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滁州——出生于滁州全椒,他写出一本传世名著!

滁州在线 2024-04-12

观滁州

这位人间清醒作家,冷眼世情看冷暖,千秋椽笔绘儒林……


“人生南北多歧路,

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功名富贵无凭据,

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


出生在滁州全椒的吴敬梓

阅尽儒生百态

把自己的传奇经历

写进传世名著《儒林外史》

这也成就了全椒千年儒乡的美名

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

堪称“精工提炼”

更有英、法、德、俄、日等

多种文字传世

有人认为《儒林外史》

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


《儒林外史》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本期《观滁州》

让我们一起走进

吴敬梓的家乡滁州和

《儒林外史》的文本细节

从现实与艺术的两相观照中

寻找答案



《儒林外史》与滁州

苏洁(安徽合肥)


滁州全椒,吴敬梓的故居,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吴氏家族在当地很有名望,吴敬梓从小就被寄予了厚望,读书应举,光耀门楣。少年读书北极阁,游憩于奎光楼,读书刻苦,追求风雅。他向往“诗酒风流”,跟其他人比起来显得儒雅不群。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吴敬梓的精神支柱,年少时的他不谙世故,不懂经营,后来家财散尽,生活捉襟见肘的时候,对于现实的体悟也更加深入细腻。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儒林外史》被冠以讽刺小说巅峰之称,实至名归,在嘲讽里,有深重的同情。在讥笑里,也有无尽的辛酸。某种意义上,吴敬梓写这本书的意图与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是一致的。他调侃自己半生落魄已成翁,在书里嘲人又自嘲,以此来排遣寂寞。在《儒林外史》的最后,理想国坍塌了,而欺世盗名的“名士”却依旧存在。泰伯祠无人祭拜,变成了断壁残垣,这也暗示着作者苦苦追求的精神世界崩塌了。

《儒林外史》是独特的,吴敬梓作为一个不如意的读书人,对自己所在的群体的体察入木三分。未曾深夜痛哭过,都不足以谈科举。乡土社会没有足够的善意与能力去承接住吴敬梓的文学理想。杜少卿的原型就是吴敬梓,他在书里通过艺术虚构,完成了自我救赎,读来令人唏嘘。吴敬梓跟蒲松龄不同,《儒林外史》也不同于《聊斋志异》。如果说后者还对于科举制度抱有一丝幻想,那前者则对于科举充满了不信任。书里各种各样让人发噱的细节,以及清冷又促狭的笔调都让我印象深刻。吴敬梓的叙述是不动声色的,他通过这部作品,将儒家精英社会的困境与问题暴露给人们看。在书里,他一边批判封建人伦,一边竭力隐藏那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温情。我们可以看到有趣的下流、无耻的匪类,也能看到市井高士。作者的心态是包容的,但又有内在的冲突性。走科举这道窄门,从来不是读书人自己可以选择的。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紧张着,被裹挟着前进。跳出这个运行逻辑,为自己而活,只是一点微弱的希望。

吴敬梓以“公心”书写,不与现实同流合污。身居滁州全椒老家时,虽然不被众人理解,但自己可以沉浸在充盈的精神世界里。年轻时,出身名门望族的他,挥霍了上万遗产。虽然遭受乡人鄙夷疏远,但他丝毫不在乎。老年,他生活困苦,类似于陶渊明。他清高,他孤傲,他身在儒林,心在世外。越读《儒林外史》,越能够体会到作者用笔之妙。




吃食里的人情冷暖

王吴军(河南郑州)


翻阅《儒林外史》这部书,在第三十八回中,郭孝子给了老和尚两个梨,那老和尚“受下谢了郭孝子,便叫火工道人抬两只缸在丹里,一口缸内放着一个梨,每缸挑上几担水,拿杠子把梨捣碎了,击云板传齐了二百多僧众,一人吃一碗水”。梨子原本是普通的吃食,老和尚竟然将两个梨做了两大缸梨子水,让二百多僧众每人喝了一碗,其中的人情冷暖让人真是不能不感叹。

