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 减轻痛苦的无痛分娩为什么推广难?
生日,常被称为“母难日”。在医院待产室,许多准妈妈们为了成为母亲,往往要在痛楚之中辗转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
生产,就必须要“受难”吗?对此,妇产科专家们说:“不!”
在世界上,无痛分娩早已是一项成熟技术,无痛分娩率在一些国家已占90%以上,而在我国,却还不到10%,这是为什么呢?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祝福、赞美母亲,一篇《母亲节,送啥也不如送“无痛分娩”》的文章号召大家了解和推广“无痛分娩”,为母亲们送上一份最好的礼物,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网友分享亲身体验
@“我是温温”:去年亲身经历过无痛分娩,说真正的无痛是不可能的,但确实有一定的减缓,但我认为,更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缓解。如果可以给准妈妈一个信念或者寄托,何乐而不为?
@normy是只大胖喵”:现在正在打着(镇痛),真的是太有必要了。
@“HIJI”:身为一个麻醉医生,我们医院的无痛分娩可以做到随叫随到。也正是因为这样,夜班根本睡不安稳,随时都可能被叫去打无痛。但是看着产妇能减少痛苦,安稳入睡,我还是很开心的。
@“木偶剧的独白”:早就有所耳闻,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好技术,应该大力宣传!
@“安娜”:太需要了!看过《生门》,仿佛经历了生死,无痛分娩亟待推广!
科普:循序渐渐,我们先粗略了解一下“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原理——
无痛分娩是在腰部脊管内进行麻醉,帮助分娩镇痛,需要产科麻醉师的保驾护航。
——无痛并不是完全无痛——
无痛分娩的实施,不同人的效果会不同,完全消除疼痛是不可能的,能减轻70%左右的产痛就非常理想。无痛实施后,在宫缩时只会有肚子发紧的感觉。
——无痛实施禁忌——
一般来说,除了患有妊娠并发心脏病、药物过敏、血小板计数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腰部有畸形和外伤史的人群,其他人群都可以进行无痛分娩。进行无痛分娩钱需要进行专业的分娩评估和麻醉咨询。
——对妈妈什么影响——
无痛分娩中,产钳的使用率没有发生变化,剖宫产率明显下降。无痛分娩并没有增加产伤,反而由于母亲侧切率的急剧下降而减少了母亲的产伤。麻醉药物进入母亲血液并随乳汁分泌的药物剂量微乎其微,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影响,产后尽早开奶,积极哺乳。
由于怀孕对腰部造成负担,产后抱娃、喂奶,腰部肌肉紧张,生产后骨盆周围肌肉紧张、筋膜出现炎症或粘连,很多人在产后都会有腰痛的症状。无痛分娩在腰部进行麻醉,但这并不是引发产后慢性腰痛的因素,在此处进行神经封闭还是治疗慢性腰痛的常规有效方法之一。
——对宝宝什么影响——
很多人担心无痛分娩中使用的麻醉会对宝宝有影响。事实上,麻醉药物剂量和浓度均较低,且这种麻醉不是注射到静脉中,胎儿有胎盘屏障保护这,吸收至母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微乎其微,对胎儿不会有不良影响。
“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一忍就过去了。”“打麻药对孩子不好吧?”“女性产痛,是激发母爱的必由之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一直大行其道。
产科专家提醒,随着社会富裕和医疗进步,产妇分娩痛苦反而有加剧迹象。不少产妇营养增加,运动减少,更无需体力劳动,民间习俗又喜欢“大胖小子”,导致出生胎儿体重增加,胎儿头骨发育更快更硬,但现代女性骨盆却并未顺应“进化”而变大,生产之痛于是变本加厉。片面主张“自然”分娩,不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其实是漠视产妇生命和尊严。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对生育疼痛的恐惧,曾让国内医院剖宫产率超过50%。近年来,从医院到产妇家庭都更推崇顺产,即自然分娩,认为在产妇手术风险、术后恢复和婴儿发育等方面,都更有优势。而顺产往往被误解为不用麻醉和器械等人工干预手段的“纯天然”生产。
“所谓自然,应该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医疗技术进步就是要让分娩变得更安全、更舒适。”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应豪认为,推广药物镇痛分娩,会让更多因害怕疼痛要求剖宫产的孕妇选择顺产。
专家提醒,也要防止理解偏差。“无痛分娩”只是减轻痛感,比如欧洲实施标准是“可以行走的硬膜外麻醉”,且保留一定的、可以忍受的痛感,有利于生产。
上海是国内无痛分娩开展最早、最普及的地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从2010年开始推行无痛分娩,目前实施椎管药物镇痛的产妇比例在70%以上。在加大宣教,强化产程管理、普遍开展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措施之后,该院剖宫产率已降低到39%,顺产中的侧切比例也从80%以上大幅下降为13%。
