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通讯员三宣、詹岗琳
图片/视频: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署名除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三水 Author 梁欣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三水区芦苞镇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在一片水田上播撒稻种。自3月10日起,这里的200亩水稻田将陆续下秧。刚完成采收的菜地上,一辆打埂施肥机流畅地“画出”一道道“回”字型的轨迹,20分钟整理出8亩春耕用地。
三水区,全国580个蔬菜重点生产县区之一,广东省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县区级试点。2019年,三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36.9元,增速达11.8%,创历史新高。
2020年的春天,是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第三年试点工作的开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三水在继续严抓防疫的基础上,奏响“春耕复工曲”,绘好“乡村振兴图”,开展富民兴村的三水探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业从事者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56家重点农企全面复工
走进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三水农场(以下简称“广良三水农场)的育苗车间,只见每一个工序都井然有序。自动播种机播种、覆土、浇水、装盘做标签、放入催芽室、进入育苗大棚,需要嫁接的种苗则送到嫁接室完成嫁接后再送进育苗大棚。
“每年的出苗量接近两千万株,主要供应给三水及周边地区。”广良三水农场场长黄创明表示,作为春耕备耕的上游企业,必须第一时间按照客户订单需求提供种苗。
目前,广良三水农场的返岗人数已达到正常生产水平,育苗车间每小时可产出500盘育苗盘。今年,广良三水农场还将扩建育苗温室大棚。
在广良三水农场温室大棚内,工人们在培育幼苗。
今年,三水全区预计春播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约为5.1万亩。三水纳入监测的重点农业企业(项目)共56家,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基地、屠宰企业等,目前已全面复工。
位于大塘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基地——广东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良三水农场的种苗客户之一。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当天,生产主管蔡焕珍带着生产工人,一口气赶种了一批木瓜苗和由广良三水农场代育的冬瓜苗。随着叶菜采收进入尾声,瓜苗播种步入了正轨。
蔡焕珍的心里,有一张春耕时间表。最近,他们同时进行着育苗、整地、覆膜、移栽、采收等多项工作。
“如果种苗培育好了,却还没准备好移栽的地,就很被动了。”蔡焕珍说,春耕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上半年的收成以及全年的生产计划。虽然前期受物流影响,部分用于春耕的农资延迟到货,但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能满足春耕需要。
一边销售存量农产品,一边开始新一年的春耕,是三水大多数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目前的生产状态。从空中俯瞰开耕后的三水大地,收获与播种加速轮替。
广良三水农场航拍图。/受访者供图(资料图片)
三水区农业部门统计,当前全区春种蔬菜种植面积约2.3万亩,预计未来1个月能收获上市的产量约0.65万吨;各类水产存塘量约8万吨,生猪存栏量为1.6万头,牛存栏量182头,家禽存栏量948万羽,蛋类产量33.73吨,全区农产品供应充足。
乡村振兴赋力农业复产突围
自2月15日以来,一笔笔解燃眉之急的资金快速发放到三水农业经营主体手中:一次性补贴37笔、共400万元,“政银保”续贷74笔、共2419万元,首批可贴息农业贷款11笔、涉及贷款额460万元,农业临时“过桥基金”申请4笔。
疫情期间,三水在全市率先出台的一份被称为“扶农十三条”的专门性文件——《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银全力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从“寒冬”过渡到“暖春”。
“为配合富民兴村计划,我们本来也打算在今年推出‘政银保’过桥基金。由于疫情原因,就把它提前了。”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师林锦荣介绍,去年在调研中发现,受农业生产周期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按照原定一年的“政银保”贷款周期,经营主体的资金未必来得及回笼,因此通过“过桥基金”减轻资金压力。
三水正按照自身的进度表,持续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一特殊时期,乡村振兴探索的初步成效以及新一年的富民兴村计划,正转化为三水春耕备耕、农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底气和力量。
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两年以来,三水农村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擦亮了四张“国字号招牌”——国家级农村金融创新“政银保”、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商标)3个;已有农业龙头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市级“菜篮子”基地31个。
在乡村振兴中,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菜篮子”基地积极谋求转型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担纲起产业兴旺的“领头羊”;疫情当前,他们带头做好稳价保供、春耕复工和乡村振兴工作。
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用14天时间,帮助本地农户收购销售了150万斤椰菜;通过“扶农十三条”6天快速续贷400万元,开展新一年春耕以及西江农业园(沙围核心区)二期高标准蔬菜大棚的建设。
蔡焕珍在种植木瓜苗。
“党员创新实验田”,是大塘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创新应用空间。党员蔡焕珍领种的20亩试验田上,这几天已陆续种上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优良试验种苗。
以“农业园区化”探路富民兴村
疫情发生以来,白坭镇横村村村民刘启江愁眉不展。他经营着一个水产养殖家庭农场,200亩鱼塘、近30万斤鱼,今年只卖出了10%。通过“扶农十三条”,刘启江获得了4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暂时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
疫情之下,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的短板被放大:农业产品种类单一,传统销售渠道行不通,物流运输对外依赖性大。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
三水地处三江汇流之地,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有淡水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同时,三水也看到了农业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去年,三水提出了打造三水渔世界产业园、三水区渔业产业园、北部蔬果科技产业园、西江(白坭)农业园以及乐平农业园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前两个为规划新建园区,后三个为巩固提升园区。其中,三水区渔业产业园已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农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是三水今年推进富民兴村计划的一项重点工作。
以规划新建的三水渔世界产业园为例,产业园范围涵盖乐平镇、芦苞镇和大塘镇,将打造成为以发展高值水产为重点,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与传统的农业园区有何不同之处?
“以前人们总说‘种得好不如卖得好’,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区乡村振兴办副主任何永坤认为,构建全产业链和农户带动关系,是现代农业园区增收的核心。
传统的农业园区,以分租种养生产为主,对集聚化的利用比较单一。现代农业园区则是通过主体、资源、政策、招商等发展要素的充分集聚,土地规模化流转,新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带动关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产、仓储、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把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留在“三农”上,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的“钱袋子”更好更快地鼓起来。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一年春耕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开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三水的步子将迈得更稳、更大。
往期内容
1、50家名企数百个岗位任你挑,三水这场“云招聘”持续至3月28日
3、警惕!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10例!
资料: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通讯员三宣、詹岗琳
图片/视频: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署名除外)
编辑:佛山新闻网朱广晖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或下载“南方+”手机app并关注三水频道。
点“在看”,并转发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