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插画师、厨艺爱好者、他的胡志明市和它的食物|法国插画师André Derainne专访

FabSDS Storyland童书研究所
2024-10-08

100+全球童书作家采访计划

74

André Derainne近照及Un orage par jour封面




采访&翻译 | Fab  编辑 | 清月

本文中配图均由André Derainne提供


和André的访谈预约在Café Brant进行,这座位于大学宫旁的咖啡馆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于2013年歇业,2014年应斯堡人的呼声重新开张。我喜欢透过大大的窗玻璃,看里面人们围坐在深棕色桃花心木圆桌旁的紫色丝绒椅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聊天的样子,冬季的时候看起来格外温暖。


Café Brant的网上评分不高,内部的陈设打眼一看称得上气派,却经不起凑近了细瞧:淡紫色的丝绒椅磨损得厉害,吧台堆得乱七八糟,镶板上的金边已褪了色,处处流露着一种衰败的气息。然而天气好的时候,咖啡馆外还是坐满了人,我也时不时会光顾,毕竟窗外有着全斯堡最好的一片景致。


站在咖啡馆门前,我的手里捏着扶霞的《花椒与鱼翅》。看了André的作品之后,很想送他这本书。1点58分,咖啡馆前并没有看上去正在等待的人。他会来吗?


两分钟后,一辆自行车在咖啡馆前停下,上面下来一个满头栗色卷发的年轻男孩儿,下颚角的线条很是秀美。我认出是他,因为之前在采访中看过照片,也因为他戴着书中小人一样的鸭舌帽。不过这回不是黑色,而是藏青。


他扫了一眼周围,向我走来,问:“我迟到了吗?”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由André这本“色香味俱全”的图像小说Un orage par jour开启了对谈。




插画师和主厨的别致拍档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这本书是图像小说与食谱的结合,形式非常独特,您的创作灵感源自哪里?


André起初我只是想创作一本图像小说,菜谱的灵感是之后才产生的。我在介绍菜肴时,描述了它们的颜色和味道,但并非从厨艺的角度,毕竟我也不是专业厨师。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尝试做了书中提及的所有菜式。作为叙述者,我必须知道每道菜是否行得通。


在料理的过程中,我感觉越来越有趣。很多菜的做法在我一个外国人看来非常独特。我相信每种文化的料理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有些料理手法和原料会反复出现,法国如此、日本如此、越南也是如此。


我最终决定加入菜谱,是希望读者仅仅通过阅读它们,就可以对越南菜的逻辑有一个基本了解。我倒不期望读者尝试料理当中的每一道菜式,毕竟有些菜谱比较难,在法国或许也难以找全原料。后来我找到了林(Linh),她是香榭丽舍大道上一家米其林餐厅的厨师,创作了本书中所有的菜谱。借由一位来自越南的专业厨师之手,我希望邀请读者尝试书中的菜肴,更重要的是增进大家对越南菜的了解。


André根据Linh的菜谱还原在越南吃过的菜式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可以谈谈与Linh的合作吗?我见过作者与插画师或摄影师的合作,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主厨参与图像小说的创作。


André:Linh来自越南北部,十八岁时来到法国。目前她是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的厨师,我非常喜欢她的工作。在餐厅,每个厨师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切菜,有的调酱汁……而她的工作是创造新菜谱,这家餐厅所有的菜谱都出自她之手,她从事的同样是创造性的工作,我觉得棒极了。


Linh很友善,我很高兴能与她合作。每次在巴黎有采访,我都会叫上她,询问她的意见。毕竟在厨艺方面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她才是真正的专家。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她来自越南北部,但胡志明市是一座南部城市。我们俩一起选择了菜谱,她在自己原本了解的北部菜谱上做了改良,使菜肴更接近南部的口味——更鲜甜、更清淡。甚至有一些菜她原先也没有吃过,于是她先在自己的厨房试过再给我尝,以敲定最终的菜谱。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是Linh发明了书中的菜谱吗?


André:不,菜谱都是之前就存在的,这项工作比较像在做调查。越南每家餐馆都有自己的菜谱和独家秘方。我向她描述我吃到的那道菜的味道和自己看到过的配料,也给她看那道菜的照片,而她试着还原的不仅是一道菜的传统菜单,更是我吃到的那道菜的味道。

André做的越南菜



将美食融入大都市的肖像画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您在去胡志明市之前,已经决定要创作这本书了吗?


