴力。


(二)增强了民族认同,却建构了传播交流壁垒

“帝吧出征”中的参与者以网络为连接纽带,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并无实际接触,而是在爱国主义的感染下为所认同的“想象的共同体”而战。但同时仅着眼于民族认同持捍卫、对抗态度,则会使台湾、大陆间构筑其坚固的传播交流壁垒。


(三)疏解了意见表达,却淡漠了现实公共参与

“帝吧出征”既是一个“小粉红”群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也是一个集体意见表达的疏解口,参与者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同时网络空间中讨论的热情也有可能引发现实中的犬儒主义,使公众淡漠现实生活的参与。

考生分析



第1题是结合了时事热点“小粉红”来考察,“帝吧出征”事件虽然是2016年的,但是在史安斌老师的论文中曾重点论述所以并不令人意外,这也提醒我们有的时事热点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只要它具有重大意义就仍很有可能被拿出来探讨、考察,论述题部分的“罗一笑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主编点评



第二问,关于爱国主义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利与弊,这个部分既可以将利弊分开作答,也可以像学姐这样就一个点兼顾利弊分析。分开作答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回答清晰,合并起来一起分析的好处在于避免同一观点的赘述,另外也可以让观点看起来更加批判,优点与缺点均没有绝对。



 2018答题专栏,再见啦!





 2018热点冲刺班  




日拱一卒打卡计划



    TIPS    


1. 今日为你答疑的是上大的香芋学姐,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或公众号后台提问,帮你答疑解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

长按识别下方“干货合集”查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