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ostco在上海开业一周,商品涨价、遭会员们排队退卡

还记得网红超市Costco开业的盛况吗?
8月27日,美国超市巨头开市客踏足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其开设在上海的超市,首个营业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购物。
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在结账处,客流排成了长龙,结账队伍超过了30米 。顾客的购物车里大多以农副产品为主,而排在末端的顾客预计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轮到结账 。

没想到过一个周末之后,来了一个“剧情大反转” 。消费者一改此前的疯抢状态,纷纷开始排队退会员卡。


据《每日人物》报道,最近这两天的Costco除了顾客大大减少之外,有人开始排队退会员卡了。 在超市的出口位置,会员卡的退卡处,退卡的队伍很长,人太多了,工作人员两点还没吃上午饭。


首波退货潮也出现了,在开幕首日遭到疯抢的“招牌烤鸡”也遭遇退货……

随着对中国市场的熟悉,Costco也悄悄的开始做出了改变。开业前三天售价为1498元一瓶的飞天茅台没有了,原本售价32.9元的两瓶装味全冷藏牛奶,现在也调到了53.9元;水井坊的特价酒卖完了,原本卖919元的五粮液也调价至1069元了 ——很多抢破头的东西下架了,或者是调价了,优惠力度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


网友表示:


Costco能否跟上中国新零售玩家有待时间检验

“如果你也见过家乐福、适佰家、麦德龙、Tesco、卜蜂莲花等外资超市在国内开首店的场景,你就会觉得Costco的开业暴挤是多么眼熟。

但是这些卖场如今都是什么结果呢?家乐福被苏宁收购、Tesco被华润收购,麦德龙寻找买家,另外两家固守原有门店,业务收缩,生意不温不火。”一位从事零售业20年的资深行业人士表示,Costco进入内地市场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中国正处于消费转型升级大潮:付费会员制已经广为年轻消费者所接受;相比以往,新生代的消费者强调的是商品的性价比而不单纯追求价格低;以场景体验和服务为先导的实体商业也正在复苏;电商也纷纷布局线下市场。

时机选得对,并不代表Costco将美国模式照搬过来就能成功。

事实上,Costco的会员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因为交纳了会费而增加了会员的粘性。加之其卖场巨大,位置大多比较偏僻,以及美国的家庭购物习惯,因此Costco超过半数的利润来自于诸如汽车、餐饮、加油站等周边服务。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17财年,美国市场Costco会员续费率是90%,加拿大是87%。其在美国的每个付费会员在Costco的年度消费是2554美元,每个月是213美元。虽然Costco内地首店选在了闽行区比较“荒僻”的位置,但是想要完全复制美国模式,在内地还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Costco在美国的商品之所以可以卖低价,主要是其拥有大部分店铺所在的土地和建筑物的所有权,也就是不用交租金。而在国内,为了开店而拿地的成本更高,与商业地产合作是主流选择,因此租金不可避免。而国内商业地产商的租金构成大多与店铺业绩挂钩,因此靠多卖货拉低租金成本的可能性也小。

此外,其标志性的“大容量”商品是否能让“小规模”的中式家庭适应并满意,也是决定其模式能否推广、商品成本高低的一大因素。

而电商的竞争已经从线上延续到线下,如盒马、苏宁小店等背后都站着不同的电商。在这些更懂中国的新零售玩家中,Costco能否跟上中国的玩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环球网、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