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零容忍”动真格!





股市七月火热,金融委重磅发声,提出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

7月1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提出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今年以来,金融委多次强调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此次金融委会议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强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力度的思路,再次聚焦资本市场,更凸显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七箭齐发,形成“零容忍”合力


本次会议提出落实“零容忍”政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这包括明确提出由7个方面组成的“组合拳”,全面护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第一,严厉查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加快调查、处罚、移送工作,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惩处。
第二,强化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力度,要加快新修订的证券法实施细则落地,对典型重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个案,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这是金融最高层首次明确提出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     
第三,深化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强化退市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出机制。     
第四,配合立法机关加快刑法修改等工作进度,进一步完善惩戒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制度,提高刑罚力度。     
第五,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基础制度建设,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强化专门的执法力量。     
第六,由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形成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合力,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第七,加强舆论引导,多渠道、多平台强化对重点案件的执法宣传,向市场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充分发挥典型案件查处的警示、教育功能,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市场生态和文化。


重塑信用,为资本市场深改护航


这套组合拳中,明确提出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惩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尤其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对违法活动“零容忍”是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作为直接融资体系,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涉众性,违规行为直接损害千家万户利益,必须以“零容忍”的重典惩治损害。另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质是引诱人性堕落的魔怔,所以必须以“零容忍”的威慑来克制贪欲。“零容忍”政策将促进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司自治三位一体的证券行业治理体系,促进形成市场化的自律约束、道德约束、诚信约束和声誉约束,不断增强监管的前瞻性和预防性,形成一个为有活力、有韧性市场生态提供正能量营养的支持系统。     
在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尤为重要。目前,国际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大多采用“集体诉讼”机制。新证券法创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规定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作为诉讼代表人。中国特色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将在未来证券民事赔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强化退市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出机制。陆挺表示,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下,需要与时俱进健全退市机制。目前,资本市场‘入口端’取得较好效果,而做好资本市场‘出口端’同样重要,不断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更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的优胜劣汰,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强化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力度,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十分重要。目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业已提上日程,进一步便利了投资者维权,有效震慑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等方式激发市场化约束力量,或将让以近期处理的康美药业等造假公司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零容忍政策,将极大地改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生态,降低金融市场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潘向东表示。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由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的“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值得期待,这将有利于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金融委会议强调对典型重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个案,要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将有效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生态。“这是配合股票注册制逐步深化所做的保护投资者的中长期制度安排。中长期将利好资本市场发展。”鲁政委表示。 
“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任和信心的基础上的。如果投资者不信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就无法健康运行。注册制把公司能否上市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造假者就可以肆意欺诈上市。”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随着“零容忍”动真格,随着防范财务造假、强化投资者保护的规则细节不断完善,制度和规则的笼子越扎越密,各种市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资本市场必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零容忍”政策护航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祝惠春


当前,我国股市正处于稳健回升,延续上行趋势,A股日均成交持续在1.6万亿元左右的相对高位,市场情绪高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7月1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这不仅是明确回应市场对监管态度的关注,而且更旨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设,事关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是资本市场的“毒瘤”,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较低,广受诟病。今年3月1日生效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监管规章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构建了立体处罚的有力框架,弥补了制度建设的短板,夯实了“零容忍”的制度基石。同时,在当下注册制从科创板推广到创业板的关键阶段,“零容忍”更突出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过去20年,在美股市场上,80%的企业“城头变幻大王旗”,上市公司大量退市破产并不鲜见。自 2001 年以来,纽交所平均每年有 128 家上市公司退市;纳斯达克市场年均 303 家退市,年平均退市率分别达到 6% 和 10%。在大进大出的市场上,严格证券执法,防止蓄意浑水摸鱼的犯罪行为尤其重要。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是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必要条件,否则,将引致“道德风险”,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     正因如此,“零容忍”政策强调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出机制。这将与新证券法以及注册制改革形成合力,构建上市公司的良性竞争循环,通过优化底层资产的方式,从根本上夯实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石。其次,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将有力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吸引力。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成为链接国内、国外两大循环的核心纽带之一。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公共卫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金融风险正在相互激化,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向好确定性释放出巨大吸引力,国际资本正在长趋势地流入中国市场。顺应这一趋势,向市场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有利于消解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疑虑。   更进一步看,“零容忍”政策将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体系、保护市场主体、优化市场标的等方式,提升我国要素资源定价的透明性、高效性和稳定性,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其经验成果将对其他要素市场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形成可以复制的治理范式,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如何落实 “零容忍”,需要多措并举的“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配合立法机关加快刑法修改等工作进度,构建事前监管的“防火墙”,另一方面,通过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启动“集体诉讼”、建立专项工作小组等措施,强化事后惩治的“纠错器”,形成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合力,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当前,我国居民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我国家庭财富结构亦开启了历史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居民将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借助“投资效应”,居民财富又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而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政策正是这一良性循环的重要抓手之一。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证券市场乱象“零容忍”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