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住在这个人口百万的城市,却是孤独一人

Gina竹子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2021-12-18


我是出生在上海的95后,曾经在澳洲留学生活了六年。两年前我离开澳洲,回到了上海,但在这个理应被我称作“家”的城市,我却感到了第一次进城的人们所可能感受到的彷徨与迷失。


习惯于在澳洲的街道上靠左行走的我,独自一人在上海人头攒动的马路上,常常与陌生的路人险些迎面相撞。人们急促前进的步伐与城市快速建设的噪声,令我感到胸口喘不上气的压迫感。我仍旧记得,刚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我就想逃离。


“但我了解你。你会没事的。”


这句话来自绘本《Small in the City》,当我拿起这本书,读到故事中的孩子穿梭在充斥着喧嚣的城市街道间,配文写着“小小的你在大大的城市里,我知道那种感觉...但我了解你,你会没事的。” 我不禁想,这个孩子在对身处大城市的我说话吗?还是一个大人,在对这个在城市中迷路的孩子说话?



这个声音紧接着给予了在大城市中穿梭的友好建议,比如——


“从小巷穿过,能少走很多路。

但是不要走这一条。

这里太暗。”


这些看似只是方向上的城市指南,文字间却透露着暖心的关怀。



城市的喧嚣逐渐消失于越下越大的风雪中,孩子却仍旧没有回家。这时,无字画面的镜头聚焦在孩子从包里掏出的海报上——



原来,孩子的小猫走丢了,TA这一路上都在告诉着小猫如何在城市中生存,希望它能够平安回家。


书中的孩子并没有失去在城市里的方向,TA失去的是在城市里心爱的东西。这也令我重新思考,当初我想要离开上海逃回澳洲的迫切心情中,除了想要远离喧嚣的城市与人群,还夹杂着什么情感?


★《纽约时报》2019年度十佳图画书

★《华尔街日报》2019年度最佳儿童读物

★《华盛顿邮报》2019年度最佳儿童读物

★ 加拿大广播公司2019年度最佳图画书

★ 2021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 



《Small in the City》是来自加拿大的绘本作家与插画家Sydney Smith第一本他既作画又作文字的作品,但“城市”的主题贯穿在他先前与其他作者合作的几部作品中。


《Sidewalk Flowers》中的女孩与爸爸一起行走在城市街道间,采摘着路边的花朵;《Town Is by the Sea》中的男孩居住在一座煤矿城市中,逃离不开将来成为煤矿工人的命运。


作者Sydney与城市之间有过怎样的故事?我带着这个问题,在一个下着暴雨的上海夜晚,与身处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清晨的Sydney,展开了对话。


点击下方小程序,收听我与Sydney Smith的完整访谈


Sydney Smith


INTERVIEW

独家访谈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Sydney Smith

口述:Sydney Smith

采访&翻译: Gina竹子


一封写给多伦多的告别信


《Small in the City》是2019年出版的,时隔这么久谈论这本书是种很奇妙的感觉,我感觉自己离这本书很遥远,好像我与它已经分离了。我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仍住在多伦多,现在不住在那里了,那时候我没有小孩,那时候也没有疫情——就好像是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


书中许多城市的图景都是我和妻子在多伦多住过、走过的地方,所以这本书现在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本相册,是捕捉了我生命中那段生活经历的时间胶囊。我可以翻阅它,回想起我们在那个地方度过的时光、我在那里的感受。它很像是一封给多伦多的告别信,因为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后,就离开多伦多,搬回了哈利法克斯。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大城市街头的失控感


七年前我和妻子搬到多伦多时,我真的很不习惯。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在这个城市中找到家的感觉。


我没有方向感,所以我很容易迷路,但当我意识到城市中的每一个街区都好像是一座独立的城市时,我看待城市的角度便有所转变,我顿时感到了城市带给我的力量。虽然在大城市中,我作为一个小个体几乎是一种隐形的存在,但我逐渐开始喜欢上在城市里做一个匿名小人物。



写《Small in the City》时,我想要探讨身处大城市的矛盾感。我们住在一个人口百万的城市里,却是孤独一人;我们离人如此之近,却又离他们如此之遥远。我喜欢思考这个矛盾感,可能因为我不是生来就是城市人,所以我所体验的城市,就好像是一个孩子会体验到的城市。


我出生在乡下,是在农场长大的,直到18、19岁,我才第一次来到城市里。我仍然记得我刚到多伦多的那一天,我被人群和出租车包围着,感到非常失控,这和《Small in the City》中的主人公很不同。我知道有一些出版社将这本书的标题翻译为“Lost in the City”,但事实上,这个孩子并没有在城市里感到迷失,TA对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十分熟悉,以至于TA在为别人提供在这个城市生存的建议。


搬回家乡后,

我每天想念着在大城市生活的刺激感


我和妻子有了小孩后,我们从多伦多搬回了哈利法克斯,而我现在仍旧每天想念着多伦多。


哈利法克斯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但它不像在城里那么令人兴奋。我想念多伦多的美术馆、图书馆,我想念看到其他作家、插画家和编辑,成为这个社区的一员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在这个社区中我能感到自己是在一个绽放的状态。

Sydney近期的速写作品


然而现在,我的工作室在我家的车库里,我身边没有其他创作者,我平时没法接触到在多伦多随处可见的优秀艺术品和儿童图书。在大城市里,仅仅是走在街头我都感到无比振奋。而我现在住在哈利法克斯这个小城市里,周围的事物我都很熟悉。我很少离开家,我最多只是带着孩子去操场玩耍然后回来,生活中没有那种在城市中尝试“生存”的刺激感。


我喜欢创作贴近现实的东西,所以搬回哈利法克斯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在城市中我每天都可以在生活中吸取不同的灵感,我可以书写一本关于城市的书,会有很多人对它产生共鸣,因为很多人都住在城市里,书里描述的是一种普遍的体验。



现在遭到疫情不能出门旅行,我每天在我家的后院的车库中作画,身边只有我的家人,我所创作的东西也变得个人化了,我最近在创作的书是关于记忆的,是一本非常个人的书,所以我不知道外界会怎样接受这本书。

Sydney的工作室在他家后院的车库中


由于疫情隔离,我时常处在一个焦虑的状态。我对自己的创作很苛刻,但这样的自我施压并没有使我有更多的创造力。


我最近一直在尝试对自己好一点。我想在将来,当我们回顾疫情隔离的这段时间,我们会以更加同情的视角看待自己,然后感叹——真不敢相信当时我们在假装世界一切正常,在努力过正常的生活。


当我说我想念在澳洲所居住的城市时,我所想念的仅仅是城市本身吗?在那座城市里,也有拥挤的人群,嘈杂的街道,但当我说我想念它时,像Sydney一样,我想念我曾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还有建立过的感情,当我与他们隔着一片太平洋的距离,分离所带来的焦虑、失控感也油然而生。


互动时间


《Small in the City》的中文版《大大的城市,小小的我》由奇想国童书出版。在文末留言,参与互动,点赞数最高的一位,将免费获得一本《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中文版绘本。



互动问题:

你与你曾经生活过的或是现在居住的城市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本文作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