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双破亿!国家透露疫苗新动向

国家卫健委今日在官网发布了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截至2021年3月27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241.7万剂次。不久前,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突破1亿剂次

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国稳步推进的同时,“疫苗保护期有多久”、“打完两针是否要继续打”等问题也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一系列舆论关切得到了回应。

工作人员认真核查接种者身份。

关于疫苗保护期

——新冠疫苗接种9个月还有一定水平抗体

目前,国内不少民众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疫苗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大家知道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研发出来的时间比较短,用在人体上的时间更短。目前通过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六个月以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介绍。

而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介绍,在去年3月,一部分人作为疫苗“先锋队”已经接种了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通过持续检测他们抗体变化的数据,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检测数据。从数据来看,9个月抗体仍有一定水平。

不过,王华庆强调,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后续需要对疫苗的持久性开展研究来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时间。

关于接种加强针

——新冠疫苗的加强针已经设计

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今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新冠疫苗?

对于这个问题,28日发布会上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新冠疫苗的加强针已经设计。

“在我们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张云涛强调,未来疫苗还要在海外开展三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这些问题还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关于病毒变异

——在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

新冠病毒变异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那么,中国的疫苗企业是否做好了应对准备?

“我们在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

张云涛表示,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

他强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具有丰富的疫苗研发经验,即便是在新冠病毒出现大变异的情况下,在国家疫苗专班、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的快速处理指导下,也可以迅速应对、有效应对,相关变异株的疫苗研发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高强也回应称,科兴中维的新冠灭活疫苗的工艺路线是非常成熟的,可以当做一个模式疫苗。更换毒株理论上不需要更换工艺路线,也不需要变更工艺质量标准,可行性是好的,需要通过小规模试验来确定现有的工艺路线是否能够完全重现疫苗质量标准和工艺。

高强称,如果能够重现,可以通过小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疫苗在人体上的反应,如果有反应,可以把更换后的毒株进行疫苗生产,进一步阻止变异株对人类的感染。

广东医科大学师生进行疫苗接种。

关于异地接种和补种

——尽量使用同一企业品种完成两剂接种

随着国内疫情日趋平稳,人员流动逐渐加大,出差和外出务工越来越多,不少人面临着异地接种第二针疫苗的问题。

对此,王华庆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有相关规定,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接种,假如遇到了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可以采用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疫苗产品进行替换,完成两剂次的接种。

另外,对于一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建议时间内及时接种第二针的民众,王华庆表示,如果接种了第一针,第二针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在后续第二针补种的时候不需要重新开始接种,只要完成第二次接种就可以。

关于“一老一小”接种

——积极稳妥推进60岁以上人群接种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18-59岁的人群,以及有需要且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公众也在关心,“一老一小”的疫苗接种何时会全面推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至于18岁以下的人群,王华庆在会上表示,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三期临床数据。这些数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会得到。所以对于18岁以下的人群什么时候开展接种?从国家整体角度是有考虑的,会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临床数据不断完善接种策略,其中也包括新生儿人群。

80%的人接种可实现群体免疫屏障

接种新冠疫苗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能形成有效保护,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

那么,想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需要有多少人接种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近日对媒体表示,现在疫苗的预防是二级预防,主要是为了预防发病,特别是预防需要就医的重症和ICU重症。

专家强调,全民接种80%才能达到群体免疫屏障,即要接种10亿多人。

邵一鸣称,中国现在每天疫苗接种能力是全球最高的,可以达到1000万人,如果接种10亿人,那就是100天。

事实上,一些地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免疫屏障。

例如,截至3月27日上午9时50分,北京市大兴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80.8万人,其中完整接种两剂次46.1万,60岁以上老人接种4.72万,累计接种剂次126.9万,疫苗接种覆盖率在全市率先达到80%,该区新冠免疫屏障初步建立。

“我们最需要疫苗起到群体免疫作用的时候,就是全球防控形势变好,全球多数国家疫苗接种达到群体免疫水平,然后国门打开,全球人员交流增强,我想至少可能是6个月到10个月之后的事了,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构筑最大免疫屏障。”邵一鸣说。

日产量提升至500万剂左右 供应有保障

目前,中国有5款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包括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

疫苗大规模接种,产量能否跟上也是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在近期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透露。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疫苗日产量已从2月1日的150万剂提升至目前的500万剂左右,累计供应国内超过1亿剂。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完全有信心满足各阶段的接种需求。

哪些人还不能打疫苗?

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外来的抗原,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目前监测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

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硬结等情况,这些无须处理,会自行痊愈;全身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低热等情况。

过敏大多出现的是急性过敏,在接种后30分钟之内出现的比例非常大,在现场留观30分钟的目的之一也是防止出现急性过敏时所导致的其他伤害。

那么,有哪些人目前阶段还不适宜接种疫苗?

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

因此,在接种疫苗时,需如实向医生告知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包括慢性病患病史,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另外,有专家提醒,清明节假期即将到来,不少人已做好出行规划。在我国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都不能放松。在人群聚集的场所,仍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遵循各地防控措施要求。



来源:中国日报网综合中国新闻网、人民网

推荐阅读



传播中国,影响世界

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