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中国古陶瓷鉴定口诀之元代瓷器(中)!

2017-06-24 一起玩收藏 收藏者杂志 收藏者杂志

                                                         精彩内容  每天如期与您分享




关注我们《收藏者杂志》了解更多经典咨询


 

元足(1) 
  元底无釉有旋纹,个别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弯曲褐红浑。 
  注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无釉但有用粗釉浆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纹痕,有粘沙这是烧前垫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显不精细,刀法不好,足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迹,接底弯曲,有褐红色的火石红、火烧红(民间叫法)。 

交流添加微信186 9229 3610


元足(2) 
  上身大来足小沉,铁红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齐,足浅宽厚不修粗。 


  注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点,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铁红斑,足浅,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连续用刀给人不整齐的感觉。足修的粗糙。元底特点,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润。


元代纹饰 
  元代纹饰层满器,口嘴内外纹饰细。 
  六七八层不算多,线条流畅古画气。 
  写意画写韵都足,成对器件难同的。 
  焦叶独梗莲瓣分,仰莲瓣散花蕊立。

  注解 
  元代的纹饰层多有八、九、十层,有些器件口内也有纹饰,写意写实的画法都有,成对的器件,纹饰及形体都有差异,达不到一致,这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元代纹饰工法 

  蕉叶独梗莲瓣分,如有双梗填色样。 
  元代纹饰特点多,浓艳泛黑各料分。 
  画工工匠古朴风,画工流畅一笔真。 
  涛浪势猛浪头粗,写意带实画工深。 
  浪珠纹饰向蝌蚪,独梗浪猛粗纯真。 
  注解 
  元蕉叶独梗,莲瓣分开,料浓艳有铁斑,画工古朴,无重复笔,一笔点画多,涛浪头线画的粗,涛头的圆形水浪珠像蝌蚪,浪头显得猛,线画的是独股单线,不画双框浪,总结起来应是:独梗、浪猛、线粗。

元龙八长 
  元龙脖细伸的长,下发少粗立发长。 
  元龙蛇身爪轮型,三四爪儿腿须长。 
  元龙要以一腿定,纹粗发长脖也长。 
  角长腿长腿毛长,云火纹饰身体长。 
  看准纹粗和八长,九长相比立发长。 
  注解 
  身、脖、角、腿、发、毛、云、火的纹饰都比较长、比较粗,飘。这是元代龙、云、火的特点。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明底足辨别 
  元代挖足样子多,深浅都有平足多。 
  明代挖足不太平,但比元代好得多。 
  底上无釉有釉滴,明代滑润认同说。 
  糙底刷遍护胎釉,护胎釉红也很多。 
  注解 
  元代挖足,陶车削足修足都有,由于瓷器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各种足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平足,有修足的起点和收刀尾点,有手抓迹,底上多无釉,但刷有釉浆渣汤,并且多有像作记号的白色釉点的大滴面,没有明代的底那么滑润,比明代的足平。有的有红褐色护胎釉。 

 元明瓶类区别 
  元代梅瓶口梯痕, 明代直形稍翻唇。 
  元代曲线器修长, 明代曲小轻不沉。 
  元代器根多外撇,明器直根钴料纯。 
  元代特殊玉壶春,少数底上薄釉寻。 
  胎薄虽轻却坠手,看泡恰似鉴别魂。 
  注解 
  元代梅瓶口梯形而明代是唇口圆润,胎部也少有梯形,元代瓶体曲线大,即大胸大腹,底沿外敞、外撇,明代直下,即使外敞也是明早期而且敞得不那么大。明早期玉壶春有少量是元代青花纹饰釉的,要注意的是看泡和提重量。


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代梅瓶嘴梯形,胸腹大来底儿小。 
  曲线夸大很分明,明代梅瓶唇口找。 
  器件曲线不分明,梅瓶清代梯形少。 
  深浅钴料用珠明。 
  注解 
  元代梅瓶见胸大、正体曲线型强,底足小但器形下部外撇。元玉壶春脖大、明梅瓶口开始向唇口发展,器曲线度不强,一般是以粗细直线下来多,清代梅瓶明显是圆口型,以唇口为主,基本没有梯形口。画纹饰繁密,用珠明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