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在太平洋“兴风作浪”100多年,却不知如今形势已变|观中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中国 Author G.E. Santillan






导读

美国干涉亚太事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黑船”叩开日本国门,到美西战争出兵菲律宾,再到加入“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从二战太平洋战场,到朝鲜战争,再到越南战争;从对抗苏联,到打压日本,再到围堵中国。近年来,美国从中东抽身,试图集中力量应对中国崛起,但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针对中国的竞争策略难以奏效。


作者:Gustavo E. Santillan

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教授

从先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 (Quad) 到最近的美英澳三方安全联盟 (AUKUS),它们的建立必须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自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了新的攻势;不久前美军撤离阿富汗,也说明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然而,美国将目光投向太平洋决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换句话说,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关切是有历史可循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早在1853年,美国就以坚船利炮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这一事件史称“黑船叩关”。1871年,美国派军舰从日本出发,入侵朝鲜半岛。1890年,美国人口统计局宣布,广袤的西部地区已无没有定居者的大片土地,这标志着“西进运动”结束,美国在陆地上的拓荒全面完成,“东西两大洋”的地缘环境自此正式形成。

描绘“黑船叩关”事件的画作(图片来源于网络)随后,在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入侵了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但这次军事行动,美国不仅意在菲律宾本身,更是为了在太平洋地区获取更大的利益:当时的中国已被欧洲列强蹂躏多年,被迫开埠通商;作为一个后来者,美国要想从中国这块“大肥肉”上也分得一杯羹,必须先有一个根据地。当然,这块“大肥肉”美国后来确实吃到了——1900年,美国加入“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再后来,到了1903年,美国引诱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并独立。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但这条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完全由美国控制。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开通(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之所以决定参战,直接原因是与日本在太平洋爆发冲突。二战末期,当欧洲战事告一段落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开始直接针对苏联:首先是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然后干预中国内战,最后还炮制出一条南至澳大利亚、北至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争夺带”,这是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保全了台湾岛上的蒋介石政权。1965年韩国与日本建交时,两国的利益协调也是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实现的。 这一战略最要命的一段“黑历史”,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破坏了其国内外稳定。随着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形势才暂时得以扭转。 进入80年代,美国在冷战中力压苏联。在太平洋地区,地缘经济形势一开始也是对美国有利的,直到后来日本经济异军突起,日本企业开始在同美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美国立即对此做出了反应,1985年以一纸“广场协议”把日本狠狠地“收割”了一茬,直接让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当然,应该指出的是,1985年时的地缘政治局势也并不是日本人能掌控得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当时除了日本以外,东亚经济版图还发生了一系列其他变化,比如韩国和中国的经济腾飞,从而让该地区实现了更大程度的经济一体化。这一点我们从“东盟+3”机制的成功便可见一斑,该机制让东盟这个政治联盟回归经济合作功能。此外,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的贸易逆差逐渐上升。尽管中国在国际上采取了负责任的行动,自90年代初以来允许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但这恰恰反映出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反过来又持续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 与此同时,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到2001年的“9·11”事件,美国在军事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中东,再加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为双方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导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活动轨迹似乎陷入了停顿。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直到2011年,美国才猛然回过神来,发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国的巨大体量,及其二战后在除军事秩序以外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得美国更难有效实施针对中国的竞争策略,比如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战略。即使是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比如特朗普时期的那些措施,也远未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很荒谬:美国欲将其影响力再次投射太平洋,借此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殊不知,今天的形势已经变了,而他们的思维却还停留在昨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日报旗下“观中国”公众号


来源:中国日报网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