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日企不做增亮膜?

2015-12-26 Fischer unima薄膜新材网

走!去日本看高机能薄膜展!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则是35.6年。



翻开全球光学膜的版图,你会发现日系企业几乎呈现垄断之势,一块优质的液晶显示屏里几乎所有用到的光学膜都打着日本制造的烙印。


唯独增亮膜,居然没有日企的身影,无论是原料、技术、设备,日企都不缺,那么究竟为什么日企不做增亮膜呢?



日本制造几乎垄断光学膜市场


要解开这个疑问首先要谈一家公司——3M——一家以研发能力闻名于世的企业。因为当初正是3M将BEF与DEEF带入了市场。


1993年的9月, 3M科学家A在发布会上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一个折射率非常高的材质,它可以调控反射比率,让材料100%或者80%或者更小比率的反射光线。


A的发现获得了薄膜开发部门的B博士的响应。B在了解到A的发现时,当即有了一个想法:有没有可能让这种技术挡住红外线的热量,同时多膜重叠,起到防止爆炸的作用?


这让他们不得不找到另一个光学研究部门的博士C,请他在研究室做一个计算机模拟试验,看一看这一材料是否有助于防止红外线的影响。而试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一材质的反应完全违反了光学定律。


反复推算仍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三位3M科学家决定向公司申请两笔研究基金,以实物研究的方式来制作多层膜,以验证是否出现技术上的突破。


1997年,基金支持下的小规模生产开始了,三位科学家制作了不同反射率的产品,并发现这个产品在非常广泛的领域都有应用的可能。


最终这种产品在液晶显示屏行业大放异彩,3M称其为增亮膜DBEF。


同样BEF的研发过程也如DBEF一样。


研究员A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剪开了带棱镜的玻璃导管,发现平铺的棱镜导管具有平面聚光的作用。


研究员B致力于鳞片物理结构对光线的折射、反射的研究,得知A的发现后觉得与自己的研究可以合而为一。


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3M结合微复制技术和薄膜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棱镜导管的聚光功能,从而使其增亮效果更加显著,最终3M将其命名为增亮膜BEF。




增亮膜的问世可以说是3M研发能力的一个缩影。


除研发能力外3M还有一项能力令人叹服——专利保护,用铜墙铁壁来形容都不为过,甚至至今DBEF产品还是3M全球独家供应!


至于BEF市场,因专利转让、到期、技术突破等原因,使得韩国、台湾、大陆等众多企业加入进来,但即便这样却仍不见日企。看来原因不单是专利更在于日本企业的本身。


韩国银行曾对全球的长寿企业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有21666家,创业超过200年的企业也有3146家,占到全球40%。


世界最长寿的企业同样出自日本,即位于大阪的“金刚组”建筑公司,该公司自日本飞鸟时代就开始建造寺庙,历史已近1400年,其传人也已历经40余代。


日本企业如此长寿,公认的原因,不外乎三条:


首先是这些企业在经营方面都保持相当的专注。日本是一个特别重视“匠人精神”文化的国度,多数企业在经营中都恪守本分,全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追求精益求精,不盲目扩大经营。


以控制着全球高端扩散片市场的惠和为例,惠和株式会社成立至今已经67年,但在日本还属于一家年轻的企业,但即便如此惠和做扩散片已经做了25年!


笔者曾和惠和的员工聊天,他曾多次不解地说“为什么大陆会觉得扩散片是技术要求最低的光学膜呢?我已经做了十来年,自认为一点也不比增亮膜简单呀!”


恪守自己的核心专业,使企业容易化繁就简,把产品做到极致。这也许就是惠和可以在中、台、韩等企业的夹击下,常年占有扩散膜高端市场的原因。


其次,家族经营以及长期雇佣制也是日本企业长寿的法宝。家族经营的好处是可以考虑企业长远利益,以大局为重,而不必同上市公司一样,受短期利益摆布,看股东的脸色。


长期雇佣也有优点,就是让本是“外人”的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统计表明,现在世界上拥有200年历史的公司基本都是家族企业。


第三,企业百年不倒的最根本法则,就是坚持创新,坚持让自己的技术工艺优于对手。专注核心业务与保持家族控制,虽是优点,但也容易使企业走向僵化。而日本企业恰恰通过不断创新,避免了死板和教条。


这点或许也我们印象中一板一眼的日本企业不符,但日企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创新,并不断取得成果。


11月中旬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日企占据40席!


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



日本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向来是毫不吝啬的。


我们不妨以东丽为例,反射片巨头东丽成立至今已将近90年,2014年东丽宣布从 2014 财年开始在今后 3 年投入 1800 亿日元(96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而东丽预计的2015年度营业利润为1550亿日元。


日企对于研发的重视可见一斑。


2015年东丽财报



如此庞大的研发投入势必会对企业的运营造成负担,我们整理后可以发现但凡日企所从事的行业都有两个特点:


一、利润大,大到可以弥补研发和高昂的人工成本。


二、技术壁垒高,多呈现垄断局面。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原本一直处于偏光片市场垄断地位的日东电工、住友化学近几年不仅没有扩充产能反而逐步将重心转移至OLED用材料的开发上来。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偏光片市场,韩国在做,台湾在做,大陆也在做,整体的利率自然就下降了,打价格战这样的事日企怎么可能是另外几家的对手(最近准备签卖身契的夏普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理,如今的增光膜市场,早已是杀得刺刀见红。此时再入场,对于日企来说已是无法承受之重了。


总结来看,日企不做增亮膜的原因无非有二:


一、早期日本企业或出于技术专利的原因,或出于政治的原因(美日的特殊关系)回避了这个市场。


二、后期又由于日本企业“匠人精神”文化和市场潜在利润过低的原因放弃了这个市场。


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似乎更容易被淘汰,经受不住时间的洗礼和考验。


一项统计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当年在聚酯薄膜行业无论产能和工艺都超越杜邦、三菱的浙江欧亚薄膜从成立到破产仅仅12年!(相关阅读:难逃厄运!昔日巨头欧亚薄膜被公开拍卖!


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则是35.6年。


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暂且放下历史的因素,向我们的邻居取取经。


-------------------------------

相关文章推荐


2015 TFT偏光片市场,谁分到了这杯羹?

TAC光学膜市场解读:谁控制着话语权?

3M DBEF的应用范畴与市场趋势



如此精彩的文章,一定要评论几句↘



●怎么向“有料”投稿?

直接发送您的稿件至info@unima.cn

●“有料”征集哪方面的稿件?

任何对薄膜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见解:可以对行业内外发生的事情发表深度见解;可以对薄膜新材料产业如何发展提供思路

●稿件发布后作者有没有收益?

如果您需要,我们可以在发布微信时设置“打赏”,如果读者觉得您的文章不错,可以向您支付一定的“赏钱”(作者可以自行决定打赏金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