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也是一条美丽的人生轨迹丨英国绘本作家Benji Davies专访
100+全球绘本作家采访计划
第77位
Benji Davies近照
采访 | Gina 翻译 | Rosa
雪花终会飘往属于她的地方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能跟我们聊聊你创作《小雪花》(The Snowflake)这本书的灵感吗?在献词部分你提到,这本书是献给父亲的。
《小雪花》封面
Benji:写作时,通常我的灵感并非瞬间一拥而上,而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浮现的。《小雪花》这本书的灵感初现也在很久以前了,那时我隐约想写些关于雪的故事,于是父亲对我说:“你可以写一个雪花缓缓落下的故事。”当时我还不知道怎么呈现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把它暂时搁置了。几年后,我感到脑海中碎片化的灵感堆积起来,逐渐形成了更完整的故事雏形。
某天我突发奇想:虽然还不知道这片雪花最终会落到哪里,但它一定是带着目的降落的。“降落”这个动作本身就包含隐喻——人生中,即使我们不知道前路通往何方,时间也会推动我们前进,就像风和重力推动着雪花下落一样。这个比喻让我心头一动,于是我的创作便开始了。我的写作习惯大概不值得学习——我是在手机上创作的,因为这样我就能随时随地写故事了。
《小雪花》的创作草图和其中一页的成品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喜欢你提到的关于“降落”的隐喻。绘本里的雪花拼命扭动身子,想改变自己下落的轨迹,可无济于事。不过,作为读者,我们可以看出,绘本的另一位主人公——小女孩Noelle的故事和雪花的故事是并行的。雪花终会飘往属于自己的地方,只是她自己还不知道。
Benji:正是如此。起初,书中并没有女孩Noelle这个角色。和编辑讨论了这个故事后,她建议说,尽管我可以为雪花画上表情、赋予她感情和思想,但如果在故事里加入一个孩子,读者会更加感同身受。于是,最终绘本呈现出了两个故事并行推进的效果。写作过程中,我并非有意识地将雪花和女孩联系起来,但回顾整个故事,我发现这两个角色之间在精神层面是相通的:你能在Noelle身上看到雪花的影子,反之亦然。
期盼下雪的小女孩Noelle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从没想到过雪花和女孩在精神层面上的联结,你能展开谈谈自己是如何创作、又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吗?
Benji:开始创作绘本以来,我一直是靠直觉和感性写作的。创作了《诺一的神秘客人》(The Storm Whale)、《爷爷的天堂岛》(Grandad's Island)后,我也接受了相关采访,在被采访的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作品,并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创作模式。不过,在写作时,我不想过于强调框架或模式,因为这可能会让整个过程变得按部就班。情感冲动是我创作的动力,比起一板一眼地写作,我更喜欢让一切顺其自然,直到回头看时,才发现自己无意识地为作品增添了深度。
我父亲去年去世了。创作《小雪花》是在他确诊患癌后。正是父亲的提议促成了这个故事的诞生。因此,书中传达的情感也是当时我自身情感的映射。迄今为止的人生之路是我们经历无数次选择后的结果,但其中也有意外,比如生病。虽然绘本的主旨并不在此,但我也在其中包含了这部分的思考。对我来说,创作时自身的情感总是会影响到作品,我觉得对其他作者来说也是如此——所有创作者无法不直面情感,因为每部作品都需要被赋予灵魂。不仅是《小雪花》,在《爷爷的天堂岛》中我也涉及了离别、悲伤这样的人生课题。
《爷爷的天堂岛》中选择留在天堂岛的爷爷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喜欢你顺其自然的写作方式。虽然你故事的开头很轻松有趣,但在读完绘本后,作为成年读者,我总会细细回味一番其中的情感。你是如何通过轻松幽默的呈现方式探讨深刻主题的呢?
