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沅陵文艺】华芳睿|近水远山正蓬勃

沅陵县文联 沅陵文艺
2025-01-04

以一种新的姿势迎接春天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我们又将站在新年的起点,以一种新的姿势迎接又一个春天。2016年8月,我奉调从辰溪县政府来到沅陵县政府工作,不知不觉到现在已是第十个年头了。风扶回首来时路,五溪汇沅正凝眸。这每一次凝眸,都是与山、与水、与人、与事、与前路、与时代最美的相遇。
▲ 虎溪书院  摄影/刘科
一县好雨浥轻尘时,我与虎溪书院的春天相遇。很多次,站在虎溪书院蓊郁如盖的香樟树下,睹“酉水引于西而右旋,沅水襟于前而左抱”,水复叠着水,浪簇拥着浪,河边岸柳吐出青翠的嫩叶,一群鸥鹭在汀渚湿湿地飞来飞去。立于好景楼上,凝望着县委、县政府新近复建的虎溪书院,亭台楼阁,循山就势,端居在大唐龙兴讲寺之上,远观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近视门庭壮阔,美轮美奂。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某种无言的磅礴之中,似乎在一江烟雨里,看到明正德五年(1510年)的那个初春,年近不惑之年的王阳明先生,怀揣一襟的霞光来到虎溪山,“寓凭虚楼弥月”,始揭“致良知”之说。彼时,“千余人切磋正学,剖剥群淆”,为沅陵、湘西、湖湘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心学”思想弥洒了“我心光明”的圣哲之光。此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为老百姓服务的基层公务员,我不由想到,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自己该如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王阳明的“心学”之体,以达共产党人“心学”之用?俗话说得好:“欲事立,须是心立”,“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共产党人当不断建立起坚韧强大的“心学”,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守初心使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凭“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藉“知行合一”,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致良知”,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发现良知、实践良知,彰显人性本来的光辉,且日益精进,涵养官德,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使之成为一个光明高尚的人,一个心怀国家和大众的人,一个有良知、有定力、有力量的行动者。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在烟霞里步步为营,在春风里稳步推进,望浮云以涤尘埃,观沧海以阔胸臆。
▲ 圣人山  摄影/刘科
满架蔷薇一院香时,我与圣人山夏日的行吟相遇。因为圣人山风电项目建设的缘故,我多次来到圣人山,凝望它的巍峨耸立与雄姿勃发。一座山,为何会冠以“圣人”之名?“圣人”,又究竟是谁?时间久了,慢慢的,便终于知晓,“圣人山”之名,原来与大禹治水息息相关。圣人山主峰曰天平峰,取“与天齐平”之意,峰顶建有天平寺,离天平寺下不远处曾有禹王碑,为禹纪事之碑……如此看来,圣人山与大禹治水、开疆拓土、划定九州、会盟涂山、铸造九鼎等,莫不息息相关。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称道大禹:“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其品德和行为堪称百官的楷模。凝望、凝思至此,我不禁又一次想到,“水道如国道”,“治水如治国”。大禹历经千难百险的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依循水流动的客观规律,给水以出路,“疏堵结合”,因势利导,因势而治。这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其治水的思维和理念,依然能够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治水,不能只是治水,更是治心。治心如治水,心顺则意盛,意盛则力聚,力聚则国强。正因着顺民意、聚民力、赢民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会波澜壮阔、灿若银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时时以事业为重、苍生为念,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方能战胜困难,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在圣人山,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微不足道,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博大与无限可能。
▲ 中华书山  摄影/刘科
