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艺术家研发的“家庭美育课”,原来美就是让你开心!|郁蓉专访(下)

Ella杏子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2022-09-07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绘本作家、插画师郁蓉的一些作品和创作背后的故事:师从英国首位桂冠儿童作家,带娃之余持续创作24年。


如果你还没看过她的自我介绍视频,先来看一看吧!



今天的内容和郁蓉的亲子美育课有关。


我采访过很多绘本创作者,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在培养自己孩子艺术审美和创造力方面都颇有心得,但郁蓉是我遇到的第一位把自己的经验变成课的艺术家!


在开课上,她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她的三个机灵可爱的孩子,都是郁蓉亲自带大的,她的育儿经验相当丰富。


郁蓉一家人近照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现定居英国,先生是德国人,所以郁蓉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了解。


另外,作为一名获奖颇多的艺术家,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的创意玩法,也是信手拈来!


这门亲子美育课2021年六月首次开班,我是第一批学员。课程一共五周,每周五发布录播课件。我总是像追剧一样期盼着周五的到来,很久没有上过这么吸引人的在线课了!



1.课程材料随手可得


废纸箱、旧衣服、旧杂志、纽扣、饮料瓶、野花野草......家里有什么用什么,又环保又省钱。



比如我就用吃完的蛤蜊壳做了这个系列。



2.孩子真人出镜演示


美育课中的所有实践案例几乎都是郁蓉的孩子小扁豆亲自制作、演示的;不仅亲切可爱,还非常实用,大人小孩都能做!


用面团做汉字


除此之外,其他家庭成员也时不时出镜,展示他们日常会做的创意活动。


先生和孩子一起用捡来的植物和贝壳创作


大女儿的旧卫衣改造


与其说这是一门课,不如说这是一个让我看到艺术家家庭生活方式的机会。


3.理论结合实际


每周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课。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理论课的讲述也很生动,有许多实例,让我获益匪浅。



我十分推荐大家来体验郁蓉的美育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购买:



我也在采访中和郁蓉聊了聊,为什么她会开亲子美育课,以及她对家长在家庭美育方面的建议。




INTERVIEW

独家访谈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x 郁蓉



采访及整理 / Ella

编辑 / Ciel





天时地利人和的

亲子美育课


Ella:您为什么会想到要做一门家庭美育课?



郁蓉:曾经在南京师范大学上学的时候,我做过艺术家教,也开过很多混龄美术课。做母亲之前,我也做了两年小学老师。我对小孩有一种天生的、由衷的热爱,非常喜欢和他们交流,同时对孩子也很了解。


去年因为疫情lock down,大家都在家,接力出版社提出做一门家庭美育课的要求,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当时老三正好13岁,我就抓住了他童年的尾巴,拉他做我的小助手。


小扁豆(老三)

如何利用院子里的枯树枝和掉落的果实发挥创意玩起来?


同时其他家庭成员:大女儿、老二(儿子)、教授(先生)都在家,家庭互动的机会很多。夏天这个季节也很好,我们全家到户外收集素材,然后带回家做游戏。所以我们共同顺利、愉快地完成了这个课程的录制。


美育课内容截取

全家人去田野里采摘需要的植物,回家后自由创作


Ella: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受到很多触动,比如视频中所呈现出您和孩子的互动是非常放松、充满鼓励的。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某些事情不值一提,比如,把一个塑料袋当成降落伞,从空中扔下来。小扁豆这么做的时候,您会欣赏他,鼓励他,赞美他,然后一起研究看似简单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是非常好的家庭氛围。对于普通的家长,和孩子互动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郁蓉:我觉得这跟我们作为家长的成人化理念有关。


我的三个孩子都在英国出生、长大,我深刻地体会到孩子身上有很多大人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体会生活中微小细节的能力等等。


我们作为家长,通常觉得成人比孩子高一等,孩子要听大人的。成人的生活阅历等方面当然比孩子经验丰富,但真不能小看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天赋。


小扁豆非常擅长在生活中发明游戏

比如按颜色排列晒衣服的夹子


孩子在英国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学校里,很少会听到老师对孩子批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老师总是用鼓励、合作的态度和孩子互动,这一点难能可贵。但任何东西都需要平衡。就像林语堂介绍东西方文化差异时说,因为西方家长鼓励太多,所以孩子长大后,耐挫能力没有东方孩子大。我发现有时候确实是这样。


回到我们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我确实看到孩子身上很多发光点。家长需要改变一下观念,虚心接受小孩带来的灵感,就会发现很多忽略的东西。虽然是很简单的东西,却会让身心无比愉悦。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小扁豆在草垛上玩耍,在大自然中边玩边学


Ella:讲到美育课,我摘取一下您在课堂中对美育的定义:美育不等于学美术,也不等于画画,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创造美,以及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您会给家长什么样的的建议?