但从全国范围看,镇痛分娩的开展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对全国各省区市46家妇产专科医院、150万名产妇的一项调查显示,开展药物镇痛分娩,华东地区最为领先,约占30%;华北、华南约为10%;比例最低的西北地区,还不到3%。
“实施无痛分娩,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政策和观念。”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段涛说,无痛分娩技术不难掌握,在国内难以推广是受到了传统观念上的束缚。
一些地方,很多产科医生会抢白叫痛的待产孕妇:“不痛怎么生孩子?”不少产妇家属因为对分娩疼痛、危险性和药物镇痛的无知,担心“上麻药,影响孩子怎么办”,而选择让孕产妇“再忍一忍”。
另一重障碍是麻醉医生和助产士人才短缺。我国麻醉医师只有8.5万人。如果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2.4个左右麻醉师的配备比例计算,缺口高达30万—50万人。医学进步使得医院手术量连年增加,更突显了麻醉医生的短缺,加大了其工作压力。
一位麻醉科医生说:“经常有患者担心麻醉意外。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麻醉意外的几率,要远远低于麻醉医生的猝死率。”
阻碍无痛分娩推广的还有政策因素:其未列入经物价部门审核的单独收费项目。医院只能对实施无痛分娩中使用的麻醉药品、器械等按价计费,而医疗服务、人工劳动等就无法合理合法收费。而无痛分娩的过程会有数小时乃至更长,需要麻醉医生和助产士定时巡视、监护,所获却远不如一台手术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医疗资源不足、麻醉医师本已超负荷的前提下,综合性医院及医务人员对这项服务的推广,注定缺乏动力。
目前,国内的镇痛分娩,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发达地区普及度比偏远地区高。
“我们是赔本赚吆喝。”上海一妇婴院长万小平教授说。虽然不能向患者收费,但为推动“无痛医院”建设,该院在绩效工资中设立专项,给麻醉医生、护士提供一定补贴。有了“无痛医院”的名气,更多产妇选择来这里生产。
在段涛看来,无痛分娩不仅是镇痛手段,更是“意外保险”。有些产妇在生产过程发生子宫脱垂、破裂等意外,如果已有椎管麻醉镇痛基础,可立即转入剖宫产手术,最大限度降低母婴风险。实施无痛分娩的产房,24小时配备助产士、产科医生、新生儿医生和麻醉医生,而许多医院妇产科并无常驻麻醉医生,一旦发生意外只能临时通知,“即便人在医院,从一个病区赶到另一病区也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加上等待麻醉生效时间,足以导致高危产妇出现生命危险。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高龄产妇、首次剖宫产造成疤痕子宫增加,这类意外的几率还可能增加,必须高度提防。
一妇婴麻醉科主任刘志强认为,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推广无痛分娩势在必行。
各种障碍中,短期内最难补足的是人才,毕竟医生的规范化培养周期长。在段涛看来,中西部地区应适当加强专科教育,尝试让经过一年短期培训上岗的助理医生、麻醉护士与医生配合工作,“有,总比没有好。”
由于提倡西式接生,我国助产士学校纷纷停止招生。而产科医生是“用99%的时间,为1%的意外做准备”,正常分娩时更多陪伴产妇的是助产士。偏偏国内助产士缺乏专业职称序列,职业晋升混同于护士。恢复助产士职称序列,重视助产士、麻醉护士等专业教育,是妇产专科的共同呼声。
“不少国家助产士都有独立行医资格和有限处方权。我们的助产士门诊只能做做咨询。”一妇婴护士长厉跃红说,该院正在学习国外经验,引入退休护士或有护理基础的人士,经过培训全程陪同生产,以弥补助产士人手不足。
专家担心,明确定价、适当提高镇痛分娩中麻醉师、助产士收入,或意味着加重产妇生育费用,有可能导致无痛分娩沦为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因此他们建议考虑将镇痛分娩视为基本医疗需求,纳入医保制度。
看看网友们的呼声吧!
@高寒清泉:我国的无痛分娩,有几十年历史,没有大力推广,应查查原因,对症解决推广的障碍。
@江武生.blog”:如今无痛分娩在我国巳经发展成为了一项成熟的技术,是广大孕妇的福音。
@老骥丹心:“无痛分娩”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是“准妈妈”们的福音,理应大力推广。但是多数国人对“无痛分娩”还存在认知误区,需要加大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这项技术普惠所有的母亲,让幸福永远伴随天下所有的母亲。
@淡淡丝丝香:希望能落到实处,落地生根。
@王辣鸡么么哒:希望国家出台政策推广!
来源:人民网、爆炸母婴课堂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