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返乡高峰,农村地区如何健康管理?发热门诊,如何筑牢基层防线?

1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明年3月底,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要达到90%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的建设,是落实预检分诊、开展分级分类救治、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2020年以来,国家卫健委持续指导各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5%。另外,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是52%。目前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省份建设的发热诊室(门诊)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也正在加快建设。

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国家卫健委正在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国家卫健委提出,2023年3月底,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要达到90%。聂春雷表示,实际上,只要地方政府重视,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

返乡潮即将到来,农村地区如何做好重点人群管理?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静静介绍,返乡潮的来临,给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准备。

首先,针对农村地区,比如重点人群较多的情况,目前社区依托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经过近年的建设和磨炼,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了区域内网格全覆盖的规模,在工作磨合中,跟镇乡管理网格实现了对接,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乡村医生、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来。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居民做一些健康咨询,另外家庭医生也可以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及时反馈给社区。

第二点,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因地制宜。比如怀柔区,地域南北狭长,有16个镇乡街道,每个街道、每个地区的工作方法不一样。琉璃庙镇社区居民比较习惯“大喇叭”广播,大喇叭一响,所有居民都能听到。最近,社区就在用大喇叭循环播放关于用药知识,比如哪些药是退热的,哪些能缓解感冒症状,哪些药的成分是一样的。这样,村民第一能听得到,第二能听得懂,第三心里比较踏实,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服务网格中的志愿者和乡村医生,本来就生活在乡里,通过乡里乡亲的关系,一些知识可以口口相传,他们也能够及时为社区收集和反馈居民的需求,也便于社区提前应对和解决。

对于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首先,琉璃庙镇社区是属地统筹管理,建立属地主责的医疗救治小分队,有乡村医生,也有志愿者。第二方面,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实时更新信息。第三方面,是强化服务能力,一方面跟辖区内医联体核心医院的医生建立业务对接,在核心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提升服务水平。另外,家庭医生也会接受市、区级培训,培训后,也会对志愿者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升整个健康管理团队的服务能力,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国家卫健委:社区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群体需要摸清底数

聂春雷介绍,疫情期间,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还有一些其他基础病的患者等,是重点关注人群。为了全面掌握这些人群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已下发通知,并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放化疗,还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进行摸底调查,而且对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

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对现有的个人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体检,还有民政老年人登记系统,以及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必要时还要进行入户调查,摸清这些人群的情况。调查后,要根据这些人群的基础病情况、年龄情况,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分类。即分成三类: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对不同人群分三级提供服务。一些地方通过大数据比对,直接划定重点人群,把这些重点人群推送到社区,再由社区进行摸底调查,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值得各地借鉴。

聂春雷说,目前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想呼吁老年朋友们,能够主动配合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进行登记健康信息,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应签尽签,切实做好相关服务,重点还是保健康、防重症。”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二三级医院可下沉派人支持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更加突出,聚焦到健康管理和日常诊疗上来,也会接诊新冠感染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很好地应对?聂春雷介绍,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基层要当好健康守门人,提升应对能力。为此,各地防控领导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保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同时,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充足到基层,提前做好储备。

短期内面对患者就医需求的增加和职责转变,基层医疗机构可能存在医疗资源和人手不足等问题。对此,聂春雷表示,要切实增加基层人力。“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还可以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他说,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热门诊建设运行情况的指导。要统筹医联体内的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加强指导,还要加强质量控制。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