Benji:图画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表达方式,比如《诺一的神秘客人》中在浴缸里洗澡的鲸鱼、《爷爷的天堂岛》中穿过房子的轮船。这些插图是灵感在我脑海中的定格,我捕捉到这些瞬间,并展现在纸上,希望它们能吸引读者。尽管并非刻意为之,但我的插图也在讲故事。有了这些插图,我再用文字把它们串联起来。
《诺一的神秘客人》中
在浴缸里洗澡的鲸鱼
《爷爷的天堂岛》中
穿过房子的轮船
不过,这个写作习惯也发生了些改变。创作《诺一的神秘客人》时,我发现插图传递了大量视觉信息,以至于我一时难以找到与之相配的文字风格。最后,我是在编辑的帮助下完成文字部分的。在那之后,我逐渐变成了从文字开始创作,尤其是在已经构思好角色的情况下。
创作《小雪花》时,我心里大致有个草图,但如何设计小雪花的脸是关键。在我的预想里,这张脸既要小巧精致,又要表情丰富,这样,读者才能从这个没有胳膊、腿甚至身体的角色中找到共鸣。在这方面,文字和小女孩Noelle也帮了大忙。
坐着茶点托盘冲下雪坡,冲回童年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同意你说的,在绘本中,图画能为故事添加很多细节。我觉得在《小雪花》中,你的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搭配得很好。我记得有一页的内容是,Noelle拉开窗帘一角看向窗外,下面的文字是“每个屋顶、每座山坡和每棵树都变白了。”于是读者就会忍不住猜测:下一页的插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这种悬念的设置尤其考验文字和图片之间的配合。
Noelle拉开窗帘前的画面
Benji:你说的这种悬念是我作品中常用的技巧,这个技巧特别适用于绘本,因为绘本时常要翻页,我就是抓住这个特点,引发读者主动思考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你说的那幅插图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很喜欢角色背对着读者看向某处的视角,因为这样读者就会觉得自己正身处书中人物所在的位置,也能感觉自己和角色之间的联结更进一步。
在Noelle看向窗外的那幅图中,尽管读者不知道下一页上具体会出现什么,但在文字的引导下,他们已经知道,这是雪夜后的清晨,所以他们心里已经对接下来会出现的画面有了个预判:整个世界白得发亮。如果你从小在多雪的地方长大,那读到这页定会被唤起一些记忆:大雪之后的清晨,外面的反光透过窗帘照亮了卧室,一切都静悄悄的,一夜之间世界改头换面,万物都被盖上了一条白毯子,变得柔软起来。对我而言,这是段令人怀念的记忆,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刚刚你提到童年时对白雪皑皑的家乡的回忆,你或者你女儿的圣诞节的经历有影响到你的创作吗?
Benji:当然!我在英国的一个小城市长大,在我写草稿或画草图时,眼前会浮现各种童年画面。比如,我在社交软件上发过一张孩子们坐着雪橇滑雪的插画,那其实就是我童年的娱乐项目。小时候,我房子对面有片树林,林前有个小山坡,妈妈有时会带着几个很大的茶点托盘去那里,我们会坐着托盘俯冲下坡。我把这段经历放在了草稿中。虽然这张图最终没被选入绘本,但它作为我独有的冬天回忆,也为整个故事奠定了一部分基调。
Benji绘制的孩子们坐着雪橇滑雪的插画
Benji儿时
堆的小雪人
绘本中,Noelle所在城市的房屋也来源于我儿时的记忆:每逢圣诞节,那些上了年头的街边小店就会挂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我想在绘本中重现这样的场景。除此之外,在插图中,高楼大厦矗立在低矮的房屋后,树木顶着光秃秃的枝桠站立在公园中,透过树枝之间的缝隙可以看到路灯的暖光……这些都是我童年时与圣诞节相关的回忆。于我而言,年末的那段时间本身就能勾起强烈的怀旧之情。
我女儿今年五岁了。《小雪花》是在她大概两三岁时创作的。她是书中Noelle的原型。就像Noelle一样,冬天出门时,她也会顶着大大的帽子,裹上厚实的外衣,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小雪花》中的Noelle形象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对比你有孩子前后的绘本作品,除了把女儿作为人物原型之外,她还在其他方面影响了你的创作吗?
Benji:或多或少有一些。有了女儿后,我不仅是把她当作人物原型,还开始将笔墨集中于故事背后的深意。这使我的作品更有层次了。不过,我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还是自己的童年经历。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啊,我明白。童年体会到的奇妙之感会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很容易就能在纸上重现当时的场景。尽管你女儿的童年与你的不同,但你能通过自己的回忆体会到女儿的感受。
Benji:没错。比起往年,今年我女儿对圣诞节的到来感到尤其兴奋,我想这是因为五岁的她对圣诞节有个完整的概念了——她知道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做什么。她的一举一动或许也将成为我未来创作的素材,毕竟我已经习惯了用成年人的视角看待世界,而她能用孩子的视角捕捉一切。
想象自己夹在暴风雪中下落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在创作《小雪花》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吗?
