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还好吗?

潘一侨 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 2019-06-27

卡特,是美国一名患有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的儿童。对于他来说,今年的生日或许是最美好的一次。

在生日那天,他和母亲来到新泽西南布朗士维克市的一个滑板公园。就在他开始骑上滑板车的时候,一些公园里的少年过来教他如何骑迷你滑板车,教他如何平衡,鼓励他,摔倒了扶起他,随后还给他唱了生日快乐歌。

这份生日体验对卡特这样的自闭症儿童来说非常难得,卡特的母亲十分感恩,因为自闭症的孩子有时会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而这群少年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了美好和尊重。

这个报道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附属电视台KDVR、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等刊载,引起更多人对自闭症群体的关注。

CNN网站截图

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网站截图

人们习惯将自闭症患者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对他们来说或许艰难,但他们依然“像星星一样独自闪烁”,需要社会的理解、包容和关爱,卡特就是这样的孩子。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内外是如何关注自闭症患者群体的。

自闭症患者是敏感群体,发病率高引关注

日前,《中国那些事儿》栏目采访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老师。

当被问及时下国内外自闭症的发病率最新研究情况时,她说:“现在报道很多了,大家在网上搜索自闭症现在发病率越来越多,我当初教书时看到的数字是万分之六百,还有人报道说是六十分之一或者五十分之一,差不多一个班都会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至于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易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表示:“产生原因核心的部分是遗传方面,一旦受到刺激,发病率很高,这是我的假设。他们很容易被各方面的创伤刺激到,可能会被一个很小的事情就刺激到。在我看来他们是一个超敏的群体,因为过于敏感,所以他们会采取一些屏蔽的策略。”

关爱自闭症患者,理解包容是首要

易老师认为,如果对待自闭症儿童方式不对的话,他们会在社会上经历许多问题,比如说他不去学习,认字方面明显落后,进入社会就会很被动。

实际上,自闭症患者在家庭或者是在社会力量的引导下,是愿意去学习和工作的。但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困难,这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美国政治家布萊恩·卡利在非盈利性新闻组织Bridgemi网站发表文章称,雇佣自闭症患者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而不是做慈善。在他看来,实际上,自闭症患者非常棒,他们从事工作的潜力非常巨大。耐心地等待一个开明的雇者显然不够。我们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观点,这需要我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认识到什么样的雇员是合适的。

他补充说,有一点我要说明,我并不是提倡企业把雇佣自闭症患者作为一种慈善的形式,自闭症患者应该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就业机会。

目前,已经有一些组织或单位开始雇佣自闭症群体,但关爱自闭症更多的是要落实到生活中。易老师表示:“社会的包容度是越来越好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了解一下他们有什么样的症状,然后给他们一些相应的帮助,尽量减少刺激。”

如何治疗自闭症患者,全球在探索

易老师介绍到,国际疗法传到中国很多都是关于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的,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强化训练,他的训练量是非常大的。

而在治疗自闭症患者的过程中,易老师则认为:“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假设自闭症是儿童婴儿期的创伤,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做这么大量的强化训练,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父母为其提供安全的养育环境。他们的量是一周40个小时,我认为这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折磨。”

所以,她希望降低这个量,然后让家长摸索怎么让孩子们过得比较舒服,调整父母的心态,让整个的养育环境具有让孩子们康复的机会。

她补充说:“所以我主要针对的是父母,很多家长就会很紧张,说是不是在指责父母。不是在指责父母,而是这样的小朋友是比较难养的,他们需要特殊养育,他们受到创伤以后,对父母的要求也会更高。”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治疗自闭症方面不断有最新进展。印度新闻网站“Times Now News”4月2日的报道称,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星吟教授课题组发现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密切相关。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微生物学顶级期刊《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希望来自“星星的孩子”不仅能在自己的世界独自闪烁,也能为身边人带去一些光亮。



来源:中国日报网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