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舆论为何高度关注天津摆射击摊被判非法持枪案?

2017-01-13 车智良 法制网舆情中心

每一起舆情事件背后都有其深层指向。从2015年开始在网络发酵的四川刘大蔚网购仿真枪被判刑案到近期的赵春华摆射击摊被判刑案,舆论对仿真枪这一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枪支鉴定标准、枪支管理规范、法院量刑标准等专业化议题成为舆论焦点。在这些持续引发热议的专业化议题没有得到妥善回应之前,类似赵春华这样的涉仿真枪案势必会持续引发舆论聚焦。对此类案件而言,解决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是彻底消除舆情的唯一方式。 


 

2016年12月27日,天津市河北区法院一审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天津摆射击摊老太赵春华3年6个月有期徒刑,引发舆论关注。枪支鉴定标准及枪支管理规定再度引发热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梳理此次舆情,分析舆论声音,以供参考。


 


 舆情事件 


1.舆情起始:摆射击摊老太非法持有枪支获刑


2016年12月29日,澎湃新闻网发布一篇题为《天津老太摆射击摊被判非法持有枪支罪 警方鉴定出6支枪支》的报道,再度将舆论目光带入仿真枪。该报道称,现年51岁的赵春华,因摆射击摊时使用的枪形物有6支被鉴定为枪支,于12月27日被天津市河北区法院一审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3年6个月有期徒刑。其女王艳玲表示,赵春华将提出上诉。

赵春华旧照


该报道称,根据2010年公安部印发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对不能发射制式弹药的非制式枪支,当所发射弹丸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时,一律认定为枪支,而近年来这一标准引发较多争议。当天,74家媒体网站转载了该报道,截至1月10日11时许,网易网转载的相关报道获31.4万网民参与讨论,舆情热度不断攀升。


12月30日,澎湃新闻网继续对枪支鉴定标准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报道援引《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一篇题为《枪支认定标准剧变的刑法分析》的论文指出,2007年以来,枪支鉴定临界值大幅度地降低到接近原有标准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一变化是近些年来不少涉枪案件中,当事人坚称是“玩具枪”而司法机关却认定为“枪支”予以刑事追诉的分歧根源。报道称,司法机关对枪支的认定是基于“射击干燥松木板法”,而根据这一方法,认定枪支的临界点是16焦耳/平方厘米。


当天,隶属于搜狐网的微信公众号“聚焦人物”发文称,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因摆气球射击摊被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起诉的14个案例中,9个案例当事人获缓刑,2个被判处管制,北京曾判处3起实刑。

 

2.舆情发酵:官方“非正式回应”未获广泛关注


2017年1月1日,澎湃新闻网再度报道此事,称赵春华已委托“刘大蔚案”代理律师徐昕作为二审代理律师。微信公众号“北京时间”发文聚焦赵春华一家的现状,讲述了其摆摊的经历以及拮据的生活。而《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主要起草人季峻也表示,1.8焦耳/平方厘米的标准是考虑到人体最脆弱的眼睛部位,但在执法和裁决过程中,法院应考量具体情节。


1月2日,微信公众号“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布文章《“老太”摆射击摊为何被判三年半,天津相关人士解读法官的量刑因何而来》,天津法院系统相关人员对赵春华一案的判罚依据、法律适用标准以及舆论关注的法院量刑是否恰当、仿真枪鉴定标准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详细回应。他认为,法官是根据案件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可以说法官在这个案件中对于事实的认定是没有错误的。截至1月10日11时许,该文阅读量达41691次。尽管点击量较高,但未被众多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传播效果有限。


此后几日,陆续有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其中,《成都商报》1月4日刊发的报道《摆摊大妈递交上诉状 一个上诉动机让律师也感到意外——不上诉就要去监狱,预订的咸菜蔬菜就浪费了》引发广泛关注。

 

3.舆情长尾:多名涉案人员被曝光


1月7日,《新京报》刊发长篇报道,称与赵春华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其他12名摊主,摊主们将这一结果归结为“命不好”,因为正好撞上天津市开展的“治枪患”行动。目前,他们都在等待下一步的审理。该报道指出,赵春华6支枪至今不知道具体型号,其一审判决书显示,经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鉴定,赵春华6支枪为能正常发射、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对此,天津市河北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性能和杀伤力也是一个重要鉴定标准”。针对“枪形物制造厂商及网络售卖者会被查吗”的提问,接受采访的警方人士表示,日常缉枪的线索来源,一般是群众举报、日常排查等。



1月9日,《法制晚报》报道称,赵春华代理律师徐昕表示,已向天津市一中院提交了取保候审申请书。而徐昕自12月30日至1月10日,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每日一文,发布案件进展,表达对枪支鉴定标准的意见、提出相关诉求等,引发舆论关注。


1月12日晚,《法制晚报》追踪报道称,12日下午,天津市一中院对赵春华取保候审的申请作出答复:不同意取保候审。赵春华的代理律师徐昕表示,他和斯伟江律师会再次申请取保候审,同时向检察院申请对于赵春华羁押的必要性审查。


截至1月13日12时,相关报道累计达7524篇,相关微博达72861条,微信文章累计449篇。目前,相关讨论仍在继续。

 

4.舆情插曲:多起类案引发舆论关注


随着仿真枪议题升温,相关“插曲”也受到关注。1月3日,澎湃新闻网报道称,河南新县法院两次拍卖25支玩具枪。针对法院是否对这些玩具枪的“枪口比动能”进行过鉴定,法官回应称:“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进行了价格鉴定”。1月5日,新县法院通报,称已从网上撤回部分拍品,经鉴定,送检枪形物枪口比动能均未达到枪支认定标准,并对工作失误向公众表达歉意!


