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欢迎中国学生”

美国驻中国大使 泰里·布兰斯塔德


美国驻中国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欢迎中国学生》:


特朗普总统上月在白宫被问到美国是否欢迎中国学生以及中国学生是否可以获得赴美签证。总统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大学体系……而它之所以伟大的其一原因是我们有大批来自中国的学生。……我们希望保持这样的状态。”


我们欢迎中国学生加入美国校园。美国学校因其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而蓬勃发展,它欢迎来自所有背景和所有国家的学生。从小型学院到大型大学,来自美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经常告诉我,他们重视中国学生的存在,中国学生的观点和精力帮助所有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教育。


我们关于学生签证的信息很明确,它没有变化。总统近期再次表示:我们欢迎所有合法的中国旅行者前往美国,包括学生和学者。北京的大使馆和全中国各地的美国领事馆中有尽职尽责的领事官根据具体情况裁定每一份签证申请。去年,美国教育机构里有36万名中国学生,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都多。这清楚地表明美国高等教育是向中国学生开放的。


父母们经常问:“把我的孩子送去美国读书有什么价值?”


我告诉他们,在美国读书是你对你的教育以及对你孩子的教育能够做出的最好的投资。在美国读书让中国的年轻人做好准备,能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施展才华。当你在全球经济中寻找工作时,这是一种绝佳的优势。他们在两个国家以及两种文化中都变得从容自如。他们学着去进行批判性和独立的思考。在美国,中国学生可以在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时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


最后,我再谈个问题:中国学生要做什么才能在美国获得成功?


我要从我的亲身经历中举个例子。作为美国大使来到中国的两年间,我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去拜访中国的人民,去了解你们的生活。除了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常规访问,我还有幸去参观过中国的许多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从哈尔滨的冰雕节到桂林的水稻梯田。朋友们教给我一点点中国书法和如何包饺子。虽然这不会让我成为一位专家或老北京,但这提高了我从事自身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向中国人民沟通美国的观点。


所以,我的建议是:当你来到我们的校园时,与当地人交朋友。加入一个校园俱乐部或在当地社区当志愿者。放下你的手机,阅读我们的报纸或社交媒体动态消息——即使你不同意你读到的内容。形成有力的见解。了解你的教授。看看你是否可以邀请一位美国朋友假期来中国拜访你。试试只收看美国电视节目来完善你的英语水平。


这并不容易。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桥梁并不容易。但这值得付出额外的努力。我相信,那些选择在美国学习并充分参与美国生活的人们将提升自身的事业前景,为中国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加强美中关系。


(本文作者:美国驻中国大使 泰里·布兰斯塔德)


中国青年报截图


评论:希望美方把“欢迎中国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秦季平


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人民日报》记者提出的中国赴美留学生签证问题明确表示,“我们想让所有愿意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过来……我们的大学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我们不会让中国学生(申请签证变得)困难,我们对中国学生一视同仁”。


今天,美国驻中国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欢迎中国学生》,表示“我们欢迎中国学生加入美国校园”,并对打算赴美留学、已经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就目前来看,特朗普总统与布兰斯塔德大使的表态无疑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这是对美国过去一段时间执行的相关签证政策的一种“回调”,对于缓和两国在某些领域关系的紧张态势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中国人讲求守信,说出来的话都是要算数的,我们希望美方在这个问题上能说到做到,采取切实措施,将“欢迎中国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全球化智库(CCG)曾估测,目前中国在美留学人员群体约有5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左右大学生、5万至10万中学生以及近5万访问学者等。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每年向美国贡献的教育收入多达200亿至300亿美元。这部分收入也是美国高校维持高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很显然,特朗普总统的表态与布兰斯塔德大使的文章都表明美方看到了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的价值与贡献。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有识之士采取积极的实际行动和举措。


今年以来,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莱斯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美国高校相继发表公开信,反对对华裔种族的刻板歧视,呼吁应保护科学在国际间的正常交流。其中,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J. Zimmer)不仅表示芝加哥大学欢迎中国学生和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立场不会改变,他还鼓励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学生和学者多去中国。


我们期待中美人文交流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相信这也是中美两国人文交流领域的学生、学者都希望看到的。



来源:中国青年网

推荐阅读



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