André:对,我是心怀明确的计划去胡志明市的。我很想创作一张关于超级大都市的肖像画,也始终渴望写一个和食物与料理相关的故事。我喜欢烹饪,但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我之前读过一些讲述食物的书,但我觉得插画并非表现食物的最佳媒介,因为我很少在看到一幅有关食物的插画时被勾起食欲。我更喜欢带照片的食谱,所以很长时间以来,用插画表现食物对我而言是一种挑战。


当受邀去胡志明市的一个艺术家驻地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把我长久以来深感兴趣的主题结合起来,借此创作大都市的肖像画,同时介绍这座城市的食物。胡志明市的各个区都有自己的食物特征,食物和区域紧密相关。

Un orage par jour内页


胡志明市是一座方圆2000平方公里的超级大都市。今日的它处在高速变化中,每天都有很多东西消失,同时有很多新事物出现。食物和城市化进程有很大的关系,像在很多亚洲国家一样,人们总是说街头料理更好吃,更美味。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街头料理都消失了。因此我觉得记录当下的胡志明失和它的食物很重要——在这样一座快速变化的大城市,每天都有老街消失,连带着街上的食物……


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不会再见到如今这般繁盛的街头饮食文化了。我的插画就像照片一样,记录了今日的胡志明市——现代的、新派的料理与古老的街头料理并存。


Un orage par jour内页,展现了3种美食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为什么如此喜欢大都市呢?


André:我觉得大都市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在一座大城市里,我们可以见到最富有的人,最贫穷的人,也可以见到各种移民、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对我来说很有趣:人们住得如此近,却又如此不同。我最初想画的就是这样一幅大都市的缩写,从最富有的人到最贫困的街区。在越南,起初我试了一些高级餐馆,可越南的高级料理并不吸引我,最终我转向了街头料理。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您对越南的好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之前对越南的想象是怎样的?


André:在法国很少能看到越南电影,因为它的受众真的特别少,所以相较于韩国、中国,我对越南没有一个影像上的概念。不过,我通过阅读越南的历史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了解。我也通过观看越南美食博主的视频对这个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南菜的丰富令我印象深刻。


在法国,当你走进一家越南餐馆,永远只有越南米粉和Bo Bun这几个选择,后者在越南当地压根不存在。网上有很多不同的越南菜,色彩很美。我渴望知道它们是甜的还是咸的,如何吃这道菜。我想,明明存在着丰富的越南菜,在法国却只有一点点老掉牙的菜式在流传着,这真令人感到很遗憾,所以我想去越南看一看。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到了越南之后,那里和您的想象有什么不同吗?


André:出发前我做了很多准备。我看了很多关于越南旅行的书,主要是讨论越南文化的不同,或者是令法国人感到困扰的那些部分。然而这些并非我想在我的书中讲述的内容。我去越南,不是准备对比两种文化,而是寻求一个游客之外的视角。我也学习了一些越南语,尽可能地准备充分,好让自己到达那里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非常喜欢这个书名《日日都是雷雨日》。读它的时候,我感觉雷雨似乎不仅是指一种天气,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上的冲击:读者可以跟着您的插画,每天认识一个新的胡志明市的区和一道新的越南菜。您是怎样想到取这个书名的?


André:我想了很久才想到这个名字,名字对一本书来说很重要。最初在选择书名时很困难,很多人对我说,这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应该选一个和食物有关的书名。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它是一本关于城市化进程的书,关于胡志明市的各个区域。尽管我在每一章都讲到了食物,但是我每天只吃三顿饭而已,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吃。我游览一个区域,感觉饿了就走进一家餐馆,吃了一些食物……食物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探索城市的过程中,至少这是我努力呈现的理念。


于是我开始思考,每一章的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我发现在胡志明市的时候,每天一定会遇到的事就是雷雨。那会儿正值越南的雨季,法国不存在雨季。这是我第一次碰上雨季,感觉很特别。雷雨来临之前,空气突然变得异常沉闷,天边滚着乌云,一切都很潮湿。雷雨对我来说,包含了感情,想到雷雨我就想到自己在越南的那些日子,想到每日喝的咖啡,吃的食物,游览的街区……雷雨将这座城市、它的食物、各种气味和所有的回忆联系在了一起。


