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濠口市”、官亭圩…一起解读三水河口的前世今生
说起旧河口,老三水人都知道那是佛山三水老城区。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旧城还有一段更古老的历史,过去曾因修建接官亭接待往来官员而得名“官亭圩”。从“官亭圩”到“河口”,这个地方经历了什么?
过去,人们交通出行、运输以水路为主,三水发达的河道便发展成了重要的驿道,也成为了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些驿道纵横交错,催生了江河边大大小小的圩市,河口便是其中一个。
三水原县城所在地河口。(来源:三水区档案局)
在更久远的过去,河口不叫河口,也不叫官亭圩,而是叫“濠口市”,是一个江边的圩市。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八月,当时的政府在县城前修建了一座接官亭,用于接待驿道过往的官员。可能是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和往来官员的生活起居,修建接官亭时,政府允许周边修建店铺,设置圩市,每月逢三、五、九为圩日。
三水原县城所在地河口。(来源:三水区档案局)
得益于此,这里逐渐变成一个商铺林立的繁荣小镇。每逢圩日,周边人们都纷纷聚集到圩市上,或拿出自家的农产品、鲜鱼售卖,或采购其他日常所需,更有各地客商往来,江面上船只穿梭往来不息,商铺间人流络绎不绝。这样的繁荣景象都离不开接官亭的修建和圩市的设置,后来,人们逐渐就把这里叫作“官亭圩”,而不再叫“濠口市”。
《三水县志》上关于河口的记载。(来源:麦国培)
后来,接官亭不复存在,“官亭圩”这个名字也便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到了清末年间,“官亭圩”的名称已经慢慢变成了“河口”,并一直沿用至今。
三水原县城所在地河口。(来源:三水区档案局)
河口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过去,河口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为国内外商贾政客云集的商贸集散地,相当繁荣。然而,由于过去堤围修建、管理较为落后,以致水患连连,位于北江边的河口更是首当其冲。由于不胜水患侵扰,人们慢慢就把发展中心转移到位于三水腹地且水陆交通便利的西南、芦苞等地,以寻求更广阔更安全的发展空间。
抗日战争的爆发更是让河口遭受重创。1938年至1945年期间,日军盘踞河口久久不去,在数年的炮火轰炸下,河口遭受了严重的战火荼毒,昔日的繁华城镇几乎变为废墟。抗战胜利后,三水就把县城搬到了西南,河口从此进入缓慢发展期。
1938年侵华日军火烧河口。(来源:麦国培)
如今,战乱的年代已经远去,三水的堤围修建和管理水平也空前提高。过去为水所困的三水人已经能将汹涌江水化为己用,更能与水共生共荣。而河口,这座底蕴深厚的小城,在历经起伏后也必将繁荣兴旺。
遇见淼城
1、火车专设“牛卡”,有职业“牛江客”...三水西南耕牛市场威水史你知多少
2、三水这条八百年古村好威水!曾走出大人物、吸引英国摄影师造访
来源:佛山新闻网
编辑:朱广晖
审校:陈文钰、麦丽敏、李细妹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或下载“南方+”手机app并关注三水频道。
点“在看”,并转发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