Benji:为《小雪花》作画是一个挑战。我刚刚就提到,给小雪花设计五官和表情就很难,另一个难点是营造圣诞的氛围。比如,有一张插图是雪花在下落过程中看到了城市里的商店和彩灯。为了呈现出预期的效果,我费了好一番心思。我在电脑的Photoshop上作画,为画面一层层叠加颜色。在开始的版本中,画面所包含的细节太繁琐,使它看起来有些死板。这不是预期的效果,我想用更柔和的线条来表现冬景。
于是,我把现有的草稿打印出来,放在灯箱上,又铺了一张画布在上面。接着,我在画布上用灰色的颜料照着草稿又画了一遍。然后,我扫描了一遍第一张草稿,把它叠加在灰色的水彩画上面。整个过程就像是在Photoshop里叠加画布一样。这样一来,最终的成品就会呈现出印象派的风格:并不是每座楼房、每个屋顶都线条清晰,但水彩的色块拼成了它们的轮廓。整张插图既有冬日的冷冽,又带着圣诞的暖意。希望我传递出了这种效果。
《小雪花》中街景的草稿和成品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喜欢你插图中柔软的轮廓,读绘本的时候我就暗自感叹:尽管画中的细节十分丰富,但依旧给人十分柔和的感觉!你确实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画面梦幻但不抽象,暖光的点缀与圣诞节的配合也恰到好处。
Benji:我习惯在作画时加入大量细节,并且通过这些细节补足故事本身。其实,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我的审美偏好是简约派的。与之相反的是,在创作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细节,我通常要大费一番功夫。不少人得知这点后还觉得挺惊讶的。
在我们刚刚提到的那张插图之后,是橱窗里的圣诞树那张图。这张图大概是整本书里细节最丰富的了:圣诞树的枝桠、点缀其上的各色彩球、糖果拐杖和彩灯,我一样都没落下。这么做是因为,我想让读者身临其境,站在Noelle的角度看这棵圣诞树。图里甚至有些小彩蛋——比如,圣诞树下水晶球里站着的小人是《诺一的神秘客人》中的主人公Noi。其余的更多彩蛋就留给你们探索吧!
读者站在Noelle的角度看橱窗里的圣诞树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这里也是你之前提到的,喜欢让人物背对读者,这样读者就能被代入绘本人物的视角了。在这里,当我们和Noelle一同看向橱窗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她内心的惊叹和对圣诞树的渴望。
Benji:是的,你提醒我了,作画时的另一挑战是要画出我没有亲历过的场景。比如,有一幅插图是雪花被夹在暴风雪中落下的场景,我自然是没有经历过随着暴风雪落到地面的过程,所以只能凭印象和感觉作画。画这样的场景还是挺让我犯难的,因为绘本中甚至没有道具或其他角色的辅助说明故事。换句话说,这个场景只能依靠我这位创作者通过画面来展现。我只得当作自己是在看一场电影,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暴风雪中的一切。如果是画人物、地点还好,因为我见过真实的人,也去过真实的地点,但雪花无疑让创作难度加倍了——我一辈子都体会不到一片雪花的生活。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你说的那些让你犯难的插图恰好都是我最喜欢的!对我而言,随处可见的人反而没有太大吸引力,而你的插画通过暴风雪中的雪花、城市的远景等插图,给我带来了一个新视角。谢谢你让我有机会经历这些视角!
Benji:那真是太好了!还是那句话,我是循着感觉写作的,我笔下人物的感受会影响读者的感受。我一直注意着画面色彩的平衡,好让读者看到我希望他们看到的重点。这是我唯一能引导读者阅读的方法。
Benji运用色彩突出视觉重点的绘本封面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你大学是动画专业的,我想你的专业知识也给了你不少启发吧?比如插图的角度、远景、如何引导观赏者观察图片等。
Benji:确实。因为我的专业是动画,所以在创作时,我总是习惯性地想象出画面人物的一系列动态反应,就好像在我的脑海中播放一部电影。所以,我总是要想尽办法把脑海中的一帧帧动画展现在纸上,好让读者也看到我脑海中发生的一切。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对,就像你之前说的,创作绘本时你会围绕脑海中灵光一现的某张图展开。比如,在《爷爷的天堂岛》中,核心的插图就是穿梭在楼群中的船,而《小雪花》中,你也通过类似的方法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Benji:是的,它们就像我为整本绘本选出来的海报,我希望它们反映出整本书的“高光时刻”,以此来博得读者们的眼球。当然,这也是因为童年的我对插画和绘本情有独钟。我读一本绘本的次数越多,就会越把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我能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插图所描绘的世界中,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处细节。这就是我在插图上大下功夫的原因吧。
雪花变成星星的时刻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印象很深的是,自己第一次读《小雪花》的时候特别担心那片小雪花最后会掉落到地上融化。正因如此,读到结尾时我特别开心,那里写到:“雪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变成了耀眼的星星。”配图则是Noelle举着她的小圣诞树,变成星星的小雪花就停留在圣诞树顶端。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收尾方式的呢?
