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大雪养生:温补养肾、早卧晚起
“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2018年12月7日12时26分
大雪节气到来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
大雪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
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此时,气温将显著下降
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更广
大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气
雾凇挂满枝,片片雪花飘
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
在古人看来
大雪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鹖鴠不鸣
天气更加寒冷
寒号鸟也不再鸣叫
二候虎始交
这一时节是阴气最盛时期
但盛极而衰,阳气已有萌动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有的说这是一种兰草
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
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食补应以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体质弱、消化功能不好者宜慢补
多吃蔬菜、水果
体质较好者以平补为主
少吃油腻食物
“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大雪宜早睡养阳气,保持体温;
晚起养阴气,躲避严寒
户外活动
需等到太阳出来
避寒就温,不宜过量
老年人要谨慎起居
注意保持四肢暖和,气血流畅
不要使皮肤开泄汗出
以免损耗阳气
大雪到来,风寒更盛,我们首先应该注意防范风寒邪的侵害。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头、脚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我们该如何保健这两个首尾呼应的部位,以防大雪节气的疾病入侵?
头、脚皮下储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寒冷刺激由此入内,将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生病。因此大雪节气保健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做到头暖、足暖。
大雪节气头部如何保暖?
现代医学认为: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据研究证实,当气温为15℃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约为1/3;气温在4℃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增至约1/2;而气温在零下1O℃左右时,竟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所以俗话说“热从头上散”。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
1、头部切忌顶风吹。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
2、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而且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
3、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4、晚上睡觉时,应关闭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5、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大雪节气 脚部如何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热量不易被血液循环带到足部,且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1、腿部防寒莫贪靓
大雪节气,人们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
不少女性喜欢冬季穿短裤短裙,然而膝关节局部低温引起新陈代谢缓慢,并且废物不能带走,长期如此就会引起关节的炎性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女性朋友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即使因为爱美想要穿裙子,也应穿由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长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脚踝为宜,不宜只穿保暖功能相对差的连裤袜。此外, 尽量减少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活动,这样就能减少症状发作的机会。如果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再加一张毛毯覆盖腿部,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2、坚持泡脚
脚部有很多穴位,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泡脚可以起到调理新陈代谢补气益肾的功效。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在七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因为五点到七点是肾经运行的时候,过了肾经运行的时候肾气开始虚弱,这个时候泡脚可以有更好的补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烫,泡脚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即可。
3、坚持健步走
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运动过后,日常也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
