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假期六大舆情预警

2018-02-14 车智良 法制网舆情中心

放假啦

2018年春节是党的十九大后首个新春佳节。春节临近,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做好节日期间各项工作,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


对于政法机关而言,节日期间还将面临着各类突发舆情考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舆情预警研判,在危机爆发前及时处置,才是避免舆情的最佳方式。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根据以往发生在春节期间的重大舆情事件,总结出需重点预警的几类舆情事件,希望各级政法机关提前预警、查缺补漏,以降低舆情风险。

01

警惕四类突发案事件诱发舆情


重大交通事故。春节假期及春运期间,出行人数激增,道路交通安全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例如, 2月5日,云南昆楚高速公路碧鸡关路段发生53辆车连撞的交通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另据公安部交管局通报,2016年春节期间,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18起。对于交管部门而言,交通事故的多发性和处置都潜存着舆情危机,相关部门除了妥善处置之外,还需在事故通报环节中体现对伤亡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切忌言行不当触发负面舆情。此外,近期我国游客因天气原因滞留国外机场并引发冲突的事情屡次发生,也给我国相关执法部门提了醒,针对恶劣天气、旅客滞留等突发情况,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处理。


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事故。春节期间,居民用火用电、燃放烟花爆竹等导致消防安全隐患增多;大型群众性活动频繁,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易发生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公共安全压力倍增。例如2017年2月,浙江天台县赤城街道春晓花园发生大火,造成18人死亡18人受伤;江西省南昌某KTV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13人受伤。尽管消防部门称我国春节假期消防事故近年来发生率持续走低,但风险仍存。


恶性伤害案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根据往年的舆情事件可以看出,春节期间发生的伤人杀人等恶性案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如2017年春节前后,先后发生广西陆川法官傅明生遭报复杀害、湖北武昌面馆砍人等事件,曾引发舆论极大震动。在此类事件中,公安机关处置稍有不当,极有可能使自身在公众心理遭受冲击的情况下成为舆论迁怒对象。


辱警袭警事件。近期,河南、山东、湖南等地相继发生一线公安民警、辅警正常执法执勤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和辱骂殴打事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暴力袭警、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严肃追究袭警辱警人员的法律责任。而在2017年春节期间,曾出现黑龙江执勤牺牲民警被网民辱骂相关舆情事件。可知,节日期间,一线公安干警不但执法任务重,还面临冲突多发的处境。这提示公安机关,需合理安排好警力配备,保障执法全过程合法化,同时果断亮剑处置暴力抗法、袭警等行为,引导舆论自觉维护执法权威。


02

警惕政法干警个人行为诱发舆情

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公职人员吃请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但相关舆情仍不时爆发,由此带来的醉酒惹事、交通违规、干群冲突等问题也是舆情引爆点。春节期间,应酬聚会活动多,作为公职人员的政法干警需时刻注意言行,避免因个人不当行为诱发舆情;同时,政法机关需开展廉洁警示教育,提醒政法干警遵纪守规。此外,各级政府和纪委春节前后也会通报违反党纪国法的公职人员,包括政法干警。一般而言,通报类信息引发网民大范围讨论的可能性不高,但如被通报人员级别高、违纪违法事实严重,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热点。


03

警惕旅游类舆情波及政法机关

2017年春节期间,黑龙江游客在云南丽江旅游期间被打事件在各大媒体以及社交圈内刷屏,作为处置机关的丽江警方因回应内容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备受质疑;2018年1月,东北雪乡“宰客”“打人”等事件再度引发舆论关注旅游乱象,相关政法机关被动介入案件处置,后续结果引发舆论期待。春节假期,外出旅游的居民增多,因纠纷发生伤害事件的可能性升高,政法机关面临着实情处置和舆情引导的双重压力。云南、广西等部分旅游业发达的省份设立的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还需充分发挥效力。在舆情引导中,政法机关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处置,评估伤情鉴定结果、公布调查结果、处罚决定等工作均有可能诱发舆情。同时针对此类舆情多发源于自媒体平台的情况,还需加强对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测,以便能在舆情初现之时予以处置。


04

专项行动中可能触发的风险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随后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履行好牵头责任,统筹各部门协力推进工作。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坚决打赢这场为期三年的攻坚仗。“两高两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积极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为保障该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的首个春节取得成效,各级政法机关已经展开部署和行动。但“扫黑除恶”斗争复杂,诱发舆情的可能性较高。此外,公安部日前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打击整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春节期间“扫黑除恶”、打击赌博犯罪等行动仍将大力推进,政法机关需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舆情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加强执法者的风险意识和预警能力,为专项斗争的开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05

正面宣传需警惕误入雷区

春节期间,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坚守在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岗位,是正面宣传的良机,但参照以往节假日宣传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宣传报道采用一味卖惨、卖萌等不恰当的表现方式,容易被舆论质疑是刻意博取同情。对此,提前做好议题设置和宣传策划,最大限度规避不当宣传,有助于刻画出政法干警的勤勉形象,收到正面宣传的实效。此外,宣传还需评估合理性,预判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06

群体聚集引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

与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相比,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虽发生频率低很多,但因具备突然爆发、难以预测、后果严重、需紧急处理等特性,往往令政法机关措手不及。春节期间,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派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但各类社会因素纷繁复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较多,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维权事件,在春节假期容易经由热议演变为实际行动,返乡民工针对讨薪、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也可能诱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于此类舆情事件,政法机关需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做到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坚持“准确、主动、及时、公开”原则,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正确引导舆论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分析师:车智良

编辑:彭晓月 牛佳宇


公众号:法制网舆情中心

ID:fzwyqzx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