1月4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当日10时50分左右,攀枝花市会展中心发生一起枪击案件。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忠恕持枪闯进会场,对正在开会的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连续射击后逃窜,市委书记张剡、市长李建勤受伤,陈忠恕自杀死亡。


1月4日,被媒体称为“假枪真罪第一案”的当事人王国其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称“这些玩具枪并没有检测标准,枪盒子上也没有标明,最终犯了这些案子的人都是被抓了以后才知道‘犯了事’”,公安部门应从源头抓起,并表示相信赵春华会有好结果。

 

 舆论热议  


1.枪支鉴定标准及枪支管理规定再成焦点


在此类舆情中,我国枪支鉴定标准及枪支管理规定始终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议题。但相比以往,此次舆论观点更加多元,争议也渐趋理性客观。中国刑警学院教授商小平认为,只要标准在实施,就应该遵守,不能因为个案,就鼓励和怂恿对标准的过分炒作;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副主任吕晓森指出,枪支试验结果是和现行认定标准不一致,但哪个更科学需大量的论证和研究。微信公众号“长安剑”发文称,中国严厉的枪支管控法律体系,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时代潮流面前,绝对是社会之福。


一些媒体及专家学者发出了不同声音。微信公众号“晴朗天空”(实名认证为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认为,由于法定标准被压低了约十倍,更多的仿真枪容易被鉴定为法律意义上的“枪支”。《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文章指出,我国目前的枪支认定标准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对枪支管理应严而有格,张弛有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原先的涉非法枪弹标准本来就比较严苛,认定标准大幅降低之后,理应相应调整刑法上的量刑标准。相关讨论都建立在积极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理性争议对舆情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法院量刑是否恰当仍是公众热议话题


对于赵春华及其家属,3年6个月的刑期是意想不到的。网民出于同情心理,对法院判刑不解。赵春华家属委托的二审代理律师徐昕认为,涉案枪形物不是枪支,以真枪对赵春华定罪量刑,违背常理,且赵春华没有犯罪主观故意,远达不到需以刑法惩罚的程度。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指出,司法实务人员在个案判决时,要考虑到判决本身在价值判断上的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新京报》等媒体也认为,法院量刑应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手段、结果。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目前司法机关的一系列举措合法合规。

 

3.呼吁追究生产者、运输者责任声音一直存在


在这起舆情事件中,呼吁追究仿真枪生产者、运输者相关责任的声音始终存在。《新京报》评论追问,“若玩具枪属枪支,那生产者该担何责?”苏北网也提出质疑,“若玩具枪属枪支,那该事件的涉及人员到底有多少?”

 

4.警察是否选择性执法等新议题凸显


随着媒体对赵春华事件的深入挖掘,其他12名摊主因涉仿真枪被抓一事也被曝光,而媒体及当事人将被抓原因归结于“正好撞上‘治枪患’行动”,有网民质疑警方是为完成任务量而突袭检查,而由此引出的警察是否选择性执法等议题也受到关注。如有网民追问,“全国这种射击摊众多,而被抓被曝光的摊主是少数,警方执法标准为何?”此类说法获得较多网民认可,并有扩大趋势。

 

舆情点评

1.舆情回应力求传播最大化


在案件判决结果公布后,天津法院方按照要求公开了判决书,让公众对案件有了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认识,信息公开有助于帮助受众了解真实情况。但面对质疑,天津法院人士通过自媒体回应的方式值得商榷,从内容来看,回应涵盖了法院的判决依据、舆论质疑的要点,有理有据,但总体而言传播效果有限,未受到广泛关注。


面对舆情,涉事政法机关应展现出积极姿态寻求与公众对话,获得舆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在回应方式上可运用官方自媒体或者通过权威媒体发声,促使回应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2.对争议核心引起足够重视


仿真枪案件之所以经历长达两年的讨论,与枪支鉴定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关于枪支鉴定标准的争议在学界一直存在。按照目前的舆情发展趋势,涉仿真枪案已经成为舆情洼地,相关案件一经曝光,就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关注,且讨论议题始终围绕枪支鉴定标准以及控枪政策等。对此情况,政法机关需引起重视,正视案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化解舆情根源。


分析师:车智良

编辑:李佳慧


长按下图关注“法制网舆情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