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交纵火再现宁夏:“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亟需落实

2016-01-08 付萌 实习生罗佳 法制网舆情中心





面对公交纵火,舆论已达成共识: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确实不值得社会大众同情。但每一起公交纵火案发生后,媒体对事发节点的详细梳理无不反映出部分政府部门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麻木、失察。

2015年11月18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创新社会治理》一文中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这一提法广受赞誉,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机制仍有待完善。

公交纵火屡屡发生着实应当引起政府各部门对这类人的重视,把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做在前面,做得精细!


2013年6月7日18时22分,陈水总福建厦门一辆BRT快1线公交车内纵火,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陈水总被当场烧死,其遗书证实是为泄愤纵火。


2014年5月12日余跃海四川宜宾一辆14路公交车上纵火,纵火者余跃海身亡,77人受伤


2014年7日5日17时许,包来旭浙江杭州一辆7路公交车内纵火,事故造成3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15人


2014年7月15日欧长生广州市海珠区一辆301公交车上点燃自制爆炸物并逃离,随之而来的爆炸造成2人死亡、35人受伤


舆情回顾:公交纵火再现“宁夏版”震惊全国

1月5日7时3分,银川市公交公司301路由贺兰天骏花园开往银川火车站的公交车行驶到109国道金盛国际家居广场门口,突然发生火灾,伤亡严重。9时许,银川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通报事故情况。12时许,贺兰县人民政府在事故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伤亡情况(共计14人死亡),并启动应急预案,对受伤人员救治、善后处理、社会稳定、排查预防、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进行说明。
12时14分,“@央视新闻”确认宁夏公安厅指挥部发出协查通报,马永平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展开抓捕工作。15时许,银川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1·5”公交车着火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17人(此前通报为14人)。16时23分,银川市警方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马永平抓获,事故被公安机关初步定性为犯罪案件。


事件发展走势

媒体讨论热烈落脚“公共安全”

1月5日9时许,央广网、中国青年网、宁夏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纷纷援引银川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信息,第一时间以快讯的形式报道了宁夏公交起火事件。这起纵火案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短时间内被多次转发,大火熊熊燃烧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
12时许,“@央视新闻”援引宁夏警方协查通报,曝光嫌疑人马永平有重大作案嫌疑后,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媒体转载了这一消息,舆论焦点立即转移到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作案动机上,马永平微信朋友圈、个人信息立即被扒出。同时段,随着贺兰县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伤亡人员名单、应急预案等事件进展也获得部分关注,公交车窗逃生和自救相关知识在相关报道中得以大量普及。
16时许,犯罪嫌疑人落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后,抓捕过程又引发舆情热潮。与此同时,作案动机和原因成为各大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马永平因承建贺兰县洪广镇移民安置区工程,与分包商发生债务纠纷,产生不满,采取极端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
1月5日晚间到7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对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及进展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发布大量评论,主要观点包括斥责犯罪嫌疑人的纵火行为、反思公共安全漏洞、呼吁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新京报》评论称“公交纵火这种挑战人类底线的恶行,当不吝最强烈的谴责,任何理由都不值得同情”。《环球时报》则以《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方可减少公交纵火惨案》为题发表评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恶性犯罪事件,就必须“健全社会矛盾的调解机制、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去消解社会矛盾,使可能实施极端暴力犯罪的人失去犯罪动机。”
1月7日,随着宁夏公交纵火案17名遇难者身份确定,相关消息也成为报道重点。截至1月7日,百度搜索相关新闻报道达4040篇。舆情处于高热状态。

分阶段讨论主要话题

微博场活跃 谴责系主流

宁夏公交纵火案在微博上引发了网民热议。在1月5日7时10分左右,就已有网民进行爆料,随着官方微博的证实,相关信息逐渐频密,现场熊熊大火的视频大范围传播。在嫌犯落网后,评论声骤增。截至1月7日,新浪微博话题“#宁夏公交起火#”阅读量达1.9亿,讨论数达9万条。
下图是网民对事件的评论关键词,可以看到“老百姓”、“谴责”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多数网民斥责犯罪嫌疑人的纵火行为,认为伤害无辜人群的行为不可原谅,呼吁严厉打击制裁纵火者;部分网民对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表示担忧;少数网民认为是矛盾化解机制不健全“逼他们走上绝路”。舆情态势整体平稳。

官方应急处置及时得当
应对
纵观此事,官方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对事件话题议程具有引导作用。在事件还未出现大面积传播时,政府就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事件的第一次通报。随后,政府通过微博和新闻发布会每隔几个小时就向公众和媒体发布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这些官方信息压缩了谣言生存的空间。
此外,当地警方火速破案、抓捕行动及时得当,对平息民众情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如果要向公众释疑,相关信息的披露还需更充分一些,网上已经出现马永平遗书这类真伪难辨的信息,仍然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权威的信息披露才能缓释公众焦虑,澄清传言。

警惕目前,舆情仍在发酵,相关部门不能放松警惕,应继续对事件进行议题设置,谨防媒体对马永平不幸过往刻意渲染,对马永平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寄予同情,误导公众。此外,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容易造成公众的恐慌心理,政府需要加强善后工作,全力抢救伤者,安抚家属,用实际行动给予公众安全感,重构社会信任框架。
总结

纵观近几年的公交车纵火案不难发现,纵火者多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活中的挫折和窘迫加剧了原本就不健康的极端心理,催生了一系列报复社会的举动。因此,完善社会矛盾,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协调和保护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才能标本兼治,消除不稳定社会因素,从根源上减少恶性报复社会案件的发生。
作者:付萌、罗佳(实习生)编辑:李佳慧、钟杏梅

长按下图订阅“法制网舆情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