Benji:哈哈,我接下来说的可能会让你失望:在第一稿里,这片小雪花最终确实融化了。不过,在修改中,我感受到,雪花降落的旅程本身包含着超越时间的美,因此我不想以“融化”这个稍显沉重的方式收尾。当然,这本书没有后续,读者也可以把现在的结尾解读成雪花融化在了阳光中,但在我看来,阳光也是雪花内在精神的一种象征:完成降落后,读者记住的不再只是一片小雪花,而是她散发出的光芒。
《小雪花》初稿里,小雪花落入湖中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雪花从天飘落的过程也只是Noelle的想象。
Benji:可以这么说。Noelle从头到尾都在期盼着下雪。在扉页上,夜幕降临,Noelle坐在矮墙上,遥望着城市,向着天空伸出了手,这幅画已经暗示了她在等雪。在故事的开头和中段,Noelle对着天空翘首期盼,可她的期待一次次落空,因此,结尾看到雪、拥有了圣诞树的她十分心满意足,那是一种愿望实现的幸福感。
创作时,我只需确定结尾的基调,就知道从何下手写出这个故事。以《小雪花》为例,为这部作品奠定基调的是一头一尾两张插图:扉页那张Noelle等雪的,以及结尾那张她举着圣诞树站在阳光下的。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从头到尾,雪花和Noelle都带着一股渴望,都想控制自己的命运,幸好,在结尾,她们的愿望都被满足了——Noelle得到了圣诞树顶端的那颗星星,而雪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降落位置。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物之间的联结。雪花的降落既满足了自己,也满足了他人。
Benji:是的,所以也可以这样解读:整个故事就是Noelle的一场梦。她带着对下雪的期盼躺在床上,想象着有一片雪花能飘落到自己的圣诞树上,而第二天清晨Noelle所见的雪景恰好印证了她的想象。
小雪花最终落在Noelle的圣诞树上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喜欢我们对故事不同的解读。和孩子讲故事时,他们也会从中读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Benji:是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愿按部就班地写故事,而是跟随直觉随心所欲。只有这样,我才能创作出普世的作品,我的读者中才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创作者,我只为作品提供插图和文字,剩下的部分是由每位读者结合自身经历、自己创作的。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一开始小雪花不愿下落让我想起了一些经历:在自我感觉不大好的时候,我也曾拼命地想阻止自己继续下坠,但读了雪花的故事,我改变了观点:也许下坠也是一种人生轨迹,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归属。
Benji:是吧,所以我很喜欢那些能唤起人们普遍共鸣的故事。尽管故事本身有其特定的地点和人物,我们依旧可以将它与自己的经历类比。我想,好的叙述者就是能讲出这样的故事。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我很喜欢你在书的开头引用的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此时此刻,它在手中如星星般闪耀,也如雪花般稍纵即逝。”你能跟我们展开谈谈对这句话的解读吗?
小雪花在Noelle手中,如星星般闪耀的时刻
Benji:我觉得这句话抓住了整本书的精髓。其实整部作品都是关于稍纵即逝的一刹那的。不仅是雪花,对于Noelle的人生来说,童年也是很短暂的时光,我想借这个故事抓住童年的那抹纯真。我想我做到了。
不仅是雪花本身,她下落的过程也富有寓意,成为星星的那一刻,她完成了自我升华。这也是我选择以这个画面结尾的原因。
我个人是喜欢基于现实创作的,因为这样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性,也更容易引起共鸣。人们自身的所见所闻可以赋予我作品不同的意义,也能让故事的主题更为丰富和深刻。
一键购买Benji Davies的绘本
您也可以在小宇宙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前往三明治童书研究所电台
收听更多播客节目
🎧
本文作者 Gina
本文插图除特别注明外
均来自Benji Davies官网和亚马逊
编辑 | 思雯 清月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