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英国首相竟然会说“很多人将失去至亲”

糖总总 糖总总 2020-03-14


文 | 糖总总 weibo@糖总总




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一些让人乍一听很难接受的话,引起了包括英国媒体包括国内社交媒体上的阵阵冷嘲热讽。



他的话比如:


1. 这是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2. 这比流感更严重,我们中将有更多人失去他们所爱之人;


3. 未来几个月 COVID-19 将会在英国整个国家传播;


4. 我们已经无法有效遏制病毒传播,只能尽可能减缓传播过程,以减轻给国家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疫情最危险的时刻将在几周后。


英国媒体随后的反应:



英国政府近期的三场发布会我全程都有看,这场也刚刚看完。


其实,在发布会现场的英国媒体已经炸了,提出了不少很严肃也很让人直觉上就纳闷的问题。


很多集中在目前英国政府的举措上:


1. 英国政府现在的措施真的足够吗?比如现在为什么还不关学校?为什么还不禁止大型集会?


2. 英国机场为什么没有各种防疫检测措施?


首相鲍里斯和两位同出席的首席医疗官、首席科学家,已经是英国在抗疫这件事上的顶级大脑,他们回复很统一:


不做,因为没用。


不做,不代表未来不做。


未来可能会有强制措施,但需要谨慎有效地适合的时机来启动。


英媒昨已给出这样的解读:


#英国政府有意想让所有人感染新冠肺炎…… 

#英国放弃遏制新冠病毒,转向延缓疫情发展到最糟糕的局面


我看国内社交媒体上评价仍在参加各种大型户外活动的英国人,也表示各种觉得人家脑子不好。


可英国是放弃了吗?


其实我最近没准备发言,因为看多了一手信息,也不能发表一手信息,难受。


所以,至少可以好好读书自我隔离不添麻烦,度过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就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但是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发言,有点不吐不快。


简单来说我的观点是:


千万不要脱离社会语境(context)来理解一些话。


脱离语境地去看待别人的发言和举措,很容易造成不少不必要的误解。


这其实已经成了当今互联网世界舆论分歧的根源 —— 大家吵架的基本前提,根本都是不一样的。


回到如何理解英国目前的举措和措施,至少有三点是需要理解的前提:


1. 我们是大政府,欧美是小政府。我们国家不全力动员的政治成本高,英国则是反过来,全力动员的成本更高,尤其和平时期。


所以,任何影响到民众自由生活的方案都容易被置疑,没办法做到彻底隔离。


而且,英国最新的经济数据很糟糕,已经将 2020 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 1% 以下。


无论哪国政府,都需要同时考虑疫情可能带来的次生问题,特别是经济层面的影响


如果你再仔细看看国内,就能发现近期关于呼唤复工的企业家的话,很有内涵。今天携程梁建章发了一篇文章,大家感兴趣去搜搜看。


2. 英国的两位首席科学家和他们的团队,是非常理解英国的国民性的,他们不是不隔离,是在看最合适的机会:


“因为大家很可能会很快进入疲劳甚至孤独、抑郁的状态,没办法应对我们测算的传染高峰阶段。“


这句话,来自“英国钟南山”之称的首席医疗官 Chris Whitty ,他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到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我后来去搜了一下他的履历,还挺传奇的一个人,单看发言就非常 intelligent。


如果你仔细听两位科学家在现场的分析,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概率(probabilty)和科学证据(scientific evidence)。


所以你会听到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关于解释学校、大型集会、机场检疫、口罩和洗手的相应的效果,和我们这里的看法真的不一样,因为他们是基于当下英国各方面情况综合测算的结果。



比如他们认为,对于英国的情况而言,如果现在关闭学校,会加重父母和老年人照顾孩子的负担,而且很多英国年轻人可能反而出去party,增加流动性。


他们很多决定都是测算各种模型和概率,做完数学题之后给出的答案,特别是首席科学家说到一句:


“我们要做系统性地举措,而不是应激性的东一榔头西一棒。”


英国人真的非常理性,理性到你觉得冷血,仔细听才能感觉到里面的热。


按照张文宏医生说的,我们相信戴口罩可以,别人相信不戴口罩,我们要看看别人到底效果怎么样才知道自己口罩什么时候能摘下来啊。


我们也不用太替欧美操心,大家都在做自己认为概率最大的事情。这个时候反而更要互相理解,彼此尊重。


3. 所以,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英国是放弃遏制新冠病毒了吗?


我看完了发布会,觉得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啊。


要看出处,要看社会语境。


Chris Whitty 明确提到,原话是:


“到了第二阶段“延缓”,第一阶段的“遏制”也是并行的。”


我了解到几所有确诊患者的学校,已经给学生发了很详细的指导通知。


我没有觉得他们放弃了什么,反而是非常小心细致地在提醒大家注意,同时很保护患者的隐私。


当然我也理解,媒体上的恐慌情绪自然会放大很多词汇本身的意思。


一切都像我们两个月前的重演。


如果你也把新闻发布会认真听一遍,就不会轻易乐观或者悲观,只是会很理性地想下一步究竟要怎么办。


所以,再回到首相那句不近人情的话,为什么他竟然明说“很多人将失去至亲”?


这句话看起来特别冷酷无脑,我个人反而觉得是故意在引起重视的一招。


鲍里斯曾经当过记者,之前很多次和记者周旋的场面真是游刃有余。


我觉得他是把这句狠话放给媒体,用好媒体的杠杆效应,让英国人真的注意起来。


全球疫情恶化的情况下,政府的每一个决策背后的考虑都是高度复杂的,都需要见招拆招。


现在当全球都一片慌乱的时候,选择不做一些事情,才更难。


而我们,也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所以首相说的那句话,没错。


听进去的人,才会认真保护自己和家人,保护自己的同胞。



最后还希望说一句哦,希望大家不要污名化国外回来的同学,这个趋势这周在社交媒体上很明显了,就像两个月前,武汉和湖北被贴上的标签一样。


我们的一句评论看起来没什么,几亿人在网上每个人一句,就可能毁掉一个人。而每个人都可能有害怕、犯错的时候,都会非理性。


我们越包容,就越能得到更透明的配合,越能解决问题。


两个月前国内缺物资的时候,是全球华人把自己所在地的物资都抢空了往回寄。


现在,无论大家有怎样的选择,希望我们都能跟他们说一句,欢迎回家。



微信公众号糖总总(ID:clairetangmedia)的读者都会记得听到重要的观点都去查一下出处。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低调点击一下「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