层林尽染晚来秋时,我与峨然而云举的的中华书山相遇。眼前,这座名叫二酉的山,隐逸在武陵与雪峰山脉的深处,山脚下,酉溪从西南向东北清泠泠蜿蜒而来,八百里酉水则白浪翻腾,一路向东而去,两水彼此澄鲜交汇。然而,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名叫伏胜的朝廷博士官,越过肃杀的生死之路,将乃凌大壑的竹简,一卷一卷藏于二酉的石洞,使得中华文明因此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至于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那样出现不可逆转的断代。历史,为劫后余生的书简早早准备了一座名叫二酉的山,而二酉山,为最后的文明薪火准备了一个显赫的石洞,就这样,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山因书名,书因山存。一脉胜地,一处藏书,二酉山与二酉洞成为天下圣迹,令无数读书人毕生向往。癸卯季秋,潜隐多年的二酉山,迎来了“中华书山”的开山大典,盛大而空前。款款而来的时间与空间,文明与历史,与中华书山共赴一场美轮美奂的千年之约。人们从五湖四海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寻中华文脉的薪火,溯华夏文明的荣光,开蒙启智以求教化、勤学笃行经纬天下,朝圣祈福以展乾坤。书山有路,莫问来处,山峦的起伏见证了华夏的纹路;清风作伴,皓月如初,穿越五千年触摸着岁月脚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情演绎,深入挖掘与传递来自历史深处的铿锵之音,立标打样出冠绝天下的“中华书山”文化新IP。每个人杖藜行歌,不问来处,却都在中华书山的山水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诗意注解,寻觅到了馥郁书香的人生归途。山川湖海之间,孕育着华夏民族文明演进的痕迹,典籍记载深处,是古代先贤上下求索、笃行致远的足迹。如此藏书,如此文脉,如此赓续,如此传承,云起风泱,莫不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我在想,中华书山作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胜地、中华文化高原之上的高地、中华文化朝圣祈福的福地,我们必得千方百计从历史的、文化的、时间的多个维度,悉心呵护经营好这个超越时空的文化新IP:建好中华书山藏书馆、成立中华书山研究会、修建中华书山风雨桥,藉以“中华书山高峰论坛”、“中华书山大讲堂”、“我的中华书山行”大思政课等高端文化与研学活动,加速生成“书山有礼、书山有路、书山有味、书山有德、书山有才、书山有梦、书山有缘、书山有福”“八有”中华书山文化品牌。每一位中华儿女人人都有一个中华文化梦,而中华文化梦里必会有一个中华书山梦。翰墨丹青,流光溢彩,恰似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秋。
▲ 京昆古驿道考察现场  摄影/刘科
黎明雪落烟村外时,我与京昆古驿道的驿路烟尘相遇。京昆古驿大道上,那些背负使命的奔跑者、云山万里的远谪人、货殖熙攘的商贾人家,都被裹挟在马不停蹄的氤氲烟尘里。一条条苍茫闻驿鼓的古道,一个个灯昏人独寝的驿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脉书山,氤氲灵魂;一条驿道,汇聚古今。在这条水陆纵横、延续千年的道路上,五万峰青山,三千里水路,几许薄雪,美得令人心痛,恰如沈从文先生当年船过柳林汊时,“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看一年也不会讨厌。”林徽因赏赞“沅陵的城市,沅陵的风景,沅陵的人物,在我们心里是一片很完整的记忆。”冬日,虽无斑斓缤纷的秋色,然而,我依旧看到“五溪归沅”的沅江水放缓流速,从从容容环城而过,让人心头波光潋滟,眼前落英缤纷。此时,一生追求“美政”的屈原吟九歌、发天问、上下求索而来,王昌龄怀揣“一片冰心在玉壶”而来,刘禹锡吟唱着“竞渡曲”而来,王阳明杖藜虎溪“致良知”而来,薛瑄“五溪烟水下三湘”而来,杨慎在此“一枕乡思梦未残”,林则徐感叹“一县好山留客住”,当然,免不了,也有伏波将军马援清浪滩头的“马革裹尸”而去……冬日的火塘边,中华书山下“教授村”里的孩子们正书山有路、学海泛舟;“天下辰龙第一关”的烽火硝烟已化身为中国最美茶园,一枕暗香听橹声,寻梦无痕到碣滩;再过几个月,端阳日,沅陵儿女“咬一口辣椒热一身汗,喝一碗烧酒赛一回船”;林籁泉韵借母溪,处处散发出净士栖居的生态王国之美;学有所成的沅陵游子,正回乡投资建设美丽沅陵……全县上下,正以“书通二酉”的智慧才华、“夸父追日”的坚定意志、屈原“涉江”的家国情怀、“马革裹尸”的壮士气概、“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崇高信念,用心、用力、用情,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独具沅陵韵味的山水长卷,续写出沅陵“繁盛三千年不衰”的时代传奇。
▲ 沅陵县城  摄影/刘科
三餐四季,灯火可亲,纵有如歌的话语漫进心头,又怎比心中十年来无言的凝眸?一条路,总是渴望着与另一条路相通;一朵浪花,总是渴望与另一朵浪花相遇。当新春的熹微曙光,笼罩大地时,站在春之声的节点上,向前是浩瀚的未来,回头是过往的历史,但没有什么比此刻更加珍贵。走过春夏秋冬,越过风雨阴晴,我深深的知道,每一次选择的困顿迷惑,都是通向下一场毅然决然的砥砺前行。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保持向前、向上、向真、向善的脚步,勇于守正创新又脚踏实地,满怀热情又心怀敬畏,时代的曼妙美好一定会穿越时间的河流盈于眼前、达于脚下。纵然风雨交加,水深山高,我与我的同仁们,与全县父老乡亲,都将沅酉当歌,风雨兼程,正道直行!
▲ 远眺沅陵县城  摄影/刘科
帆挂长风,积水乃宽。2025,让我们同行,愿我们始终在一起:朝朝暮暮,岁岁福安,多喜悦,多收获;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主办单位           

沅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ND

编辑 | 赵明进
一审 | 戴小雨二审 | 秦   薇三审 | 戴春智

投稿 / 联系
yuanlingwenyi@163.com1354868023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沅陵文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