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技日报:双创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路

2017-10-19 山东大学


1901年一纸《山东大学堂章程》开新式办学先河,树立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奠定了我校在办学道路上的“日新”精神和创新传统。长期以来,山大始终在创新教育上不懈探索实践,并紧密结合时代主题,较好地实现了从创新实践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为一流人才培养奠定牢固的事业基础。10月19日,科技日报以《双创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路》为题,对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报道,原文如下:



建立教师资源、导师资源的“教师+”,让创业导师带着孩子们“玩”。在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9月底,因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而成名的山东大学创业者李天驰和其他12位校友创业者出现在2017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同一高校的13个项目会师总决赛,让“山大创业帮”在各路创业者面前出尽风头。



山东大学创业者李天驰


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欲,进而培育出他们的“创业基因”,这符合了胡金焱的预期。眼下,这位山东大学副校长和同事们正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将创业教育提升到像专业教育一样的高度,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两条腿”。


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山东大学不是独行者。自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国内各高校精准发力。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全国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8%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场地,613万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已被点燃,急需学校的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该怎么开展依然困扰着改革者。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到资金投入,究竟该如何支持创业教育?



做“娘家”:设立双创学院不是“心血来潮”



毕业不过3年的刘培超,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两年来,他的公司拿到60多项专利,吸引数千万投资,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


成绩不小,挫折也不少。读硕期间,刘培超带着项目找合作方,但对接不顺利,最终铩羽而归。聊起遗憾,刘培超直言最缺创业教育,“创业比学习难好多倍,没有人帮你,只能靠自己摸索。”


按照人社部的统计,2016年新登记注册大学生创业者已达61.5万人。这部分热情高涨的创业者中,像刘培超一样存在困惑的创业者不少,缺少创业教育板块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传统的大学教育偏向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但在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下,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做出改变,否则有与社会脱节危险。”胡金焱看来,专业教育最终要走向社会,而创业无疑缩短了进入社会的距离。


实践教育的严重匮乏,是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无疑可以弥补这一短板。“我们愿意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玩、去折腾,但不一定都要成功,我们更注重这种经历。”在此考虑下,山东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成为国内众多设立双创学院高校中的一员。不过,与其他高校将创业教育职能分散在各个学院、创新平台、团委等部门不同,山大专门拿出资金和编制成立独立的双创学院,作为主管副校长的胡金焱更是亲自担任了院长一职



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双创学院就像一艘“航母”,舰载机可以随时起降,加油,补充能量,成为创业者们的“娘家”。胡金焱的这个形象比喻,也回应了外界对遍地开花的双创学院的少许质疑,“双创时代,各高校纷纷建立双创学院,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水到渠成。”



“教师+”:聚拢资源“软硬兼施”才可持续



创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


作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创业者,黄苏婉道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们大致有三方面的需求:一是寻找项目时,需要学校引荐;二是我们经验不足,需要学校引导;三是缺少场地,需要学校支持。”


从关于创新创业的培训,到创业项目的选择,再到免费场地的提供,黄苏婉团队充分地享用着学校提供的资源。在她看来,大学生创业是个人成长、锻炼的过程,“坚持时间越久,认识越深刻,要做好、做成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


在调研中,胡金焱发现很多老师从事专业教育是好手,但只上得了课程讲台,却上不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外聘专业指导老师的比重要增加。”刘培超的这句话已经变为了现实。他、李天驰这些新生代创业者代表以及优秀校友、企业家会时不时回母校跟师弟师妹们坐下来交流,指点迷津。这已固化为制度。



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客活动


在言传身教之外,实践平台的锻炼必不可少。山东大学双创学院聚拢了丰厚的资源,可从软、硬件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学院实验室到创新平台,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同时这里建立起教师资源、导师资源的“教师+”,让创业导师带着孩子们“玩”在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这种良好的循环,成为“可持续”的重要条件。



放“大招”:双创教育纳入通识课程进学分



“9月1日起,本科生可推迟两年毕业,如果再申请休学创业(4年为上限),学生最长可以10年毕业。”


8月30日,山东大学对外发布新版学籍规定,这一关于休学创业的“大尺度”政策引来外界阵阵叫好声。


实际上,自从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一年间,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在一些具体方案中,可保留学籍的年限被细化为2至8年不等。只不过,这次山大的步子迈得更大。


这还不够。探索双创教育模式,这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还有“大招”,那就是双创教育“进方案、进课程、进课堂、进学分”


