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已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影响几何?
中国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海外来客”如何“偷渡入境”?
那么,这些“海外来客”都是通过哪些途径入侵国内的?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自然入侵
△薇甘菊,被称为“疯狂”植物杀手,可匍匐变身“地毯”,也可顺藤蔓形成覆盖,给其他植物和生态造成危害。
如紫茎泽兰,薇甘菊等都是靠自然因素传入中国。
人为引进
无意间引进:这种引进虽是人为的,但其主观上并无引进意图,而是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客无意间被引入的。
△松材线虫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通过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
此外,入境旅客带的水果、肉类、甚至鞋底,也会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身边的外来物种有哪些?
不仅仅是动物,有害植物的入侵也需要提高警惕。相比于动物,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
互花米草是一种源产自美洲的植物,1979年被引入我国,被用于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然而,引种的互花米草在各地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威胁当地海岸生态系统,影响湿地滩涂养殖,阻塞船道。如今,互花米草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生物名录。
这种美丽的小花叫做黄花刺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20世纪80年代,黄花刺茄在辽宁被首次发现,随后在北方地区相继出现,尤其是内蒙古地区。黄花刺茄身上的刺能产生对人和牲畜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麻醉作用的神经毒素茄碱。牲畜很容易因为误食黄花刺茄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哪些?
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案例一
随着天气转暖,南方地区的水域又出现了福寿螺的身影,它们随处产卵,整齐排列,远看像一朵朵粉色的花。
△近日,游客拍摄到福寿螺的卵。
有些“吃货”网友就会问了,福寿螺是田螺吗?能吃吗?
答案是,不能!
生吃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症状有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无良商家烹饪的福寿螺。
早在2006年,“蜀国演义福寿螺中毒事件”就备受关注。医院报告的“因在北京蜀国演义就餐食用福寿螺后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就高达160例。△蜀国演义酒楼因酿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处以41万余元的行政处罚。
那么该如何辨别普通的可食用田螺与福寿螺呢?这里有个小技巧:
田螺尾部尖尖,福寿螺尾部扁扁;
田螺开口较小,福寿螺开口较大。△田螺(左)与福寿螺(右)
案例二
日前,福州一市民在铜盘路附近,看见一只“巨型蜗牛”。经专家鉴定,这就是“非洲大蜗牛”。
△福州市民在路边发现的“非洲大蜗牛”。
它危害性很大,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此外,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残留病原,从而侵入人体。
案例三
上文所提到的雀鳝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本身有微毒,但雀鳝卵更是有剧毒,不能食用。如果烹食排卵期的雀鳝,中毒的潜在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日前,鲍先生在山东周村梅家河段钓到一只奇怪的扁嘴鱼,实为雀鳝。
数据显示,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有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数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危险?
一是削弱生态系统,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单一化或退化,破坏生态平衡。
二是污染生态环境,致使牲畜死亡,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三是使食物网络结构崩溃,导致当地物种退化、多样性锐减甚至灭绝。
外来物种“入侵”餐桌
牛蛙在九十年代就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在牛蛙中加入泡椒、花椒等就做出石锅牛蛙、麻辣牛蛙等美味佳肴。
来源:央视新闻、国际在线综合
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