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晋中这些老手艺快要失传了,你还见过吗?

2016-12-03 晋中移动

小时候都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

这些声音代表了一个时代

随着那些声音渐渐远去的

还有那些远离我们的手艺

↓↓↓↓↓

磨剪子,戗菜刀



“磨剪子唻……锵菜刀嗷!!!”小时候谁没听过?

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在传统相声《学叫卖》中就学过磨刀师傅的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已经成为大多数怀旧人最经典的回忆。



补胶盆胶桶

补胶盆胶桶的一般是提着一个扁箩,游走各大街小巷,喊起:“补胶盆胶桶……”

谁还记得以前补过?


修伞


现在买一把雨伞才多少钱?谁还会拿去修啊。小时候家里的伞大多是直骨的大黑伞,伞头是尖尖的银白色的,即便有折叠伞,很多也是黑色的,不像现在五颜六色。现在修伞的恐怕很难见到了。

修钢笔


以前,钢笔是个好东西,但难免出毛病。坏了又不舍得买新的,就去修钢笔的那里修一修。记忆里,修钢笔经常是当时修好了,用不了几天,又坏了,尤其是笔尖坏了,或者是漏水。划破本子,弄一手墨水,都是常事。

现在哪里还有修钢笔的?


修自行车摊


假如你心血来潮,骑上吃灰许久的“二八大梁”出去转转,刚蹬出没两步车胎就被扎了,这时候你会发现方圆几公里根本找不到修车摊。

如今,虽然修车摊越来越少了,但偷自行车的人依旧越来越多。


嘣爆米花



小时候没啥零食,炒包谷花的老大爷一来,简直让人疯狂啊。一大帮人围着说笑,小孩们就在嬉闹,大爷忽然说一句:“让开!”我们赶快像图中小孩一样,捂紧耳朵。咚的一声,可以开吃了!



如今,我们坐在电影院享受着美式爆米花时,脑海中是否有闪过那些黑漆漆的面容呢?

修鞋匠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只是,在这个人人追求新潮的时代,修鞋,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日渐陌生的动词?

卖搅搅糖



小时候放学后,买个搅搅糖吃,感觉那时候卖搅搅糖的都是老爷爷。用一个瓷盆装搅搅糖,拿一根棒棒抹上一些,几角钱一个,高兴的吃着回家。

弹棉花



在没有橡胶枕和羽绒被的日子里,棉花成了天津老百姓的最佳御寒“神物”。然而棉花用久了会板结起不到保暖作用,这时候你需要找弹棉花的师傅帮你解决。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曾据此创造过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而弹棉花时发出的独特声响至今仍萦绕在很多老家人的耳畔。


肖像剪影 用纸“照相”

旧时老家,在公园里、马路边、庙会上,关注公众号怀旧总有一些手持小剪刀的剪影艺人,不时地低声招呼着路过的行人:“剪个影吧,留个纪念。”钱虽不多,但挺好玩,让你侧过脸去,边看边剪,一分钟就能剪好你的侧影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剪影艺术”。


剃头刮脸



自从有了美发店可以随意弄出各种奇葩发型,很少有人会选择路边那些理发摊整理自己那一头标准的“普通发”。过去咱老家老爷们儿最喜欢“剃头、刮脸”了,那时候都兴“板儿寸”,讲究“刀快水热,一秃噜一个”。要是哪位师傅手艺好,周围谁再摆摊理发老百姓也不认。


锔碗儿


可能很多90后都不知道“锔碗儿”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咱过去的铁锅搪瓷罐儿用久了会漏底,需要找锔碗匠修补一下,锔的这个“碗儿”实际上就是锅。过去锔碗匠的装备就是担一根挑子,一头挂风箱,一头挂上炉子板凳锤子之类的。只要他们一吆喝,半条胡同的居民举着破盆烂罐儿就拥过来了。

现在也没多少人家用铁锅了,都是不锈钢的...哈哈 电磁炉7件套,有木有?

你看到的优惠活动

只是凤毛麟角

更多优惠活动请持续关注微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