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印度内讧!最重要国宝惨遭……

2017-10-20 暴财经 干部早读


作者 | 暴哥

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baoge-cj


最能够代表印度是什么?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泰姬陵。作为印度国宝,泰姬陵的声誉应该是全球最高的,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在外人看来印度绝对的国宝级的建筑,最近却在印度引起了巨大争议。


根据印度媒体17日报道,印度北方邦人民党立法委员桑吉特·索姆日前在一场集会上对泰姬陵在印度历史上的地位提出质疑,表示政府应该擦去这处“污点”。


以吉特·索姆为代表的北方邦不单单是言语上对泰姬陵展开攻击,而且实际上采取了行动。在9月27日面世的《北方邦旅游-无限可能》旅游手册中,这份32页得到旅游推荐书,已经抹掉了泰姬陵的相关内容。


当时印度全主流媒体纷纷惊呼:泰姬陵被抹杀!



印度北方邦人民党立法委员桑吉特·索姆之所以说泰姬陵是污点其实也是对9月27日的旅游手册中抹除泰姬陵一定程度上做出解释。


那么吉特·索姆有什么依据说泰姬陵是“污点”呢?他也做出了回应:


据《印度快报》17日报道称,针对北方邦政府旅游部门近日将泰姬陵“踢出”他们制作的旅游手册的举动,索姆在一场集会上对民众表示,“把泰姬陵移出历史古迹名单让很多人很心痛。什么历史?哪部分历史?建造泰姬陵的君主囚禁了他的父亲,针对北方邦还有全印度的印度教徒,如果这些人在历史上还有地位的话,那是多么的不幸……我保证,这些历史会被改写。”


很明显,这个吉特·索姆所说的话凸显了印度目前存在的宗教矛盾。吉特·索姆是占印度绝大多的印度教教徒中的一员,而泰姬陵从起源来看,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第五任皇帝,沙贾汗所修建。


值得指出的是,在吉特·索姆的言论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不知道他是不知道,还是有意为之。吉特·索姆说泰姬陵的君主囚禁了自己的父亲,但其实真相是泰姬陵的修建者——沙贾汗自己在四个儿子争夺皇位大打出手时被最终的获胜者,沙贾汗一直不看好的奥朗则布所囚禁。


当然,可以预见,在印度中心目中,尤其是印度穆斯林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泰姬陵被这么污蔑,势必会引发一场口水战。至于后续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且在观察。


1


不过,从泰姬陵污名化事件的爆发会给我们一个思考,那就是在不少人分析印度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时,宗教冲突似乎被广泛忽略了。


布热津斯基、塞缪尔·亨廷顿、基辛格等著名的全球战略专家在其著作中都曾经提及,未来全球局势的走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会受到宗教冲突的影响。中东火药桶,以巴冲突是最为典型的宗教冲突,犹太教和伊斯兰文明为了生存权相互挞伐多年;中东和北非伊斯兰不同教派之间,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原教义和世俗世界之间存在的认知、发展等不同层次之间的矛盾;欧洲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新仇旧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正教世界和原本隶属于基督教世界以及伊斯兰世界的国家也存在着广泛的碰撞。


上述文明的冲突是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因为从激烈程度和矛盾激化层次看属于全球最激烈的。但实际上,在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同样在经历着文明和宗教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


历史上大概从7世纪开始,印度大陆就开始实质性的进入穆斯林世界的影响范围,直到16世纪,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从中亚进入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伊斯兰对印度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在宗教层面,伊斯兰被定为国教,而印度教则属于从属地位。在伊斯兰文明占领印度和印度深度融合的几百年来,尽管从人口绝对规模来说,穆斯林仍然占少数,但其影响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印度文明的骨髓之中。


二战后,随着英国对印度控制的减弱,之前在英国统治下可以短暂共存的印度教和伊斯兰两大势力在面对自主权历史机遇面前,冲突矛盾激化,最终引发印巴分治。


在印巴分治初期,印度从结构层面仍然有一些穆斯林,比例不到10%。想必尼赫鲁们当时认为,不足10%的穆斯林是不可能给印度造成什么大麻烦了。印巴分治可谓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宗教、民族等问题。


然而,正像全球很多地方正在上演的剧目——穆斯林化一样,印度如今也正在穆斯林化。


当初不足10%的穆斯林人口,经过几十年之后,比例迅速提高。2011年印度做过一个人口统计,结果发现,从1991年到2011年的二十年里,穆斯林的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