再者,越南的雷雨持续时间很短,但真的是暴风骤雨,我希望能够在书中表现这种对我这个法国人来说很独特的气候。最后就像您说的,雷雨也是一种文化冲击的隐喻。一个从未经历过雨季的法国人来到胡志明,结结实实地淋着雨,吃着从未品尝过的、用从未了解过的逻辑做出的美食,游览着一个和我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书名,雷雨联系了我在越南经历的一切,我认为它很贴切。


雨季的越南,湿漉漉的街道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这本书有足足200页,我注意到您花了两年时间来创作,可以谈谈它的创作过程吗?


André:我在越南的时候就画了大量的草图。当时我整日带着速写本,每走到一个地方,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把它画下来。另一方面,我也用手机做了大量的笔记,关于我在越南看到的一切。这些笔记就像是我的日记一样,我每天都记录当天做了什么、看到些什么。我也写了个清单,记录我在越南吃到的菜式,不只是那些好吃的,还包括令我有感而发的食物,以及游览的区域,也是遵循同样的原则,有正在建设中的区域,有非常富裕的区域……总之是那些令我感兴趣的区。


从笔记和清单出发,我写了一个小故事出来,就像是一部小小的话剧剧本,只有文字,没有画面。当时我也没有想如何表现这些文字,故事包含十几个章节。写完后,我发给我的编辑看,得到她的首肯之后,我开始着手创作插画。一直到这个时候为止,我都没有考虑如何用插画表现它们,所以我得开始选择风格、画具、手法,再加上这是我头一本书,我还没有一个成型的风格,所以一切真的是从头开始,这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


André在越南时画的城市速写


我是按照章节顺序画的。画好之后,我重画了最初的两章,因为画到最后,我已不再满意最初的表现手法。我的规则是每天画一页。每天早早起床,上午画三格,下午画三格,周末也是如此,风雨无阻。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每画一格大概需要一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六格最少也得要六小时,还不算研究调查确认的时间,再加上出错就得重画,经常工作完一天后我就瘫倒在床上直接睡过去了。


旅途中随时停下来画画的André



用故事记录变迁中的城市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您在找到雷雨这条主线之后才开始画插画。所以开始作画的时候,您已经顺着这条主线安排好了所有的故事吗?


André:不是,故事的顺序之后有改变。最开始我确定知道的只有开头和结尾。有很多三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开头会用一组长镜头或俯视视角来介绍当时的大都市,比如巴黎、纽约、柏林。在这本书的开头,我也以一组全景镜头介绍了胡志明市的全貌,这是我所希望的:我的图画比较抽象,所以需要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在读者面前呈现整体的氛围与城市基调,然后读者在读故事时心中才更加清晰。


整本书以一场即将到来的雷阵雨开场


我也知道故事会在北京结束,因为在北京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地点,是位于一个商场下的关于胡同文化的博物馆。之前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结束这个故事,无法给它画下一个合适的句点。直到我在北京那座商场的地下发现那个令我惊异的展览,我认为以它作为结尾非常完美。


故事结尾部分位于北京商场地下层的博物馆


至于故事的其他部分,一开始我没有很清晰的想象,是画到最后才确定顺序的。雷雨很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氛围。但这始终是一个关于城市及其饮食的故事,所以我讲述了那些大都市里的小街道,热门的街区,正在建设中的区,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城之一……这些变化中的、彼此大不相同的街区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线:我试着在本书中透过食物去展示胡志明市的不同切面。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听起来很像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André:的确,每个区域的经济环境不同,食物和饮食方式也因此不同。比如在一些高级社区,人们只在餐馆中吃饭,而平民区则有更多的街头料理。每个区食物的价格都不一样,有些区多数住户是学生,有的只有老人……但是我并没有想着要画一本人类学著作,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微小的细节,那些没有人注意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在到达胡志明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要写一个故事。在我看来,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然而到达之后,那座城市有如此丰富的近似虚构的细节,这仍然令我吃惊。有太多值得书写和记录的细节了,我很遗憾没能将它们全部记录,它们真的非常有趣。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电影中,有无数的巧合和偶然。比如,在胡志明的每一天,我都能在地上捡到一张扑克牌。当决定写一本书时,我开始观察起了生活,看着这座城市,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


行走在首添新区(Thủ Thiêm)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本书有点像是一部记录当下越南的纪录片?