比如该校的新版培养方案中,首次设立创新创业通识核心课程,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必须修读至少2个学分方能毕业,率先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此外,该校以政策的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让创业教育覆盖到所有的学生,广受益、广覆盖,而且“可持续”。


此外,为支持创业,该校还规定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


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从不完善到完善,还需要时间。


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功能。如果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是手段,那么它们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但在时代变迁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间产生了“隔阂”,创新创业作为“桥梁”便应运而生。


这是山东大学“两条腿”教育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在此架构中,学校通过制度、平台、资金烘托氛围,学生参与创业,他们的收获不在于“业”,在于“创”本身——一场场折腾下来,留下的是经得住检验可受益终生的“干货”。


这些“干货”既有胡金焱副校长眼中的“创新创业精神”,也有学生走向社会后指导自己干事创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人推崇“硅谷”及其母体斯坦福大学,认为“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又添了一句,“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水平的斯坦福大学。”教师和学生创业者聚集的硅谷让斯坦福明白了经济的“痛点”在哪里,以此为根据,它才能更好履行教学科研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就近从产业界找精英来大学教书,直接为学生打开了接触世界的窗口。这两点正是山东大学“两条腿”教育的最终走向之一。


学生得到成长,大学收获进步,在创新创业中,大学的价值实现了回归。


——记者手记




拓 展 阅 读




探索求新 创新教育铸就人才事业之基

——深入解读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基因浓郁,创新教育基础扎实 ·  


合校以来,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方法。2003年学校率先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科技创新奖励学分,2006年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正式实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860余项。根据“3+2”本科教学工程,学校重点加强创新实践教学,2009年出台《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逐步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10个校级创新教育平台,形成了以创新教育政策体系为保障,以创新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创新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各类竞赛为引导,以创新学分、创新奖学金为激励,以实验室开放为补充,以本科生导师制为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以“一个目标、两个加强、三支队伍、四个平台、多个层次”为特征的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全面加强创新教育。


 · 率先探索实践,示范引领“双创”教育改革 · 


新时期,学校打通就业、创业、创新全渠道,率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山大特色的“双创”教育新模式。2015年出台《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一街、一园、一平台”三大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致力于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该方案突出育人主题,确立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发展一流本科教育的总体思路;着力跨部门协同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彻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广覆盖,普收益,可持续”。2015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这一体制机制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高度认同,成为各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样板之一。李克强总理在山东大学视察就业、创业、创新成果展时,高度肯定学校在教学方面的理念创新,强调打通就业、创业、创新全渠道,就能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



 · 教育形式丰富,构建了“双创”开放育人生态 · 


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创新学习模式,全方位构建了国际化、生态型、立体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育人环境。一是以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为基础,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教学、科研等各类实验室条件为支撑,以深圳、苏州、北京等地研究院和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育资源为依托,深化校企、校地、校际、国际合作,打造了“2025创新创业联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服务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打造山东大学“创客街”,搭建“众创”空间,营造“创客”氛围,激发创业激情,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发展平台;三是以软件园校区为依托,充分利用该区域中小型科技企业密集、创新创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建了山东大学“创业孵化服务园”,为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四是共建中英国际“创新转化学院”,携手世界名校共同打造世界级、最具权威性的创新转化研究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经纪人才培养基地、最具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 体系日臻完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 


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全覆盖。


(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题


启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案例和实验课程以及能力课程建设,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专业课程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格培育体系与知识培育体系的一体化。第一,加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坚持自主建设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导师+”团队,在各模块下打造由名师名家领衔、教授主讲的“稷下创新讲堂”“齐鲁创业讲堂”等特色创新创业课堂;设立创新创业荣誉学分,全日制本科学生必须于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读相应学分。第二,加强创新创业专业培养,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大纲中进一步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主题和元素,着力推进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方法课程、开放实验、创新训练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


(2)加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建设


强化互联网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数字化资源,积极开展探究式、混合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多学科交叉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基金+项目”模式,构建了五大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即课程与项目开发体系、训练体系、创客与创业孵化体系、导师+体系、保障和支撑体系。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系列化培训,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成功人士兼职授课,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导师聘用机制,打造了一支“创新教育平台专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创客导师团队、国家级实验中心创新实验导师团队、校外实践导师团队、年轻业务骨干创业讲师团队”五层次齐全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内容来自科技日报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图片来自山大视点

文/王延斌 

整理/梁咏瑜

编辑/梁咏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