结果导致在人口中的比例,穆斯林已经上升到14.2%。



从2011年已经又经过5年来。尽管没有进一步的分宗教人口统计,但是从全球的人口发展趋势推断,在全球人口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穆斯林人口增长独占鳌头的趋势在印度应该也不例外。


除了人口增长的差异化以外,印度的穆斯林增长与其他地方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区别,就是印度教向伊斯兰教的转化。


印度教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确立,令所有印度教信徒从一出生开始就确立的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强大的宗教势力面前几乎是永世不得翻身。这种现实摆在眼前,大量低种姓的印度教信徒,开始转而寻找方式摆脱这种出生论的桎梏。伊斯兰文明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人口自然出生率和被迫转换信仰等多重作用下,穆斯林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如果我们看看绝对数字,就会发现,穆斯林人口在印度远远比人口结构数字体现出来的更加严重。15%的印度人口,对应着大概2亿左右的穆斯林绝对人口。这个数字已经足以令印度成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人口最多,但是印度穆斯林在伊斯兰世界当中的地位却没有获得与其人口规模相称的地位。在印度国内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在如今的印度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中,以国大党为代表的印度教精英们应该说掌握着绝对的社会权利和话语权,2亿穆斯林长期是处于一个将对较低的政治和社会层次。


2


民族和宗教相对单纯或许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充分条件,但是如果民族和宗教冲突严重,那么这个国家是断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他有很多种族歧视性的现象,但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拉美裔和非洲裔多数仍然是信奉基督教大家庭(新教等不同教派),伊斯兰教的生长空间其实不大,而且受制于地理因素,大西洋和太平洋阻拦之下,穆斯林也难以大规模向美国移动。所以对美国而言,种族是问题,但宗教却不是问题,何况美国的多元化文化还是具备一定张力和融合性的。


而我们中国,又是是一个独成体系的国家。汉民族为主体。从宗教层面来说,我们没有传统上的世界三大宗教式的信仰,而是信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家文化。这种家信仰结合我们新中国对待宗教文化的开明态度,更加发挥了一种包容性。想必大家也听过一个段子,说全球最具独立性的犹太教,无论去哪里都是一个独立的分支,不会被当地融合,但到中国来则不是这样,二战时候从上海进入中国的犹太教分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被汉民族和文化所融合。所以,我们中国的文明是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可以容纳伊斯兰文化在中国落地,和中国儒释道合为一个体系的。


另外,和美国一样,地理层面的因素,高山、沙漠等恶略的地理环境也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口的大规模流入。


从中国和美国这种多民族国家成功的案例,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这种以单民族(或单一信仰)为主体国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成功,要么“天然地"没有宗教或者民族的社会问题,要么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宗教和民族带来的社会问题。


印度,说实话,从目前来看,并不具备这种天然的条件(地理位置和穆斯林世界直接联系)和后天的治理层面,暂时也没有这个迹象可以有效的解决,愈演愈烈的宗教问题。


3


接下来,暴哥做一个推演,推测一下印度宗教问题可能的变化。第一种情况是,未来,印度教精英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穆斯林做大,改变国内的权利结构,需要持续性的压制穆斯林对于权利的所求,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随着受压制的时间拉长和程度深化,印巴分治式的危机或许会重演。


当然目前,印度穆斯林的分布并不是那么集中,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西部和东北部三个区域,相对分散的局面短期之内不会让印度出现印巴分治那么极端的现象。但是考虑到印度东北面靠近孟加拉这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西北又和巴基斯坦紧密联系,那么如果和印度洋毗邻的穆斯林移动到这两个区域,很难说不会发生极端情况。


印度的宗教人口分布图


第二种情况是,印度教统治阶层给予穆斯林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并出让权利,化解穆斯林的怨气。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明知的,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也即将面临到老龄化的问题,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又很足,未来时间越长,印度的人口结构中穆斯林的权重就会越大。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来说,很难不会出现对权利的渴求和野心。那么最终冲突爆发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当然,作为布热津斯基口中未来具有全球性大国能力潜力的五个大国之一(另外几个是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印度肯定会竭尽所能避免国家的分裂,尽可能避免宗教问题成为阻碍其大国崛起道路上的障碍。但想必解决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坎坷和崎岖,而这些治理的过程,也将成为印度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不确定性的因素之一,印度究竟能不能发挥所谓的人口红利,或许也全看宗教问题的解决。


印度,人口最终会是你的红利还是负担?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