大雪节气当养肾
大雪正是风寒之邪侵袭的高发季节,对于中老年人和体虚抵抗力低下的人,肾中精气不足,肾中之阳亏耗,无力温煦和激发推动脏气而容易惹病。
中医所谓“肾”,除指西医说的具有泌尿功能的肾脏,还包含生殖、神经系统、贮藏、营养、生长、造血、内分泌等功能。肾在季节里属冬季,在方向中属北方。虽然四季皆应补肾,由于肾属水,水有寒凉的特性,冬季和北方相对来说又比较寒冷,肾气最为不畅,也最容易罹患跟肾有关的疾病,故在大雪节气最应补肾、做肾保养,而且效果最为理想。
大雪补肾5大常见误区
07
12-2019
1、忽视辩证分型
中医进补,应懂得中医“补法”的内涵和原则。所谓“冬藏于精,春不病温”,就体现了中医补法与调摄的精髓。“补”不但要分清虚的性质,还要看虚在哪一内脏,虚什么,补什么,没虚症的就不能乱补。因此补肾的第一步,是要确定肾虚的状况。肾虚根据其特有症候,主要有两方面:肾阳虚(包括肾气虚)和肾阴虚(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水亏虚)。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针对肾阳虚的,对于肾阴虚的人来讲,吃了不仅没有作用,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经典的六味地黄丸,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
07
12-2019
2、只补不“养”
以为有了“补肾”作支撑,就可恣纵无度,流连情色,结果伤肾耗精,造成更大的虚损。冬属水,其气寒,主藏,冬天补肾尤以蓄养精气为先。只有适当节制性生活,才可藏精益肾。反之,再强大的补品,也弥补不了纵欲过度对肾带来的伤害。
07
12-2019
3、药与食搭配不宜
比如补肾阳的同时,又进食冬瓜、竹笋、苦瓜、香蕉、雪梨、西瓜、豆腐等寒凉食品及饮用清凉饮料,削弱补肾药(食)物的功效。或者过分看重“药补”而忽略了“食补”。“食补”优于 “药补”,这是中医学界的共识。“食补”得当,可与“药补”相得益彰,减少纯用补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应根据自己肾脏的阴阳偏胜情况,合理选用上述“食补”来调养。
07
12-2019
4、盲目服用壮阳药
认为补肾就是壮阳是不对的。其实,补肾好比烧开水:水烧到沸腾时会满起来,但水凉后水会变少;水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是再沸腾也难以满起来。单纯用壮阳药补肾就如同“烧水”,看似奏效,但肾水会越来越亏。
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只有补肾阳才是与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壮阳”,只能针对肾阳虚的人起作用。而如果只是肾阴虚,原本阴虚已“火旺”,再壮阳等于“火上浇油”。
正确的补肾法应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益肾固精,达到补阳或阴阳互补的目的。好比水被烧开后,还要酌情加水,使水保持一定沸腾,但又胀满而不溢出,避免单用壮阳药而引起不良后果。
07
12-2019
5、凡是补酒都能补肾
有人喜欢以补酒佐餐,当中也存在误区。补酒分药酒和保健酒,药酒是加入特定药物炮制的,属药的范畴,在治病与适用人群上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可随意饮用。保健酒也常加药物(还可有水果、肉食等),如补肾阴的龟板、鳖甲、乌豆、黑芝麻;补肾阳的鹿茸、肉苁蓉、锁阳、巴戟、杜仲、续断之类,但它属饮料范畴,可从配方的主要药物中看出其补益所指。对补酒不加选择,见“补”就饮,往往会适得其反。
大雪节气补肾吃什么好?
补肾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达到效果,第一种就是食疗。第二种是理疗。老话说的好,药疗不如食疗,食疗虽然缓慢,但相对安全。大雪节气补肾吃什么好?
NO.1——黑芝麻
黑色补肾,补肾当然首选黑芝麻了。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效果更佳。
黑芝麻盐做法简单:把芝麻炒一炒,炒干后用料理机打碎,混入少量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平时撒在米饭或者面包上,又好吃又补肾。黑芝麻对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的人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NO.2——胡桃
胡桃性温,味甘,不仅可以补肺止喘,而且还能补肾固精。因此,平时生活中大家应该多吃胡桃,另外根据有关医学研究表明,胡桃还能润肠通便等作用,这点大家应该注意。
NO.3——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无论是阴虚火旺或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宜常食多食。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山药利丈夫,助阴力。”《日华诸家本草》记载:“山药助五脏,主泄精健忘。”《本草求真》亦云:“山药,本为食物,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若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力更佳。
NO.4——芡实
性平,味甘涩,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明代医家缪希雍称芡实为“补脾胃,固精气之药也”。《本草纲目》也认为,芡实“益肾,治遗精”。古代不少治疗遗精早泄的名方,如金锁固精丸、玉锁丹、水陆二仙丹等,均是以芡实为主,配合莲须、龙骨或金樱子等研制而成。《本草新编》的经验是:“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NO.5——蚕蛹
蚕蛹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不仅是民间传统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补肝益肾,壮阳涩精的功效,所以平时大家可以适当吃一些蚕蛹,尤其那些肾虚,遗精早泄者更应该多吃蚕蛹。
“大雪”慎防三大疾病
大雪节气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
一、防中风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二、防心脏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三、防消化道溃疡
这时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