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朝阳群众”:看北京警方如何塑造“网红”品牌

2017-02-23 王灿 法制网舆情中心


2月13日,一款以“朝阳群众”命名的APP引发大量网民围观,“@平安朝阳”证实,朝阳警方会同相关单位研发了该APP系统。


自2014年“朝阳群众”被广大网民调侃为“世界第五大神秘组织”迅速走红以来,北京警方抓住这一“网红”式的热词,围绕其独特价值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北京警方从打造“内涵”和拓展“外延”双管齐下,将“朝阳群众”塑造成为社会治理、警民融合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作为公众参与群防群治的创新经验扩大传播,其中策略值得总结和借鉴。


 打造“内涵” 


发挥热词正面效应


2013年末,“朝阳群众”在北京警方通报案情中首次亮相。2014年,“朝阳群众”在多起明星吸毒案件中频繁现身。


从此,屡立奇功的“朝阳群众”知名度火速飙升,被公众戏称为继FBI、克格勃、军情六处、摩萨德的“世界第五大神秘组织”。


面对公众的调侃,北京警方采取积极引导措施突出其正面效应。2015年3月31日,“@平安北京”首次在微博中使用“朝阳群众”这一称谓,赞扬其“充满正义感”,并且“嫉恶如仇”,将“朝阳群众”这一神秘的“幕后组织”推上前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此后,北京警方在宣传报道、信息发布中也有意识地使用这一称谓,令以举报违法犯罪线索走红的“朝阳群众”,成为北京志愿者队伍的一张名片。

拟人化塑造形象


为了增强“朝阳群众”的功能性和情感性,2015年8月,北京警方通过“@平安北京”推出民警原创设计的“朝阳群众”卡通形象。


具象化的卡通表现形式呈现出小清新的形象,不少网民表示“没想到‘朝阳群众’这么年轻帅气”,令品牌形象更具视觉冲击、更具亲民属性,有效拉近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之后,官方不断丰富其虚拟化人格,如“朝阳群众”入选2016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法治人物,都是对品牌进行人性层面的塑造。

“朝阳群众”卡通形象


叠加传播保持活力


在品牌传播中,“朝阳群众”绝对算得上是长期热门话题。“朝阳群众”相关新闻不定期曝光于网络之中,以2016年为例,与其有关的新闻报道平均每个月不低于千篇。在自媒体平台,仅新浪微博中,与“朝阳群众”有关的内容就超过1.5亿条,讨论人群涵盖各行各业。


官方也乐于以“朝阳群众”为出口打造新闻,比如“朝阳群众亮相街头,神秘组织首曝光”、“朝阳群众获奖百万”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方式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北京警方主动引导网民进行讨论,统计显示,“@平安北京”在信息发布中共使用“朝阳群众”197次,不可谓不多。


“朝阳群众”这个称谓也在网络传播中日久弥新,在媒介联动中叠加传播效果,不断加深网民的支持和喜爱。


 拓展“外延” 

品牌走向群体化


在“朝阳群众”成为北京市群防群治工作的特色品牌之后,“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等群众组织品牌陆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依靠网络中已赫赫有名的“朝阳群众”的带动效果,这些新名词声名鹊起,并被网民誉为“京城四大神秘组织”。


在构词方面,这些组织名称与“朝阳群众”结构类似,官方还分别为其量身制作了虚拟形象,在内涵方面,这些名称也成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符号。上述因素都容易激发网民的“联想记忆”,与“朝阳群众”获取捆绑营销的效果。


“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


丰富文化载体


围绕“朝阳群众”这一中心,一系列文艺作品通过不同载体宣传价值内涵。


2017年3月,由北京市朝阳区妇联、朝阳区文委出品的“朝阳群众”话剧《最美家庭》将在京演出,该剧注重展现“家庭、家教、家风”的主题。


2016年10月,一首来自“朝阳群众”的“反诈骗神曲”在网络走红,歌曲以MV形式唱出各种电话和网络诈骗场景,颇具警示意义。


2015年12月,电影《王牌碟中谍之朝阳群众》杀青,该电影以治安志愿者为背景表现了这一“特殊群体”。

嵌入“互联网+”


北京警方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朝阳群众”这一概念转化应用,探索实现智慧综合治理的新路径。


2017年2月13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布消息表示,将推出一款“朝阳群众”的APP上线测试,其运用“互联网+”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警情举报方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准确地把重要信息传递给警方。


可以说,这一APP是警民合作更加深入的有益尝试,不但可以促进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还承担了警民互动功能,有助于拉近警民关系。


 启示与思考 

1. 准确定位 提炼核心价值


目前,“朝阳群众”已成为北京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创新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这也是官方在品牌构建与运营过程中坚持的核心价值。


无论是打造拟人形象,还是推出APP,北京警方坚持的定位和基调都始终如一。尤其是“朝阳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品牌个性,其流露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气质、“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等,都是当下一股难能可贵的正能量潮流,在感动公众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的信任度、依赖度。

2. 因势利导 提升传播效果


虽然“朝阳群众”一词的走红源自网民的调侃,其实在不少舆情事件中也有类似的热点因素存在,多数情况下被政法机关所忽视。


但是北京警方却善于从舆论中提取积极因子,转化思维,巧妙发力,利用网络热词的强大传播效果,将其正面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利用热词传播已产生的累积效果,调动社会共鸣情感,加深舆论印象,节约宣传成本;另一方面,官方后续不断注入类似内容,强化“朝阳群众”内涵,让其具有连续性、重复性和广泛性,较好保持了品牌的话题热度和生命力。

3. 整合传播 实现形象优化


在“朝阳群众”品牌传播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北京警方逐渐整合的过程。从北京警方将概念正式推出,到在信息发布中频繁使用,再到以其为出口的新闻宣传,都是在整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开展品牌传播。


在内容载体方面,虚拟形象、APP等推出更贴近时代方向、公众喜好,将“朝阳群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打造,以有效、连贯的方式传达清晰、明确并且是一致性的信息,有助于实现品牌形象优化和价值提升。


分析师:王灿

编辑:李佳慧 李思明


法制网舆情中心

法治舆情服务权威品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