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月!山大学术展新篇

山大融媒 山东大学
2024-10-19


绿树阴浓夏日长

山大人珍惜夏时

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齐心协力,上下求索

聚焦学术前沿,致力突破创新

一起来看山大五月学术成果!




熊胜林教授团队在能源材料化学领域取得系列新成果

化学与化工学院熊胜林教授团队在介观能源材料化学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Angew. Chem.,Adv. Mater.,Sci. Bull.等期刊。上述研究成果对新型介观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性能优化以及构效关系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为高比能、长寿命电池新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有了新突破。以上工作山东大学均为第一作者和独立通讯作者单位。



郑敬斌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理论文章

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敬斌在《光明日报》发表“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理论文章,详细阐述新征程上要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的新篇章。



许醒副教授团队在高级氧化材料开发及新污染物去除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环境学院许醒副教授团队在高级氧化材料开发及新污染物去除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王凤山、生举正教授团队刊发抗凝血肝素多糖生物合成研究新进展

药学院、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举正教授通过代谢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结合,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系统的抗凝血肝素多糖合成策略,为动物源肝素类药物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成果以Biosynthetic Production of Anticoagulant Heparin Polysaccharides Through Metabolic and Sulfotransferases Engineering Strategies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药学院博士研究生邓建群为论文第一作者,生举正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单位。



逯鹤教授课题组在光子纠缠提纯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逯鹤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袁骁合作在实验上实现了光子纠缠的虚拟提纯,绕过了传统提纯协议的限制,实现了单副本操作下的量子相干性和量子纠缠提纯,相关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 Virtual Distillation of Entanglement and Coherence”为题,于5月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刘森林教授文章《历史地看待恩格斯的谢林批判》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体转载

刘森林教授的文章《历史地看待恩格斯的谢林批判》(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主体转载。


文章以恩格斯对晚期谢林哲学的批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恩格斯在这一批判中展现的理性立场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刘森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恩格斯在1841-1842年对黑格尔哲学的推崇和对晚期谢林的批判,主要源自于当时恩格斯以哲学理性与宗教启示的二分框架来理解启蒙。此外,文章还对比了恩格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晚期谢林的批判立场,指出恩格斯受费尔巴哈影响,后来对晚期谢林的批判不断调整、深化。刘森林教授表示,恩格斯对晚期谢林的批判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深化的过程,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同时,晚期谢林的肯定哲学中强调的感性、经验、实存原则对恩格斯和马克思有重要启发。



李盛英教授团队建立人工光酶级联反应新系统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盛英教授团队和西湖大学张彪彪助理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将光催化剂COF-TfpBpy介导的光合H2O2与P450过加氧酶的H2O2依赖性酶活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人工光酶级联催化系统,在空气、水和光照条件下实现脂肪酸到1-烯烃和羟基脂肪酸的绿色转化。相关研究结果以“Photoenzymatic synthesis of 1-alkenes and hydroxyl fatty acids by cascading a COF photocatalyst and P450 peroxygenases”为题,发表在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蒋媛媛、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培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盛英教授、张彪彪助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席波教授团队牵头制定儿童代谢综合征的国际简化标准

公共卫生学院席波教授团队在儿童代谢健康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牵头制定的儿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国际简化标准,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MC Med。学院博士研究生宗心南为第一作者,席波教授和赵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



宋凯凯教授团队在高性能无序金属材料研发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宋凯凯教授团队在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等新型无序合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Wear、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发表了相关成果。这些成果在新型无序合金的成分优化、结构调控、性能提升和构件成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为高性能金属合金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案。



张玉忠教授团队揭示马里亚纳海沟深海微生物的关键营养来源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hytoplankton-derived polysaccharides and microbial peptidoglycans are key nutrients for deep-sea microbes in the Mariana Trench”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了马里亚纳海沟深海活跃的微生物类群以及高转录丰度的胞外降解酶基因,并揭示了深渊海域微生物的关键营养来源,为深入认识深渊海域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山东大学博士后党延茹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秦启龙、张玉忠和英国华威大学教授陈银为共同通讯作者,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张玉明教授团队《开源创新》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联合书单”

管理学院张玉明教授团队的学术著作《开源创新》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十家出版机构推出的精选书单“社科好书·联合书单”(2024年第3期)。该期推出的好书单涵盖历史、哲学、心理学、文学、国家安全、数字经济(算力)、科技创新等领域,共计11本。




山大研究生在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群体选拔中位居全国第七

教育部直属机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2024年“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暑期实地科研项目首批入选学生名单,山东大学研究生总体选拔率排名全国第七。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由教育部直属机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通过邀请全球一流高校前沿学术领域的知名教授围绕学科背景和理论知识展开启发式教学,培育跨学科交叉性创新人才。该计划已引进300名国际知名教授的顶尖课程资源,打造300个细分专业科研应用方向的科研训练体系,本年度引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顶尖高校120名教授的课程资源,基本覆盖当前双一流创建的重点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年度首次试点进行暑期线下科研训练选拔,全国总体选拔率为11%,山东大学研究生第一阶段学习成绩优异,A+优秀率达33.1%,总体选拔率排名全国第七。



