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被玩坏,亚文化越界冲击
妆容的痕迹要轻,表情清纯却要略带心机,穿着要少但不色情……时下,社交网络上正刮起一股“茶艺照”风潮,这种游移于色情边缘的“茶艺照”盛行背后,是有人或跟风好玩,或博取流量,或引异性关注。无论目的如何,这种风潮已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圈层产生了“冲击”和消解。
如何抵御亚文化越界冲击,引发00后群体、文化学者、网络观察家们的思考和讨论。
视频作者:张璇
1
此“茶”非彼茶,
“茶艺”冲击茶文化
杭州的姜女士想学习茶艺,网上搜“茶艺课”后惊讶地发现,想象中“煮水烹茶”画面少之又少,满屏尽是“清纯少女”“氧气女神”的吊带长腿照。原来在年轻男女间,正流行着另一种“茶艺”文化。
打开拍照软件,会看见“茶艺”妆专属特效;打开b站、微博,会看见一堆博主一本正经地教授女孩们学习“茶艺”妆拍摄大法;打开抖音、小红书,会看见脸上抹奶油、脚丫子怼摄像头的刷屏小姐姐……无处不在的“茶艺照”里,无外乎吊带短上衣、露脚、少女、欲拒还迎的害羞表情等元素。
“绿茶”是过去网络对心机女的称呼。而如今,“红茶(大胆性感)”“奶茶(温柔丝滑)”“黑茶(腹黑霸气)”等纷纷登场,社交平台成了“茶园”,玩坏了茶文化的同时,将女性“按茶分类”,节操碎满地。
对于传统茶艺而言,这是一次越界冲击。
当“走绿茶的路,让绿茶无路可走”开始盛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用戏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但是,往往解构“绿茶”的人最后也成了“绿茶”,在开玩笑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人设——“真实不做作”“又纯又欲”,获得女性的一句“姐妹厉害了”往往是最大的鼓励。
浙江工商大学的00后章晓栋认为,这种“茶艺照”首先是有其美的地方,所以才会有人去仿效,这间接地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审美观。其次是一种新鲜事物,吸引人们的好奇心,先有“吃螃蟹”的人,后有趋之若鹜的人。与此同时,拍“茶艺照”这种行为,可以算是挑战了禁忌,产生快感,一如张爱玲所言,“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个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但80后和一些90后的女性则认为,这种“茶艺”盛行,是女性不自爱的表现,她们这种装清纯的方式,实际是想撩汉或赚流量。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圈层,圈层文化需要引导,青年人的亚文化也要积极引导。“茶艺课”中的化妆艺术可以适当吸取,但其中颇具挑逗暧昧的“茶言茶语茶心”则不可取。
2
搞暧昧、玩心机、行诈骗:
“茶艺”江湖实为泛性文化圈
自古江湖,鱼龙混杂,险象环生,这绝不是空话。混迹在“茶艺圈”的,既有未成年跟风党,也有网络博主流量党,还有攀附异性的心机女,甚至还有“茶艺女”团队伺机行诈骗之术。
在茶艺圈里,有很多惯用术语,“茶艺女孩”“茶艺课教学”“茶艺课打卡”“鉴茶师”“茶话”等。甚至不少人还去做“全国‘茶艺水平’等级考试”,里面的题目包括你会选择哪款妆容去约会、搞暧昧阶段你会选择与小哥哥用哪句话开启聊天等。
就连诈骗团体,也利用起了这股“茶艺”风潮——行骗者往往会经营一个知性、清新的半年可见的朋友圈,打造一个暗含各种套路陷阱却又单纯、甜美、孝顺的邻家女孩形象,通过网络聊天一步步套路你,不时加戏山区支教、帮爷爷卖茶、受伤入院、急事回家等情节,受骗男性不由得心生怜爱,慷慨解囊。
“渴望获得与性有关的消费是人类的本性,‘茶艺’也无外乎有着色与性。”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杜坦坦认为,爱拍“茶艺照”的女孩应该对年轻美貌非常在意,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屠湘媛说,网络男女们一边大肆转发“鉴茶攻略”,一边吹捧“茶艺”妆,有欲望又害怕显露出欲望。“茶艺照”女孩希望自己看起来纯,吸引他人的欲望,但与自己无关,因为有欲望是可耻的。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基础法学系主任章安邦认为,“茶艺”圈之所以能引起关注,也许就因其与中国文化中较为禁忌的“性”话题有关,“茶艺”圈可能成为网络色情产业的符号性概念。
00后大学生凌盈子认为,我国文化中对性教育的保守,一定程度加剧了国人对性的那种既难以启齿又十分渴望的心理。和老一辈人截然不同,部分青少年接触到了性文化但又无法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亚文化适时地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小范围交流的圈子,青少年在这个圈子里获得了一种身份认同,能够平等自由地抒发观点进行交流,不会像在现实中被教育、被否认。
3
“玩梗”破下限,
亚文化表达不能失掉底线思维
“茶艺”文化迅速“出圈”,为自己赚足了发展空间,自由和反叛成为热门标签。一些淡漠道德律法的无底线者,为了走红和“出圈”大肆炒作、博关注,有的还不断秀道德下限,甚至干起了违法生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章晓栋说,青年亚文化是具有冲击性和时代性的。亚文化应该反映时代的特征,体现青年一代的需求和呼唤。在与社会核心文化的对抗交融中,成为社会核心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成为社会核心文化。但这种冲击不应该失掉底线思维、破坏公序良俗。比如,以汉服圈为代表的亚文化正进行着与主流文化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文化应该讲究道德,文化不能没有底线,即使是虚拟二次元世界也应该在现实规定的范围与规则束缚下活动。
据统计,目前我国可以划分出十大类至少72种不同的亚文化群,其中大众熟知度比较高的包括汉服、Lolita、JK制服、动漫、鬼畜等。与这些亚文化一样,“茶艺”文化迅速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年轻网友跟风打卡“茶艺课”。
大学生吴诗睿在浏览“茶艺照”后,联想到最近上海漫画展中的不雅动作事件,“‘茶艺照’很明显和主流文化有冲撞。而这类文化之所以被归类为亚文化,是因为它本身的属性带有这种突破规则的风气。”
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汤黎虹说,网络上亚文化的表达,应当在服务、服从总体文化需要基础上追求关注度和商业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有生命力。中国当前正面临世界大变局,各种思潮和行为艺术,正在通过网络展现并影响青少年。对于网络上的亚文化表达,应当有“度”的把控,一是有自律章程,二是有他律规范,三是有矫正机制。
章安邦认为,亚文化存在的意义在于,一个小众圈子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旨趣,是把人类主流价值观宣扬的禁忌及其所存在的隐秘角落的事物,以一种光明姿态与主流文化共舞。当然,这个亚文化的展示方式,不应当伤害到共同体的一般道德观念,也就是说某些亚文化应当控制在特定的群体和时空场域当中,否则是对他人自由与审美的冒犯。
此外,网络平台不能在传播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网络平台理应对亚文化传播担负起把关人责任。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璇 李平
推荐阅读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