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引发舆论点赞热潮

2017-05-25 车智良 法制网舆情中心

舆情综述


5月17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意见》主要分为总体要求、职责任务、组织领导三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职责任务包括建立普法责任制、明确普法内容等七项内容。《意见》明确,国家机关须充分利用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制定过程、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并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以案释法制度


5月24日,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普法”消息,近日,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张军同志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对“为什么要制定出台《意见》”“国家机关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主要职责任务是什么”等舆论关切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梳理发现,在《意见》全文中,普法、法律、法治、国家机关、行政机关、责任制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如图1)。舆论对“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普法”这一职责任务的关注度最高,同时,“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以案释法执法制度”、“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并重”等议题也引发较多关注(如图2)。


(图1)

(图2)


截至5月24日10时,相关新闻报道累计达1100余篇,微博信息3375条,微信文章709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均刊(播)发了相关报道;“@司法部”、“@中国普法”发布的相关微博引发较高关注;“@南京普法”发起的新浪微博话题“#谁执法谁普法#”,阅读量达18.7万;微信公众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法制网”等均发布了相关文章。


媒体观察


截至5月24日10时,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共收录与《意见》相关的评论文章16篇,媒体评论重点聚焦推行普法责任制的积极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01


三大意义: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用有责任的普法提升守法自觉


《人民日报》:落实好普法责任制,让普法和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具体实践携手共进,不仅能把普法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还有助于形成司法过程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当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照进现实,成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会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跟随着每一个公民。


👍普法责任制推进普法向纵深发展


《光明日报》:普法责任主体不明确一直是多年来困扰普法推进的一个难题。此次《意见》的出台,明确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这对于推进国家机关普法工作向纵深开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谁执法谁普法”实现普法工作新格局


《法制日报》:各级国家机关要充分认识普法责任制在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并重,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南方网“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有助于构建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联动、大普法”工作新格局。各部门把落实普法责任作为一项基本职能工作,将普法宣传教育与开展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普法质量和效率或许才能真正地得到“双提升”。


02


 五项建议:提升普法质量和效率


🕐配套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长江网:“谁执法谁普法”只是理念和原则,还需要配套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因此,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就是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以此进一步明确部门和行业普法的责任主体、主要内容、工作标准以及时限要求等。


《人民法院报》要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运行机制,注重量化指标、优化程序、减负增效,实现普法责任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切实提高各单位对普法责任的重视程度。


🕑执法者守法是最好的普法


《南方都市报》:还普法一个本来面目,首先需要强调和重申的就是,执法者守法是最好的普法这一常识。事实上国家在制度层面对权力自我普法并非没有具体安排,让执法者守法更有效的方式,在于让权力者也在法庭上实战参与诉讼,在“法律进机关”的同时,也要让机关上法庭,这也是高层反复强调和制度倒逼行政官员出庭应诉的背景所在。


🕒以案释法应成为普法常态


《燕赵都市报》做好以案释法工作,就要求法官、检察官等要把每一个司法执法案例作为普法的鲜活教材。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视频直播、邀请现场旁听、就地办案、巡回审判等工作,让群众通过旁听案件审理、听证,了解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要通过裁判文书上网和典型案例宣传等工作,让群众对裁判结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将以案释法工作贯穿于办案始终,群众才会逐步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增进对裁判的认同,加强对自身行为法律责任的认知,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的作用


《南方法治报》: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在落实执法普法责任制中的作用,除了电视广播、报刊、新闻出版等部门外,可提倡各地建设“一中心三平台”以案释法模式。一中心即法治教育片制作中心,三平台即法治宣传车播放平台、普法专栏播放平台、普法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播放平台。


法制网: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如今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空前增多、接受信息的形式日益丰富,这也给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如何畅通民意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增强普法工作的传播力,采取大众易于接受并且能够读懂的形式,使群众能够充分参与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围绕中心释难点


法制网:做好普法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尤其在关乎公众利益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等社会热点难点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此次《意见》的出台,就是补齐以往法治宣传工作中的短板,围绕中心释难点,是对宣传缺漏的纠偏


网民观点



分析师点评


在2016年发布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要“健全普法责任制”,此次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是对“七五”普法规划提出了更为详实的方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在全民普法工作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对促进我国“七五”普法纵深推进有着重大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一五”普法正式展开,到2016年“七五普法”拉开帷幕,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近年来随着“四川少年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河南籍大学生猎燕隼获刑10年”、“河南农民采‘野草’获刑”、“深圳男子卖珍稀鹦鹉被判5年”等一系列争议案件引发全民热议,呼吁国家机关继续加大普法力度的声音愈发高涨。在这些争议案件中,公众因对一些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常常以情理为主发表观点,一些声音甚至干扰审判机关的司法独立,严重损害政法机关的公信力。此次《意见》提出“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以案释法制度”等职责任务,都旨在通过“个案”或“系列案”引发舆论广泛讨论的契机,有针对性加强普法,以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


总体来看,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既能最大程度上扩大普法主体,又能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法治宣传整体效果。对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来说,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按照要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健全完善普法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同时对责任不落实、普法工作目标未完成的部门予以通报,以充分发挥自身普法工作的指导检查作用。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独家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分析师:车智良

编辑:李佳慧 牛佳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