郁蓉:家庭美育课中,我要呈现的观点是:美就是要让你开心。


美首先是视觉上的感受。比如看到一朵金黄色的花,特别吸引我,照亮了我的心。但听觉也可以感受到美。比如,听到了鸟叫或者蝉鸣声,感觉到夏天的存在,心情愉悦。


有时候我们会把美限定在一个艺术概念里,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美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含义,打开你的五感,去摸、去听、去看......让你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都是美。


大女儿给家人做美食会精心摆盘、布置餐桌


回到家庭美育课,这个课的内容是怎样让孩子保持与生俱来对美的嗅觉。让TA把天生的审美能力用到学习中、游乐中,或者跟其他人的相处中,是这个课的精髓。


Ella:与其说美,感觉更像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郁蓉:是的,就这么简单。


美育课里我并不会用具体的方法教孩子怎么用彩笔画画,或者如何用剪刀剪出形状来拼贴,这不是我的理念。我更愿意相信孩子与生俱来有勇气、有信心,可以用TA的方式保持对美的审视和创造。通过一个夏天的美育课程的制作,我自己也惊喜的感受到了家庭的共同相处的另一种幸福和睦。





在异国,更要寻根


Ella:您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式主要是剪纸加绘画。剪纸是中国特色,您曾经也提到,这是出国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创作方式。可能外国人说到中国创作手法会想到水墨画、剪纸之类,但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人日常很少会用这些创作方式。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靠中国传统创作方式更近一些?


郁蓉:为什么我出国之后开始用中国传统手法创作呢?确切地说,是一种“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第一:因为我住在英国,所以本能地想要寻根。


第二:跟年龄有关。怎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递给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我的体会也更深。


第三:和我的孩子有关。因为我的孩子是生活在英国的中德混血。他们成长过程中,很长时间在寻找自身定位:“我是谁?我出生在英国,但又不是纯正的英国人。我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德国人。”


我家老二之前很挣扎:为什么我跟同班同学不一样?有一阵子他甚至跟我说,“妈妈你不要跟我一起走,别的同学看到你跟我不一样,你跟别的妈妈也不一样。” 他带的午饭,其他同学盯着看,觉得他吃的东西好奇怪。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舒琳的外公》这本书的原因。


《舒琳的外公》是郁蓉配图的绘本,讲的是转学到英国读书的中国女孩--舒琳遇到很多文化碰撞的故事。


我的孩子在自我寻找过程中的自我否定,也是对中国背景文化的否定。现在他开始慢慢走出这个时期。


我的大女儿已经走出了这个时期,她对中国文化非常认同和感兴趣。16、 17世纪在西欧出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中国复古风景象,我女儿看了那时候的设计,觉得东方是一座神秘富有的宝藏。她提议我们在墙上画画。于是,我们在客厅画了一面中国风的墙。



现在每年我们都回苏州,孩子们慢慢对苏州园林、苏州的食物产生了兴趣。中国新年的时候,女儿会做很精致的小点心,比如麻花、桃酥、沙琪玛...... 这就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回到我们刚刚说的问题,家长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中国文化的精髓?这非常重要,但不迫切。比如,带孩子去商场逛,看到一个剪纸的橱窗设计,就可以跟孩子讲,这是传统的剪窗花的形式演变而来的。又比如看到服装上有绣花的孔雀或白鸟争鸣,就可以讲,刺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提醒下就好。


我觉得家长其实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文化精髓指出来,孩子自己会消化。等他们慢慢长大了,会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再次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





⬇️点击小程序在播客收听我们与郁蓉的完整采访



本文作者



*图片由作者授权使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美育课


想更多了解郁蓉亲子美育课的内容?

来看看课程大纲!




扫描二维码购买体验:




阅读更多

她在美国大学里教微积分,花了十年创作数学家的传记绘本|Amy Alznauer专访


师从英国首位桂冠儿童作家,带娃之余持续创作24年|郁蓉专访(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