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又写到了吃食,在这一回中,“公子妓院说科场”吃的下酒菜是“一盘子驴肉和一盘子煎鱼”,另外,因为在座的汤六老爷是教门人,就煮了二三十个鸡蛋给他吃。大老爷和二老爷进科场时拿的吃食是十分丰盛的,有月饼、蜜橙糕、莲米、圆眼肉、人参、炒米、酱瓜、生姜、板鸭。然而,大老爷和二老爷吃了这么多的好吃食,竟是没有考上,真是白白糟蹋了这些好吃食了。


余大先生去拜访杜少卿,是在《儒林外史》的第四十四回。当时,杜家办不起接风的酒席,幸亏有庄濯江送来的“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这些吃食,才给杜少卿解了围。杜少卿虽说他在南京有“山川朋友之乐”“夫妻们带着几个儿子,布衣蔬食,心里淡然”,可我总觉得杜少卿若是手中真的有若干资财,就算临时应个急,也不至于困窘到没有吃食招待客人的地步。君子爱财,用之有道,杜少卿平日里的豪奢之举是让人不赞成的,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中,写到了讽刺看风水的人的情景。当时,余家人吃酒,摆上了九个盘子的吃食,它们是“一盘青菜花炒肉、一盘煎鲫鱼、一盘片粉拌鸡、一盘摊蛋、一盘葱炒虾、一盘瓜子、一盘人参果、一盘石榴米、一盘豆腐干”。虽说这是九个盘子的吃食,但把瓜子和人参果等零食也算上去了,实在是有点寒酸。后来,余家二兄弟有三处吃酒,最后却一处也没有吃到,大先生道:“今日有三处吃酒,一处也吃不成;可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情冷暖,我们也是常会遇到的。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中,在写到吃食的时候,明白地写了“五河县势利熏心”,书中说这是“人之常情”。是的,大凡经历了风雨的人,都见过一些人情冷暖,罢了,都是一些可怜人,知道就好。

在《儒林外史》的吃食中,我看到了人情和人心。冷暖吃食,甚为有趣,也足以让人回味。




襄河之滨仰大师

刘传汉(安徽芜湖)


秋日的午后,艳阳高照,碧空如洗。车到全椒,漫步在县城的马路上,宽阔而又舒适,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记忆里的县城印象已不见踪影,真的是“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了。问及吴敬梓纪念馆,人们不约而同抬手一指:“顺着那边河堤一直走,过桥就是。”

沿河堤行不多时,果然看到一座桥梁,桥栏边赫然写着“吴敬梓桥”。走在桥上,举目望去,一处徽派园林建筑十分抢眼。走近一看,门楣上方悬挂着“吴敬梓纪念馆”匾额,字体苍劲有力。纪念馆依山而建,三进两厢,分为门厅、过厅和正厅,两边还建有回廊,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风格迥异,既具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筑之雄。

穿过门厅,登上数级台阶,便是过厅。过厅飞檐下悬挂着“讽谐寓真”四字匾额,为宋代大诗人、“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后人黄绮所书。过厅中央竖着一块二米多高的石碑,正面镌刻着鲁迅先生的手迹,是评价吴敬梓的一段话:“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转过身去,石碑背面镌刻着《吴敬梓传》。


走出过厅,便是两大块开阔地,干净的小径,如茵的绿地,精巧的花坛……错落有致,显得宁静而又安详。正中央竖立着一尊吴敬梓站立雕像,雕像背后即是正厅,正厅内也有一尊吴敬梓像,上悬“名垂儒林”的匾额。仔细观看两尊雕像,只见他胡须飘逸,神态儒雅,目光凝重,一副愤世嫉俗的模样。

在两厢陈列室里,展陈着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被翻译成俄、英、日、德、法等多种文字的《儒林外史》,还有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吴敬梓研究》《儒林外史学刊》等多种研究评论书籍和文章,其中胡适先生的一段话十分醒目:“我们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魁,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在展厅三面墙壁上悬挂着当代文化界名流大家的丹青墨宝,内容都是评价吴敬梓的,让人久久流连观赏。


步出吴敬梓纪念馆,回首看见门旁“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铜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沉思良久,不禁感慨万千。



(文章有删减,原文刊载滁州日报副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初审:邓忠航、杨璐
审核:王琼  审签:汪勇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凡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滁州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滁州在线”,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滁州在线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 我认了!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我也认了!

但我不允许我的人才库里没有你!

上橙聘投简历,高薪好职等你挑!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