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位中科院院士/研究员/博导/教授确认参加21日学术分论坛——2018宁波光学膜峰会

2018-03-10 薄膜新材网


嘉宾介绍系列


学术论坛演讲嘉宾


 刘云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物理化学家。1949年2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和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证实了扩展π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


学术贡献


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120余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他人引用2万余次,h因子大于7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7项,出版专著一部及19章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00余次。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4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现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等6种期刊的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



沈国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1999年在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2月-2013年2月分别在韩国汉阳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加入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相关柔性器件的研究工作,迄今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30余篇,大于5的论文40余篇。十余篇论文被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等期刊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十余篇论文入选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截至2014年10月,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超过5800次,论文的H指数为42。主编及参编英文专著9部,获批/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先后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SCI),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SCI),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SCI),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SCI)等十余种英文期刊的编辑、专辑编辑、编委等职。 

 

获得奖励情况



2014年,国际超晶格、纳米结构与纳米器件大会青年科学家奖 ;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2010年,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


2009年,首届SCOPUS未来青年科学之星奖 。


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 


围绕低维半导体材料,开展系统的柔性器件的设计、组装及大规模印刷制备等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柔性电子/光电子器件:柔性晶体管、柔性光电探测器、柔性传感器等。 


2. 柔性芯片储能器件: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等。 


3. 柔性储能-传感一体化系统及印刷电子技术在柔性器件上的应用。 



范琳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日本千叶大学电子光情报基盘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功能性聚酰亚胺薄膜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1989年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日本千叶大学物质科学专攻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2年日本千叶大学电子光情报基盘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2002年回国进入中科院化学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长期以来从事高性能和功能性聚酰亚胺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功能性和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及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粘接材料、以及有机/无机杂化聚酰亚胺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制备方法、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调控、材料成型方法与环境使役性研究,同时围绕微电子、光电显示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研究。


学术贡献



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获得授权专利36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完成了科技部、工信部、基金委和中科院等国家级研究课题12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先后主持开设《高分子化学专题》和《特种高分子材料》等研究生课程。



葛子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


有机光电化学学科带头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2005年至2009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神奈川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从事有机光电研究。2009年受聘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要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和OLED研究


学术贡献



近年来在Nature Photon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70多篇,被Nature Energy、Chemical Review等引用1500多次,共申请发明专利25项。撰写Springer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机太阳能电池专著章节两部,撰写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电高分子”词条。


主持包括4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在内的1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入选中科院“拔尖青年科学家”、浙江省“千人计划”、浙江省杰青等。担任Journal of Emerging Materials Technology(Elsevi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和《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发起组织了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会议(ICOOE),并担任大会主席,18次受邀做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如ACS年会、全国有机固体会议等邀请报告。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



展台供应


我们在此次峰会上设置了众多展台,欢迎展示您的产品!




报名费用



注:如需外币支付,则为350美元/人,或300欧元/人


参会费包含: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午餐;3月21日、3月22日晚餐;会议资料



会议报名/咨询


汤丹( Candy Tang )

联系电话:0574-88188480

手机:187 5832 5680

邮箱:candy.tang@trendbank.net



报名方式


请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在线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