姚凯教授团队在纳米材料影响固化粉土性能与机制方向取得新进展

齐鲁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云龙在纳米材料影响固化粉土性能与机制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ntrastive study on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of silt improved by nano material stabilizer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学院教授姚凯为通讯作者,李云龙为论文第一作者。



刁文瑞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被WWW'24录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刁文瑞教授团队在移动隐私浏览方向的研究成果“From Promises to Practice: Evaluating the Private Browsing Modes of Android Browser Apps”被CCF-A类国际会议The Web Conference 2024 (WWW 2024) 接收。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小印,通讯作者为刁文瑞教授、奇安信技术研究院应凌云。



张进涛教授课题组在能源界面电化学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张进涛教授课题组在能源界面电化学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2)、Adv. Mater.等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为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界面微环境调控和构效关系理解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构建高效能源转化器件开辟了新路径。



李培洲教授课题组在功能多孔材料质子传导领域取得新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李培洲教授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团队合作,在功能多孔材料质子传导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多合一”策略设计构筑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COFs)复合材料:H3PO4@PyTFB-1-SO3H。其在353 K和98%相对湿度条件下,展示出比肩商用质子传导材料Nafion的超高质子传导率。相关研究成果以“‘All in One’ Strategy for Achieving Superprotonic Conductivity by Incorporating Strong Acids into a Robust Imidazole-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no Letters上。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后栾天翔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培洲教授和徐强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张士海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四重维度”理论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参与的紧密联动,坚持继承传统与面向当代的守正创新,坚持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协同共进,坚持立足本土与放眼世界的交流互鉴,从而不断书写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与荣光。



许光午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被ICML 2024录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许光午教授团队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AegisFL: Efficient and Flexible Privacy-Preserving Byzantine-Robust Cross-silo Federated Learning”被机器学习国际顶级会议ICML 2024接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栋,合作作者为学院博士研究生渠宏源,通讯作者为学院许光午教授,山东大学是该论文的第一单位。



海洋研究院物理海洋团队揭示全球大海洋生态系统持续性锋面分布及其长期变化

海洋研究院物理海洋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lobal mapping and evolution of persistent fronts in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物理海洋团队近期新开发的锋面识别算法对全球大海洋生态系统周边海域的持续性(准静止)锋面进行了详细、逐一普查,首次客观绘制了全球大海洋生态系统持续性锋面的精细图谱;进一步发现在边界流、上升流系统及北极水域,持续性锋面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正在快速增强,而最先进的涡分辨率CMIP6气候模式和再分析数据集并没有再现这一信号。



任荣副教授在《经济日报》理论版发表学术文章“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5月16日,管理学院任荣副教授在《经济日报》理论版发表“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学术文章。




王辉教授在《中国语文》刊发学术论文

《中国语文》2024年第3期“语言文字‘冷门绝学’研究”专栏,刊发了文学院王辉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徵”“微”讹混的时代层次与异文辨析》。


论文指出,战国以前文字中“徵”“微”形体有别,不具备充分的讹混条件,二者未发生系统性讹混。秦汉以后,尤其是“微”字从“耳”的写法及其变体出现后,开始与“徵”形近易讹。且“徵”“微”在刻本中的用字本身形体也比较接近,导致二者多有混用,广泛分布在出土文献和传世古书中。先秦两汉重要典籍中,二字常以异文形式出现,正、误的辨析,需要综合运用文意、语法、语音等多方面知识。



青年教师乐进进在《文学评论》刊发学术论文

《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刊发文学院青年教师乐进进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士人精神与文学传统:宋代政治文化生态中的厅壁题名记》。


论文指出,厅壁记作为记录职官信息的政治相关性文体,其文本呈现风貌与政治文化生态的变迁休戚相关。宋人于厅壁记篇题中嵌入“题名”字样,借以与营建记题材相区分并将其作为文本模块固定化,透露出宋人文体分类意识的明晰化。伴随宋代士人精神的高昂,其厅壁记得以超脱唐人的颂德模式。基于文本公共性特征与官员名望意识,宋人借助以美为劝的书写策略实现文体功能的转型。同时,唐人多以吏隐作为卑官厅壁记的主题,宋代却突出卑官行道的可能性,通过多重文本论证路径指向官卑而人不卑。唐代有着以史笔入文集的文学传统,厅壁记受缚于记录功能而陷入程式化窠臼。宋人文章“始为真文字”,厅壁记由此打破写作困境而呈现出议论风生、缘情发兴的主体性色彩。