André: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处于高速变化中的城市,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巴黎无法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因为十年前和十年后,巴黎都是巴黎,不会有太多变化。有很多城市规划的法则需要遵循,比如在市中心不可以建太高的建筑,很多历史建筑禁止改造,更不用说拆除。而在越南,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则很少,所以改变往往是大刀阔斧的,甚至可以把一整个街区推倒重建,在法国这根本无法想象。我的书记录的只是越南这段历史上的一小步,然而正是这实实在在的一小步吸引了我。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路边摊。如今很多街头大排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消失了,记忆中的味道真的很美味。欣赏您的作品的时候,我感到一阵强烈的乡愁,对那些今日已不复存在的食物的留恋。


André:这正是本书结束时的结论。我在北京时,意外地在一家商场的地下层发现了一个有关老北京的展览。我寻思着,北京的生活如此现代,街头大排档说起来已经是该进博物馆的东西了。但是在今天的越南,它们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在看到北京那个展览时,我想有朝一日胡志明市眼前的一切也会是这样。当然这是城市,如果在乡村的话,情况或许会不同……北京的今日将是胡志明的明天,所以我希望将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


漫步在胡志明市的中国城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发现您用文字描述了很多微小细节,比如菜肴的口感和雷雨来临前的闷热……然而您的绘画风格却恰恰相反,几乎可以说是抽象的,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搭配?


André:图像小说有些近似于漫画,一方面是文本,另一方面是绘画,二者合在一起创造了第三种艺术。文字和绘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于烹饪,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不认为插画是一种理想的表现烹饪过程和食物的媒介,毕竟图画很难表现出食物的质感,它是松脆的还是柔软的?而照片在表现食物的质感方面要比图画强得多。


相反,我认为文字对食物有很强的表现力。文字可以描写很多关于食物的细节,比如它引起的感觉。尤其在法语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描绘食物的非常精准的词语。举例来说,为了描述书中的食物,我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尝试还原我当时的感觉。而图像则要模糊的多,最终我决定利用这种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反差。


最初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也曾试图通过图画去表现细节,毕竟这座城市充斥着大量几乎可以说是魔幻的细节,但很快我就发现行不通。因为像漫画一样,每一格的图画都得能让读者很容易地看懂,因为读者期望的是快速而顺畅地阅读。我不能在每个10cm×10cm的小方格里塞太多细节,得有所选择,比如,在这本书里树是没有树干的。胡志明市的墙上往往贴了很多东西,小广告、餐馆菜单等等。但这些我都没画进去,一是工作量太大,二是必须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图画无法表现的细节,我可以体现在文本里。


那些无人在意却存在且魔幻的细节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不过也存在一些很美的表现食物的图画吧?比如吉卜力的电影?每次看宫崎骏的作品我都很饿……


André:完全同意(笑)。吉卜力的作品很注重食物的光泽感,比如在《千与千寻》开头,父母在变成猪之前,吃了一种很柔软但是很有光泽感的食物。我不清楚那是什么,但是它闪闪发光,看上去真的很美味。


我在书中也注意去体现食物的光泽感,吉卜力在这方面给了我灵感。在开始创作、确定风格基调的时候,我也参考了大量有关食物的插画。然而我最终发现,吸引我的是抽象的图画。比如说,这本书中的插画使用的颜色很有限,同一种绿、同一种黄、同一种蓝……这是一种选择,因为我希望这本书的插图既简单又易读。不过这些颜色不足以表现菜肴的复杂与丰富,所以起初我打算增加其他颜色以描绘食物。但是最终我保留了最初简单的颜色,我希望这种菜肴的模糊性和文字描述的细腻感受之间的反差,能够激起读者的好奇。

美食速写:抽象与光泽并存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有没有想过创作一个和食物有关的故事?


André:就像我之前说的,我很喜欢尝试不同的主题。我已经做了一本关于食物的书,目前我想尝试其他主题。不过我喜爱烹饪,饮食将永远是我的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环。九月我或许会有一本漫画出来,讲的是三个发生在机场的虚构故事。我非常喜欢机场,它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点击视频欣赏André Derainne的美食和插画合辑



本文作者 Fab


扩展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toryland童书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