杨鲁慧教授的学术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鲁慧发表于《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5期论文《三大全球倡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全球治理观》,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月刊》编辑部和《光明日报》理论部共同举办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的结果。



王哲伟教授发表多维度竞争中最优业绩捆绑设计的研究成果

经济学院王哲伟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完成的学术论文“Performance Bundling in Multi-dimensional Competitions”于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IJIO)上正式发表。IJIO是产业组织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之一。本文其他两位合作者分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吕景峰、武汉大学副教授沈波。



博士生孔超发表汉语元音产出的声学相关研究成果

文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孔超(导师张树铮教授)在人文社科顶级期刊Journal of Phonetics第104卷上发表论文“An acoustic study on age-related changes in vowel production of Chinese”(《年龄相关的汉语元音产出的声学研究》)。孔超为该文第一作者,文学院教授刘娟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文学院为第一单位。



陈志军教授团队研究生发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集团内部决策权配置的最新研究成果

管理学院教授陈志军,博士研究生刘锡禄、冯保艺,硕士研究生杨鹤帆、孟瑶的最新研究成果“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llocation of decision-making rights within business groups –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在管理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第179期发表。陈志军教授与杨鹤帆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鹤帆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中国语言资源集·山东》出版

张树铮教授主编、岳立静教授副主编的《中国语言资源集·山东》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83万余字,精装四册,分语音、词汇、语法三卷(词汇卷二册),全面反映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调查的山东44点汉语方言的基本面貌。其中,语音卷包括各调查点的语音系统和1000个常用汉字的方言读音,词汇卷包括12000个基本词在各点中的方言说法及其记音,语法卷包括50个例句在各点中的方言说法及其记音。一卷在握,全省主要汉语方言特点尽览。



陈召来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单晶光电器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晶体材料研究院陈召来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单晶光电器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Matter、Angew. Chem. Int. Ed. (2)、Adv. Func. Mater. (3)、ACS Mater. Lett.等期刊,为钙钛矿单晶材料的可控生长、光电物理性质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构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电器件开辟了新路径。



青年教师白洋本在《文艺理论研究》刊发学术论文

文化传播学院教师白洋本在《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2期发表题为《袁可嘉“综合”诗论的西方渊源》的学术论文。


论文指出,“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到综合”(从“自嘲嘲人到怜悯”)的特征,其中的“综合”和“怜悯”皆可追溯至史彭德的诗歌和理论;其次,不同于艾略特和瑞恰兹切断艺术与生活的渗透关系,史彭德“融合”意识、经验与客观现实的“诗的社会化”理论,经由袁水拍等人的译介进入中国,启发袁可嘉将“现实”列为“综合”的重要部分;最后,袁可嘉在同时代人译介的激励下翻译史彭德的“现代性”诗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卡林内斯库的理论再次激活而成为袁可嘉诗论的核心。袁可嘉对左翼诗人史彭德诗论的借鉴,体现京派知识圈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战时背景下的姿态调整和文学坚守。



齐鲁医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心血管临床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张澄院士/张运院士团队在JCR 1区国际权威期刊MedComm、张运院士/张梅教授团队在JCR 1区国际权威期刊Fron Med、张运院士/张梅教授团队在JCR 1区国际权威期刊MedComm发表系列论文,被国内各大网站广泛报道,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



韩佶颖教授团队发表研究生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外国语学院韩佶颖教授团队在教育学与教育研究领域SSCI一区顶级期刊Higher Education发表研究生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Supervisors’ emotion regulation in research supervision: navigating dilemmas in an accountability‑based context”。韩佶颖教授为第一作者,2022级博士研究生金蕾为第二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五官一脑”智能装备系统助力超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下线

世界首台17.5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下线活动在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山河号”搭载了山东大学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研发的“五官一脑”智能装备系统,将应用于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这是世界在建的最大直径盾构隧道,为济南“携河北跨”再添新通道。




刘鹏教授课题组在高能离子辐照效应及应用领域取得进展

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刘鹏教授课题组在离子辐照效应及其技术应用领域取得研究进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高能重离子辐照环境下晶格缺陷的形成及微纳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构建辐照微区电子结构与光谱特性的关联,促进了对辐照基本作用机制的理解以及辐照技术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成果以“Tailor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ZnO with Irradiation Defects Generated Under Intense Electronic Excitation: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DFT Approach”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山东大学特别资助类博士后韩心晴为论文第一作者,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Eva Zarkadoula,田纳西大学教授Miguel L. Crespillo,山东大学教授牛成旺、刘鹏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推荐阅读高考倒计时10天,我们在山东大学等你!香港媒体聚集报道!寻饶公足迹,续山大情缘11000米跋涉!步步有态度!山东大学202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她是张煜!情系社会,恪守初心




素材来源 |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王嫣然

责任编辑 | 刘怡康

审核 | 林竹 冯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东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